唐詩三百首全文(含PDF)

張貼日期: 2024-06-25 20:06

分類:小故事

唐詩三百首全文(含PDF)

唐詩三百首全文,收錄了三百多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具有最高成就的唐詩,有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的代表作,有各類題材的全文全集,也有廣泛影響社會的五言絕句,全麵地反映了唐代詩歌,唐詩三百首讓你更深入地領悟唐詩的意蘊.

唐詩三百首全文

8. 七言絕句五十一首​

7. ​五言絕句二十九首

6. 七言律詩五十三首​

5. ​五言律詩八十首

4. ​樂府十四首

3. 七言古詩二十八首​

2. 樂府七首

1.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唐詩三百首必讀10首

10. 登高

9. 春曉

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 楓橋夜泊

6. 登鸛雀樓

5. 江雪

4. 下江陵

3. 遊子吟

2. 送孟浩然之廣陵

1. 靜夜思

唐詩三百首全文PDF下載(注音版)

7. 七言絕句(注音).pdf

6. 五絕乐府(注音).pdf

5. 五言絕句(注音).pdf

4. 七言律詩(注音).pdf

3. 五言律詩(注音).pdf

2. 七言古詩(注音).pdf

1. 五言古詩(注音).pdf

唐詩三百首全文PDF下載

8. 七言絕句五十一首​

7. ​五言絕句二十九首

6. 七言律詩五十三首​

5. ​五言律詩八十首

4. ​樂府十四首

3. 七言古詩二十八首​

2. 樂府七首

1.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七言絕句五十一首

七言絕句五十一首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既包括七言律絕,也包括七言古絕,前者屬於近體詩的一種,而後者則屬於古體詩的一種。七絕起源於六朝,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七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其章法往往是一、二句正說,三、四句轉折,從而使全詩婉曲回環,韻味無窮。七言律絕則四句二韻或三韻,平仄、押韻均有要求。依據平仄,其定格有四式:首句仄起不入韻式、首句仄起入韻式、首句平起不入韻式、首句平起入韻式。

唐代絕句氣象高遠,名家有李白、王昌齡、杜牧、劉禹錫、李商隱等人。

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早年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武後證聖元年(695)擢進士第,又登超拔群類科,授四門博士。曾做過太子賓客、秘書監。天寶二年(743)上疏請為道士,求還鄉裏。至鄉不久而卒。賀知章早年就以文詞知名,與包融、張旭、張若虛並稱“吳中四士”。他的詩歌以《回鄉偶書》和《詠柳》最為有名。賀知章性格疏放不羈,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又好飲酒,與李白、張旭等合稱“飲中八仙”。《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回鄉偶書〔1〕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2〕。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1〕此詩作於天寶三年(744)賀知章辭官還鄉時,時已八十六歲了。此詩截取詩人久客返鄉的生活場景,表達感觸萬千的心情。

〔2〕衰(cuī):稀疏。

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天寶年間當過金吾長史,故世稱“張長史”。張旭最善草書,唐文宗時,詔以李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他又嗜酒,是“飲中八仙”之一,每每大醉後號呼狂奔,下筆揮灑,或以頭濡墨而書,變化無窮,如有神助,時人稱其為“張顛”。他的詩做得也不錯,明楊慎在《升庵詩話》中稱“清逸可愛”,與賀知章、包融、張若虛合稱“吳中四士”。今存詩十首,《全唐詩》存其詩六首。

桃花溪〔1〕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2〕。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釋】

〔1〕此詩承陶淵明《桃花源記》之事,加以發揮。桃花溪: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源自桃花山。

〔2〕磯(jī):水邊突出的岩石。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

【注釋】

〔1〕此詩作於王維十七歲時。當時他在長安,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故稱家鄉兄弟為“山東兄弟”。詩以淺切的語言寫出佳節異鄉為異客的孤獨、淒惶感受。九月九日:重陽節。山東:指華山以東。

〔2〕“遙知”二句:遙想兄弟們一定都登高插茱萸,隻我一人還在異鄉。茱萸(zhūyú),一種有濃香的植物。據《風土記》載,古時在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以避禍驅邪的風俗。

芙蓉樓送辛漸〔1〕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3〕。

【注釋】

〔1〕此詩當作於王昌齡官江寧丞時。據殷璠《河嶽英靈集》卷下記載,王昌齡晚年“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曆遐荒”,正是此時。王昌齡此詩正是要向親友表明自己的清白。芙蓉樓:為唐代潤州(今江蘇鎮江)之西北角樓。辛漸:其人不詳。

〔2〕平明:天剛亮。楚山:潤州春秋時屬吳地,戰國時屬楚地,故稱楚山,與上句“吳”互文。

〔3〕冰心在玉壺:此用以表明自己心地純潔。語有所本: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鮑照《白頭吟》有“清如玉壺冰”句,姚崇《冰壺誡序》雲:“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俱用以比喻君子之品格。

閨怨〔1〕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2〕。

忽見陌頭楊柳色〔3〕,悔教夫婿覓封侯〔4〕。

【注釋】

〔1〕此詩以春光反襯閨中少婦的孤清、寂寞和怨悔。

〔2〕凝妝:盛妝。

〔3〕陌頭:道邊。

〔4〕覓封侯:為封侯而從軍。

春宮曲〔1〕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2〕,未央前殿月輪高〔3〕。

平陽歌舞新承寵〔4〕,簾外春寒賜錦袍〔5〕。

【注釋】

〔1〕此題一作《春宮怨》,是一首借漢武帝衛皇後事詠唐代宮闈的宮怨詩。

〔2〕露井桃:《宋書·樂誌·雞鳴古詞》有“桃生露井上”之句。露井,露天之井。

〔3〕未央:未央宮,在漢長安城西南角。此亦泛指唐之宮殿。

〔4〕平陽歌舞:據《漢書·外戚傳》記載,漢武帝即位,數年無子。後到其姊平陽公主家,看中了歌女衛子夫,公主送其入宮,大得寵幸。陳皇後聞之,極感憤妒。後衛子夫生男,遂立為皇後。此句用漢衛子夫事,比喻皇帝又有了新寵。

〔5〕賜錦袍:皇帝因春寒而賜袍,其寵愛可知。

王翰

王翰(生卒年不詳),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景雲元年(710)進士及第,為張嘉貞、張說所禮重,當過秘書正字、駕部員外郎、汝州長史、道州別駕等。王翰恃才豪健,能文善詩,善寫邊塞生活,以《涼州詞》最著名。張說評其所作“有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大唐新語》引)。辛文房稱其詩“多壯麗之詞”(《唐才子傳》)。有《王翰集》十卷,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涼州曲〔1〕

——王翰

蒲萄美酒夜光杯〔2〕,欲飲琵琶馬上催〔3〕。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釋】

〔1〕此詩是描寫出征情景的邊塞詩。涼州曲:又作《涼州詞》,唐樂府名。據《樂府詩集》引《樂苑》說,它是開元年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獻給朝廷的。涼州:在今甘肅武威。

〔2〕蒲萄美酒:西域盛產葡萄,釀成美酒,漢武帝時已傳入中國。夜光杯:據《海內十洲記》記載,周穆王時,西域曾進獻白玉製作的“光明照夜”的“夜光常滿杯”。這裏借以形容酒杯的晶瑩精致。

〔3〕琵琶:據劉熙《釋名·釋琵琶》說,琵琶是馬上彈奏的樂器。催:彈奏。

送孟浩然之廣陵〔1〕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2〕,煙花三月下揚州〔3〕。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此詩寫樓頭送別,悵望之情,俱在言外。孟浩然:盛唐詩人。之:往。廣陵:今江蘇揚州。

〔2〕故人:老友,指孟浩然。

〔3〕煙花三月:繁花濃麗的春天。

下江陵〔1〕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2〕。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此詩又題《早發白帝城》。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詩作於乾元二年(759),李白因永王李璘事而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而遇赦,故乘船返江陵,一日千裏可謂歡快心情的寫照。江陵:今屬湖北。

〔2〕千裏江陵一日還:盛弘之《荊州記》曰:“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為疾也。”

逢入京使〔1〕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2〕。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釋】

〔1〕此詩作於天寶八年(749)岑參前往安西時,寫故園難歸的鄉思辛酸。

〔2〕龍鍾:被淚水沾濕的樣子。

江南逢李龜年〔1〕

——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2〕,崔九堂前幾度聞〔3〕。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五年(770)春,杜甫少時曾聽李龜年唱過歌,此時在潭州(今湖南長沙)重逢,即作此詩相贈。江南:指長江、湘水一帶。李龜年:唐時著名音樂家,善歌,開元、天寶年間頗負盛名,得玄宗優遇。安史之亂後,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曲,座中無不掩淚罷酒。

〔2〕岐王宅:在洛陽尚善坊。岐王,李範,睿宗之子、玄宗之弟。喜愛文學,好結納文士。尋常:平常。

〔3〕崔九堂:崔滌有宅在洛陽遵化裏。崔九,即崔滌,玄宗寵臣,常出入禁中。杜甫少時“出遊瀚墨場”,常於岐王、崔九的宅第中出入,見過李龜年。

滁州西澗〔1〕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2〕,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1〕此詩作於建中四年(783)春,韋應物為滁州刺史時。此詩是寫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的山水詩。西澗:在滁州(今安徽滁縣)城西,俗稱“上馬河”。

〔2〕獨憐:隻愛。

張繼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載(753)登進士第。大曆間當過檢校祠部員外郎,在洪州掌管財賦。張繼的詩“詩體清迥,有道者風”(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詩情爽激,多金玉音”(辛文房《唐才子傳》)。有《張繼詩》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楓橋夜泊〔1〕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2〕。

姑蘇城外寒山寺〔3〕,夜半鍾聲到客船。

【注釋】

〔1〕此詩寫旅人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楓橋:本名“封橋”,因張繼詩而相沿為“楓橋”,在今江蘇蘇州西郊。

〔2〕江楓漁火對愁眠:因愁緒而未入眠的人隻能與江楓、漁火相對。江楓,江邊楓樹。

〔3〕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寺在楓橋邊,相傳因唐名僧寒山、拾得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寒食〔1〕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2〕,寒食東風禦柳斜〔3〕。

日暮漢宮傳蠟燭〔4〕,輕煙散入五侯家〔5〕。

【注釋】

〔1〕此詩描繪寒食節景象和改火習俗。寒食:古代以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為寒食節,約在清明節前二天,其時禁火,吃寒食。寒食禁火是古代“改火”習俗的沿續,每年春天,滅舊火,用新火,除舊迎新。

〔2〕飛花:初春柳絮紛飛,稱“飛花”。

〔3〕禦柳:指皇宮之柳。

〔4〕漢宮:指唐宮。傳蠟燭:寒食節時,據唐製,須由宮廷取新火,由蠟燭以賜群臣。

〔5〕五侯:《漢書·元後傳》載,漢成帝時封王譚等五個外戚為侯,稱“五侯”。此處指豪門貴族。

劉方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天寶中舉進士不第;曾入軍幕,也懷才不遇,故退居潁水、汝水之濱,終身不仕。工詩,為李頎、蕭穎士所讚頌。辛文房評其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唐才子傳》)。有《劉方平詩》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月夜〔1〕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2〕,北鬥闌幹南鬥斜〔3〕。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4〕。

【注釋】

〔1〕此詩描寫春夜的靜謐、蟲鳴的歡快,寫景幽深,含情言外。

〔2〕半人家:半個庭院。指月亮已西斜,隻能照亮半個院落。

〔3〕闌幹:形容星鬥橫斜。南鬥:即鬥宿,二十八宿之一,位於北鬥之南,故稱。

〔4〕新透:初透。

春怨〔1〕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2〕。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1〕此題原有詩二首,此為其一。這是一首宮怨詩。

〔2〕金屋:指華麗的宮殿。《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少年時喜歡其表妹阿嬌,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柳中庸

柳中庸(?—775),名淡,以字行,蒲州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天寶中受學於蕭穎士,後居江南。曾詔授洪府戶曹,不就。與陸羽、李端等友善。工詩,喬億稱其七絕“體源於樂府”,“而五言輕豔,殆不減梁、陳間人”(《大曆詩略》)。《全唐詩》存其詩十三首。

征人怨〔1〕

——柳中庸

歲歲金河複玉關〔2〕,朝朝馬策與刀環〔3〕。

三春白雪歸青塚〔4〕,萬裏黃河繞黑山〔5〕。

【注釋】

〔1〕此詩寫征人久戍邊塞不能還鄉之怨。征人:指征戍邊塞的將士。

〔2〕歲歲金河複玉關:意謂年年戰爭不斷。金河,即黑河,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南,唐時屬匈奴轄地。玉關,即玉門關。

〔3〕朝朝馬策與刀環:意謂每天都有戰鬥。馬策,馬鞭。刀環,指刀。

〔4〕三春白雪歸青塚:指三月陽春,仍有白雪,狀此地之苦寒。三春,三月陽春。青塚,指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

〔5〕萬裏黃河繞黑山:意謂此地還應是大唐帝國的疆土。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呼和浩特東南。

顧況

顧況(約727—約820),字逋翁,自號華陽山人。蘇州(今屬江蘇)人。至德二載(757)進士,當過新亭、永嘉的監鹽官和大理寺司直、秘書省著作佐郎等。晚年歸隱茅山。顧況性詼諧放任,有詩名,長於歌行。皇甫湜稱其詩“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嚴羽評曰:“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骨處。”(《滄浪詩話》)今有《顧華陽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宮詞〔1〕

——顧況

玉樓天半起笙歌〔2〕,風送宮嬪笑語和〔3〕。

月殿影開聞夜漏〔4〕,水精簾卷近秋河〔5〕。

【注釋】

〔1〕此題下原為五首,此為其二,也是一首詠宮怨的詩。

〔2〕天半:形容玉樓之高。

〔3〕和:喧鬧之意。

〔4〕聞夜漏:半夜裏聽著漏滴水聲。漏,古代滴水(或沙)計時器。

〔5〕水精簾:水晶簾。秋河:即銀河。

夜上受降城聞笛〔1〕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2〕,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3〕,一夜征人盡望鄉〔4〕。

【注釋】

〔1〕此詩寫邊塞月夜,蘆管引鄉思。受降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朔方軍總管張仁願為出擊突厥,在黃河以北築東、西、中三座受降城。此指西城,在今寧夏靈武。

〔2〕回樂烽:指回樂城附近的烽火台。回樂城故址在今寧夏靈武西南。

〔3〕蘆管:以蘆葉所做的笛子。

〔4〕征人:指遠征的將士。

烏衣巷〔1〕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2〕,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3〕。

【注釋】

〔1〕此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此詩寫烏衣巷的現狀,將撫今吊古的感慨寄寓景物描寫中。烏衣巷:在今南京東南。自東晉至唐代,烏衣巷一直是王、謝兩大世家的居處。

〔2〕朱雀橋:秦淮河上的浮橋,在六朝都城金陵正南朱雀門外,為交通要道。花:開花。

〔3〕“舊時”二句:王、謝世家的舊宅子現已成為普通的民居了。尋常,平常。

春詞〔1〕

——劉禹錫

新妝宜麵下朱樓〔2〕,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3〕。

【注釋】

〔1〕這是一首宮怨詩,一題《和樂天春詞》。

〔2〕宜麵:指打扮得很漂亮。

〔3〕蜻蜓飛上玉搔頭:打扮一新,卻不見皇帝到來,而蜻蜓倒欣賞我的美貌。玉搔頭,玉簪。《西京雜記》卷上載:“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搔頭皆用玉。”

宮詞〔1〕

——白居易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2〕。

紅顏未老恩先斷〔3〕,斜倚熏籠坐到明〔4〕。

【注釋】

〔1〕此為代色衰愛弛的宮人所作的怨詩。題一作《後宮詞》。

〔2〕按歌聲:給歌聲打節拍。

〔3〕恩:指皇帝的寵幸。

〔4〕熏籠:熏香爐上罩的竹籠。

贈內人〔1〕

——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2〕,媚眼惟看宿鷺窠〔3〕。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4〕。

【注釋】

〔1〕此詩寫宮女靜夜寂寞無聊的心境。內人:唐代稱入宮內宜春院學藝的伎女為內人。後又泛指宮人。

〔2〕禁門:宮門。月痕:月影。

〔3〕鷺(lù):一種水鳥。窠(kē):鳥窩。

〔4〕紅焰:燈芯。

二首〔1〕

——張祜

其一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

昨晚上皇新授籙〔2〕,太真含笑入簾來〔3〕。

【注釋】

〔1〕此二詩都是諷刺宮廷荒淫事的。第一首是諷刺唐玄宗、楊貴妃事。楊玉環本為唐玄宗子壽王之妃,玄宗命她先出家為女道士,再納為貴妃。集靈台:即長生殿。在華清宮中,因用以祭神,故稱。

〔2〕新授籙(lù):指唐玄宗下詔令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事。上皇:指唐玄宗。肅宗即位靈武後尊玄宗為“上皇天帝”。籙,道家秘文。

〔3〕太真含笑入簾來:此句是說楊玉環受玄宗恩幸。太真,楊玉環為道士時,道號太真。

其二〔1〕

虢國夫人承主恩〔2〕,平明騎馬入宮門〔3〕。

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4〕。

【注釋】

〔1〕此詩表麵恭維虢國夫人的美豔,實則譏刺其輕佻。

〔2〕虢(guó)國夫人:楊玉環三姐,嫁於裴家,封虢國夫人。倚仗權勢,荒淫驕縱。承主恩:指得到唐玄宗的恩寵。

〔3〕平明:天剛亮。

〔4〕“卻嫌”二句:典出樂史《太真外傳》:“虢國不施脂粉,自炫美豔,常素麵朝天。”朝,朝見。至尊,皇帝,指唐玄宗。

題金陵渡〔1〕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2〕,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3〕。

【注釋】

〔1〕此詩描寫夜泊江邊的景色和羈愁旅意。金陵渡:在今江蘇鎮江的長江邊,與瓜洲隔岸相對。

〔2〕津渡:渡口。小山樓:張祜寄宿之處。

〔3〕瓜州:又作“瓜洲”,在今江蘇揚州長江邊,當運河口,為南北交通要衝。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遷協律郎。其詩受張籍讚賞,由是知名,與賈島、姚合、顧非熊等唱和。徐獻忠稱其詩“文有精思,詞有調發,意匠所遣,縱橫得意”(《唐詩品》)。有《朱慶餘詩》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二卷。

宮中詞〔1〕

——朱慶餘

寂寂花時閉院門〔2〕,美人相並立瓊軒〔3〕。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注釋】

〔1〕詩題一作《宮詞》。此詩以細節寫森嚴宮禁中宮女的怨思。

〔2〕花時:春暖花開時節。

〔3〕瓊軒:裝飾富麗的長廊。

近試上張水部〔1〕

——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2〕,待曉堂前拜舅姑〔3〕。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4〕。

【注釋】

〔1〕此題又作《閨意獻張水部》。這是一首以新婦自比的求薦詩。近試:臨近考試。張水部:指張籍,他曾任水部員外郎。水部,工部四司之一,掌水道事。

〔2〕停:置放。

〔3〕舅姑:公婆。

〔4〕入時:時髦。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1〕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2〕,閑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3〕,樂遊原上望昭陵〔4〕。

【注釋】

〔1〕大中四年(850),杜牧由吏部員外郎出任湖州刺史,行前登樂遊原告別。吳興:今浙江吳興。樂遊原:為長安城南登臨遊覽之處,為長安最高處。因西漢時漢宣帝在此建樂遊苑,故名。

〔2〕清時有味是無能:此句是說,當此清平之世,正當有所作為,我卻有如此閑情,那是因為自己無能啊。

〔3〕把:持。一麾(huī):語本顏延之《五君詠》“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句。麾,指旌旗。此處用指出任外省官吏。江海:此指湖州。因湖州臨太湖、近海濱,故稱。

〔4〕昭陵:唐太宗陵墓,在今陝西醴泉九嵕山。

赤壁〔1〕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2〕。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3〕。

【注釋】

〔1〕這是一首詠史詩。赤壁:在今湖北武昌赤磯山,一說在今湖北蒲圻赤壁山。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曹操,史稱“赤壁之戰”。

〔2〕“折戟”二句:斷戟沉埋沙裏,還未腐蝕掉,我拿起來洗幹淨,認出是前代的遺物。折戟,斷戟。將,拿起。

〔3〕“東風”二句:如果沒有東風助周郎一臂之力,那麽天姿國色的二喬怕會被幽閉在銅雀台上了。東風,赤壁大戰時,曹操兵多勢強,東吳都督周瑜用黃蓋火攻之策,趁著東南風,用火船衝擊曹軍,大獲全勝。周郎,指周瑜。銅雀,台名。曹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建銅雀台,高十丈,極盡富麗。樓頂有大銅雀,故名。曹操把自己的寵姬歌妓盡貯台中,以娛晚景。二喬,指東吳美女大喬、小喬。大喬為孫策之婦,小喬為周瑜之婦。

泊秦淮〔1〕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2〕,隔江猶唱《後庭花》〔3〕。

【注釋】

〔1〕此詩撫景感事,有亡國之憂。秦淮:秦淮河,長江下遊支流,穿過金陵(今江蘇南京)而入長江。時秦淮河兩岸酒家林立,紙醉金迷,為尋歡作樂之所。

〔2〕商女:指在商人船上的揚州歌女。

〔3〕《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為陳朝末代皇帝陳後主(叔寶)所作樂府新曲。陳後主耽於聲色,尋歡作樂,終至亡國。後人以此曲為亡國之音。

寄揚州韓綽判官〔1〕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2〕,秋盡江南草未凋〔3〕。

二十四橋明月夜〔4〕,玉人何處教吹簫〔5〕。

【注釋】

〔1〕杜牧曾在揚州節度使下任掌書記,此詩當為離職後所作,寄給仍在揚州的老友。韓綽:其人不詳。判官:唐時節度使、觀察使的僚屬。

〔2〕迢迢:形容遙遠。

〔3〕未:一作“木”。

〔4〕二十四橋:此橋有二說:一為宋沈括所說,《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了揚州二十四座橋的名稱;一為清李鬥所說,《揚州畫舫錄》中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在橋上吹簫,故名。

〔5〕玉人:美人。

遣懷〔1〕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2〕,楚腰纖細掌中輕〔3〕。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4〕。

【注釋】

〔1〕杜牧年輕時曾在揚州放浪冶遊,頗受責備,後反省前事而作此詩。

〔2〕落魄:飄泊之意。

〔3〕楚腰纖細掌中輕:此句是說,喜愛那些體態輕盈、腰肢纖細、能歌善舞的美女。楚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此處借喻美人細腰。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說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在掌中起舞。

〔4〕青樓:歌樓妓院。薄幸:薄情負心。

秋夕〔1〕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2〕,輕羅小扇撲流螢〔3〕。

天階夜色涼如水〔4〕,臥看牽牛織女星〔5〕。

【注釋】

〔1〕此詩一題王建作。向被認作為宮詞,寫宮女秋夜冷落寂寥的心情。

〔2〕銀燭秋光冷畫屏:意謂秋夜中燭光照在畫屏上,透出涼意。銀燭,白蠟燭。

〔3〕輕羅:輕薄絲織品。

〔4〕天階:指皇宮裏的台階。

〔5〕牽牛織女:相傳牽牛、織女二星原為地上夫婦,因得罪天庭,被招回天上,隔於銀河兩端,相望而不相及。

二首〔1〕

其一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2〕,豆蔻梢頭二月初〔3〕。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4〕。

【注釋】

〔1〕此二詩作於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節度府掌書記升任監察禦史,將離揚州赴長安,此為杜牧臨行前留贈妓女之作。

〔2〕娉娉(pīng)嫋嫋(niǎo):形容女子柔美。

〔3〕豆蔻(kòu):豆蔻花,形似芭蕉,初夏開花。二月初正是含苞未放之時。此處用以比喻處女。

〔4〕“春風”二句:繁華的揚州城裏,一路上有眾多紅粉佳麗,但卷起珠簾一看,總是不如你漂亮。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1〕。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釋】

〔1〕“多情”二句:意謂我對你滿懷愛情,但離別之際、杯酒之間,卻笑不出來,無言以對,倒像彼此無情一樣。尊:同“樽”,酒杯。

金穀園〔1〕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2〕,流水無情草自春〔3〕。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4〕。

【注釋】

〔1〕此為詠春吊古之作。金穀園:西晉石崇別墅。《晉書·石崇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穀,一名梓澤。”在今洛陽西北金穀澗,極盡豪華。石崇愛妾綠珠即在此園中跳樓自盡。

〔2〕繁華事散逐香塵:意謂金穀園昔日繁華隨香塵一起煙消雲散。香塵,據《拾遺記》記載,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真珠”。石崇巨富,生活極其奢靡,曾與貴戚王愷等鬥富。

〔3〕流水:此指金穀澗水。

〔4〕墮樓人:指綠珠。據《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有愛妾名綠珠,美豔聰慧。權臣孫秀想要她。石崇說:“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孫秀怒而假托聖旨,逮捕石崇。石崇對綠珠說:“我今為爾得罪。”綠珠哭曰:“當效死於君前。”跳樓殉情。石崇一門俱被害。

夜雨寄北〔1〕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2〕。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3〕。

【注釋】

〔1〕此詩是李商隱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時所作,寫給朋友的。它又題作《夜雨寄內》,即是寫給北方妻子的,但有人反對此說。

〔2〕巴山:今四川、陝西、湖北交界處的大巴山。這裏泛指四川東部的山。

〔3〕“何當”二句:是設想重逢時的情景。何當,何時。卻話,回憶、追溯過去而談起。卻,回溯。

寄令狐郎中〔1〕

——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2〕,雙鯉迢迢一紙書〔3〕。

休問梁園舊賓客〔4〕,茂陵秋雨病相如〔5〕。

【注釋】

〔1〕會昌五年(845)秋,李商隱閑居洛陽,身體多病。舊友令狐綯從長安來信問候,李商隱作詩寄答。令狐郎中:指令狐綯,當時在長安任右司郎中。

〔2〕嵩雲:嵩山之雲。秦樹:秦中之樹。這裏分別借指洛陽、長安兩地。

〔3〕雙鯉:指書信。典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4〕梁園:漢梁孝王的宮苑,遺址在今河南商丘。大文學家司馬相如曾為梁孝王的賓客,在梁園住過。舊賓客:作者自稱。李商隱曾先後三次在令狐綯之父令狐楚的幕府中為幕僚,與令狐楚諸子遊。

〔5〕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陝西興平。司馬相如曾因患病,被免去孝文園令,住於茂陵。李商隱在會昌二年(842)丁母憂而罷官閑居,且多病纏身。

為有〔1〕

——李商隱

為有雲屏無限嬌〔2〕,鳳城寒盡怕春宵〔3〕。

無端嫁得金龜婿〔4〕,辜負香衾事早朝〔5〕。

【注釋】

〔1〕此詩以首二字為題,寫春宵苦短的閨怨。

〔2〕雲屏:雲母石飾製的屏風。

〔3〕鳳城:即指京城。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簫引鳳,鳳凰集於京城,故曰“丹鳳城”。後因稱京都為鳳城。

〔4〕無端:不料。金龜婿:指身居高官的丈夫。金龜,唐武則天時,三品以上大官要佩金飾的龜袋,稱“金龜”。

〔5〕衾(qīn):被子。早朝:朝會或朝參。這裏指起早上朝。

隋宮〔1〕

——李商隱

乘興南遊不戒嚴〔2〕,九重誰省諫書函〔3〕。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4〕。

【注釋】

〔1〕此詩極寫隋煬帝的荒淫和殘暴。隋宮:指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所建的江都、顯福、臨江等行宮。

〔2〕乘興南遊不戒嚴:意謂隋煬帝以為天下無事,毫無戒備。南遊,隋煬帝在位時曾三次南巡江都。戒嚴,按禮製,皇帝出遊時沿途需實行戒嚴。

〔3〕九重:指皇宮,也可借指皇帝。省(xǐng):理會。諫書函:煬帝三遊江都時,奉信郎崔民象、王愛仁等上書極諫,均被殺。

〔4〕“春風”二句:意謂正當春天務農之時,全國百姓卻都在織裁宮錦,以供隋煬帝南巡時,一半用作馬韉,一半當作船帆。宮錦,宮中所用的華美錦緞。障泥,即馬韉,墊在馬鞍下,垂於馬背兩邊以擋泥土。

瑤池〔1〕

——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2〕,黃竹歌聲動地哀〔3〕。

八駿日行三萬裏〔4〕,穆王何事不重來?

【注釋】

〔1〕此詩假借《穆天子傳》故事,諷刺唐王學仙服藥之虛妄無稽。

〔2〕瑤池阿母綺窗開:意謂西王母在瑤池開窗等待穆王。瑤池阿母,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西遊昆侖山,與西王母會宴於瑤池。臨別時,西王母作歌,希望穆王“將子毋死,尚能複來”。穆王表示,三年後再來相會。阿母,即西王母。綺窗,雕飾精麗的窗戶。

〔3〕黃竹歌聲動地哀:借以暗示周穆王已死。黃竹,地名。《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黃竹路上見風雪凍死人,便作詩哀之。

〔4〕八駿:相傳周穆王有赤驥、華騮等八匹駿馬。

嫦娥〔1〕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2〕。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3〕。

【注釋】

〔1〕此詩眾說紛紜,不知所指何事。嫦娥:古代傳說中的後羿之妻。後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靈藥,嫦娥竊而食之,成仙而奔向月宮。後稱嫦娥為“月中仙子”。

〔2〕“雲母”二句:寫月宮之冷清寂寞狀。雲母屏風,用雲母石飾製的屏風。長河,銀河。

〔3〕“嫦娥”二句:要知道天上如此,嫦娥也要懊悔,不該偷藥奔月了。

賈生〔1〕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2〕,賈生才調更無倫〔3〕。

可憐夜半虛前席〔4〕,不問蒼生問鬼神〔5〕。

【注釋】

〔1〕李商隱借古事諷今時,譏刺唐王好仙崇鬼,不能識賢任賢、體恤民生。賈生:指賈誼。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西漢賈誼才高誌大,曾任大中大夫。漢文帝召見他,問以鬼神之事,十分佩服,卻不請教有關百姓生計之事。

〔2〕宣室:漢未央宮正室。漢文帝在此召見賈誼。逐臣:賈誼曾被貶長沙,故稱“逐臣”。

〔3〕才調:才氣。

〔4〕前席:把坐席向前挪動。據載,漢文帝聽賈誼講鬼神之事,直到半夜;因聽得入神,不覺將坐席移近賈誼。

〔5〕蒼生:指百姓。

瑤瑟怨〔1〕

——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2〕,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3〕,十二樓中月自明〔4〕。

【注釋】

〔1〕這是一首閨怨詩。瑤瑟:瑟的美稱。

〔2〕冰簟(diàn):涼席。銀床:指月光照臨的床。

〔3〕瀟湘:水名。即瀟水、湘江,在今湖南境內。此處用劉禹錫《瀟湘神》詩意:“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4〕十二樓:《史記·封禪書》中記方士曾說:“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此處以十二樓喻指閨樓。

鄭畋

鄭畋(tián,825—883),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會昌二年(842)登進士第,曆任秘書省校書郎、刑部員外郎、中書舍人。僖宗時為兵部侍郎、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鄭畋文學優贍,尤擅製誥,亦有詩名,詩以《馬嵬坡》最為著名。有《玉堂集》五卷,《鳳池稿草》、《續鳳池稿草》各三十卷,均佚。《全唐詩》存其詩十六首。

馬嵬坡〔1〕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2〕,雲雨難忘日月新〔3〕。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4〕。

【注釋】

〔1〕此詩詠玄宗與楊貴妃事,意在翻案。馬嵬(wéi):在今陝西興平。唐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反,次年玄宗倉皇奔蜀,過馬嵬驛,賜楊貴妃死,葬於此。

〔2〕回馬:指叛亂平定後,唐玄宗從蜀地返回長安。

〔3〕雲雨:宋玉《高唐賦》述楚王夢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用指帝王豔遇及男女歡會。日月新:指唐肅宗即位後,中興唐室。

〔4〕景陽宮井:即景陽井,又稱“胭脂井”,在今南京。陳後主聞隋兵攻入都城,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逃匿於井內,終被俘獲。

韓偓

韓偓(wò,約842—約915),字致堯(一作致光),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龍紀元年(889)進士,當過左拾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受唐昭宗信任。後為朱全忠排擠而貶為濮州司馬、鄧州司馬。晚年入閩投靠王審知。韓偓十歲能詩,其姨父李商隱曾贈詩,有“雛鳳清於老鳳聲”之句。詩多傷時歎世之作,“忠憤之氣,時時溢於語外。性情既摯,風骨自遒”(《四庫全書總目》)。又作豔詩,成《香奩集》,“詞致婉麗”(薛季宣《香奩集敘》),“麗而無骨”(《彥周詩話》引高秀實語)。有《韓翰林詩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已涼〔1〕

——韓偓

碧闌幹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技〔2〕。

八尺龍須方錦褥〔3〕,已涼天氣未寒時。

【注釋】

〔1〕此題下原有詩二首,此為第一首。全詩以秋天室內陳設烘托閨客的秋思。

〔2〕猩色:如猩猩血的顏色,指紅色。折技:畫花卉的一種技法,畫枝而不帶根。

〔3〕龍須:此指龍須草織成之席。

金陵圖〔1〕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2〕,六朝如夢鳥空啼〔3〕。

無情最是台城柳〔4〕,依舊煙籠十裏堤。

【注釋】

〔1〕此題一作《台城》,原有詩二首,此為其二,乃作者吊古傷今之作。金陵:今江蘇南京。

〔2〕霏霏:雨細密的樣子。

〔3〕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金陵為此六朝的都城。

〔4〕台城:為六朝建業城的舊址,在南京雞鳴山麓,玄武湖邊。

陳陶

陳陶(約803—約879),字嵩伯,長江以北人。初舉進士不第。大和中南遊江南、嶺南。大中中隱居洪州西山,與蔡京、貫休往還,以讀書、種蘭、飲酒、賦詩為事。工詩,長於樂府。其事亦多與南唐另一陳陶相混,宋以後人常混二人為一人。有《陳嵩伯詩集》一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卷,其中都混有南唐陳陶及他人作品。

隴西行〔1〕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2〕。

可憐無定河邊骨〔3〕,猶是春閨夢裏人。

【注釋】

〔1〕題下原有詩四首,此為其二。寫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隴西行:古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

〔2〕“誓掃”二句:用漢李陵故事。李陵為擊敗匈奴,率步卒不足五千人深入沙漠,為誘兵之計。但因救兵不至,死傷殆盡。貂錦,漢羽林軍著貂裘錦衣。此處指將士。

〔3〕無定河:源出內蒙古鄂爾多斯,流經陝西,匯入黃河。

張泌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子澄,淮南(今安徽壽縣)人。在南唐李後主時,當過句容尉、監察禦史、內史舍人等。擅詩詞,其詞收入《花間集》,其詩收入《才調集》。《全唐詩》編其詩一卷。

寄人〔1〕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2〕,小廊回合曲闌斜〔3〕。

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注釋】

〔1〕此題下原有詩二首,此為其一,寫夢寄人,表現入骨相思。

〔2〕謝家:此指情人所居之處。唐人常以蕭娘、謝娘稱所愛之人。

〔3〕回合:回環。

雜詩〔1〕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2〕,著麥苗風柳映堤〔3〕。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4〕。

【注釋】

〔1〕此詩寫有家未歸者的愁思。

〔2〕寒食:清明節前兩天為寒食節。

〔3〕著:吹拂。

〔4〕杜鵑:杜鵑鳥,又名“子規”,舊說其啼鳴婉,如叫“不如歸去”,最能動思鄉人之旅思。

五言絕句二十九首​

五言絕句二十九首

五言絕句,簡稱“五絕”,既包括五言律絕,也包括五言古絕,前者屬於近體詩的一種,而後者則屬於古體詩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一般認為南朝陳徐陵《玉台新詠》中的四首古絕句是目前所見收錄最早的五言古絕。古人作詩一般以四句為一個意思的完結,所以單獨四句詩便稱為絕句。五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通首比興,婉而多諷。五言律絕則四句二韻或三韻,平仄、押韻均有要求。依據平仄,其定格有四式:首句仄起不入韻式、首句仄起入韻式、首句平起不入韻式、首句平起入韻式。

唐代絕句率真自然,名家有李白、王維、孟浩然、劉長卿等人。

鹿柴〔1〕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2〕,複照青苔上。

【注釋】

〔1〕王維有《輞川集》,收詩二十首,前有序,舉孟城坳、華子岡、鹿柴、竹裏館等二十景,每景一詩,並有裴迪的同詠。此詩寫山林幽趣。鹿柴(zhài):用帶枝杈樹木搭成的柵欄,形似鹿角,故名。這是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景。柴,通“寨”、“砦”,木柵欄。

〔2〕返影:落日返照。

竹裏館〔1〕

——王維

獨坐幽篁裏〔2〕,彈琴複長嘯〔3〕。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1〕此詩寫隱居者閑適的禪趣。竹裏館:王維輞川別業之一景。

〔2〕篁(huáng):竹林。

〔3〕長嘯: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其主要功能在於宣泄激蕩的情思。《封氏聞見記》雲:“人有所思則長嘯,故樂則歌詠,憂則嗟歎,思則吟嘯。”

送別〔1〕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2〕。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3〕。

【注釋】

〔1〕題一作《山中送別》,疑居輞川時作。以別後寂寞寫希望重聚。

〔2〕柴扉:柴門。

〔3〕“春草”二句:典出《楚辭·招隱士》。參見王維《山居秋暝》注釋〔4〕。王孫,王維自指。

相思〔1〕

——王維

紅豆生南國〔2〕,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3〕,此物最相思。

【注釋】

〔1〕此詩以詠物而詠人,有因物而寄相思之意。

〔2〕紅豆:相思木所結之子,又名“相思子”,產於亞熱帶地區。相傳相思子圓而紅,昔有人死於邊塞,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為名。

〔3〕采擷(xié):采摘。

雜詩〔1〕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2〕,寒梅著花未〔3〕?

【注釋】

〔1〕原題下有三首,此為其二。以淡絕口吻寫思鄉之切,宛然如畫。

〔2〕來日:來的時候。綺窗:鏤花之窗。

〔3〕著花:開花。

裴迪

裴迪(生卒年不詳),關中(今陝西)人。早年與王維、崔興宗隱居終南山,後於輞川與王維唱和。上元年間入蜀州,與杜甫友善。其詩多五絕,詠田園山水,淡雅清逸。王士禛稱王維、裴迪“輞川唱和,工力悉敵”(《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凡例》),管世銘也認為他的“輞川唱和不失為摩詰勁敵”(《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全唐詩》存其詩二十九首。

送崔九〔1〕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2〕。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3〕。

【注釋】

〔1〕此詩是勸崔興宗堅定隱居之心的。崔九:崔興宗,王維表弟。當時裴迪與王維、崔興宗皆隱居終南山。

〔2〕壑(hè):山穀。

〔3〕“莫學”二句:化用陶潛《桃花源記》事:武陵打漁人入桃花源中,居數日即辭去。此是勸崔九不要做走“終南捷徑”的假隱士。

終南望餘雪〔1〕

——祖詠

終南陰嶺秀〔2〕,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3〕,城中增暮寒。

【注釋】

〔1〕此詩詠高山積雪,景色秀偉。據說,此詩是祖詠應試時的作品。按唐代當時科考規定,作詩必須為五言六韻十二句,而此詩僅為四句。終南:終南山。

〔2〕陰嶺:終南山在長安之南,故從長安望去,隻能見到山的北坡。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故稱“陰嶺”。

〔3〕林表:林外。霽(jì)色:雪後晴明之光。

宿建德江〔1〕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2〕,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1〕此詩作於詩人漫遊吳越時,約在開元十六年(728)後,寫羈旅之思。建德江: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的一段。

〔2〕煙渚(zhǔ):暮煙籠罩的小洲。

春曉〔1〕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2〕,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此詩以春睡醒覺的片斷寫出喜春、惜春的生活情味。

〔2〕不覺曉:不知道天亮了。

靜夜思〔1〕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2〕,低頭思故鄉。

【注釋】

〔1〕詩題一作《夜思》,作年不詳。此詩以“月光”與“霜”之間所形成的錯覺寫遊子思鄉之情。

〔2〕望明月:《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裏光。”

怨情〔1〕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2〕。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釋】

〔1〕此為閨怨詩,描摹美人幽怨的情態。

〔2〕顰(pín)蛾眉:皺眉。蛾眉,即娥眉,形容美人細長而彎的眉。

八陣圖〔1〕

——杜甫

功蓋三分國〔2〕,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3〕,遺恨失吞吳〔4〕。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元年(761),杜甫初到夔州之時。借評述孔明表明自己的識見。八陣圖:諸葛亮所布八陣共有四處,以夔州最為著名。八陣即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盤。

〔2〕功蓋三分國:諸葛亮佐蜀,三分天下,成蓋世之功。三分國,即魏、蜀、吳三國鼎立。

〔3〕江流石不轉:八陣之石雖經江水衝激,仍屹立不動。石不轉,八陣在夔州西南江邊,聚石成堆,縱橫棋布,夏季為水所淹,冬季水退則現。

〔4〕遺恨失吞吳:此處說法不一:一解作以失策於吞吳為恨。諸葛亮本意在聯吳抗曹,故不讚成劉備興兵伐吳,猇亭大敗,以為失策。一解作以未能滅吳為恨。諸葛亮立誌滅吳伐魏,複興漢室,本有滅吳之心,而劉備未能成功,以此為恨。一解作以不能用八陣圖製吳為恨。三說中,以第一說較為合理。

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後徙居絳郡(今山西新絳)。當過衡水主簿和文字尉,為官清正。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為異才”(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曾遊邊地,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之一。所作邊塞詩“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同上),辛文房稱其“為詩情致雅暢,得齊梁之風”《唐才子傳》)。《全唐詩》存其詩六首。

登鸛雀樓〔1〕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此詩抒寫登高望遠的豪邁之情。鸛(guàn)雀樓:在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城上,因常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送靈澈〔1〕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2〕,杳杳鍾聲晚〔3〕。

荷笠帶斜陽〔4〕,青山獨歸遠。

【注釋】

〔1〕此詩以寫景而寫送別,似一幅有聲畫。靈澈:唐著名詩僧,本姓湯,生於會稽,後出家,號靈澈,字源澄。

〔2〕竹林寺:在今江蘇鎮江南。

〔3〕杳杳:形容鍾聲幽遠。

〔4〕荷:背著。

聽彈琴〔1〕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2〕,靜聽鬆風寒〔3〕。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釋】

〔1〕此題又作《彈琴》,感慨世上無知音,抒發抑鬱自傷之情。

〔2〕泠泠(líng):形容水聲。此處狀琴聲之清幽。七弦:相傳神農氏製琴為五弦,周文王加為七弦。

〔3〕鬆風:一說此為琴曲名,即古曲《風入鬆》。

送上人〔1〕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2〕,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3〕,時人已知處。

【注釋】

〔1〕此詩為一首送別之作,意謂:若想當孤雲野鶴,就該隱居。但不能去沃洲山這種名山,這會讓人知道你的居處。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後用作對僧人之尊稱。此指靈澈。

〔2〕“孤雲”句:用張祜《寄靈澈詩》“獨樹月中鶴,孤舟雲外人”之意,形容上人之清高。

〔3〕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相傳晉代名僧支遁曾居此;道家第十二福地。

秋夜寄丘員外〔1〕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2〕,散步詠涼天。

空山鬆子落,幽人應未眠〔3〕。

【注釋】

〔1〕此詩作於韋應物任蘇州刺史任上,時丘丹正在臨平山中學道。此詩以秋夜獨吟懷想未眠的幽人,詩意空靈。丘員外:指丘丹,嘉興(今屬浙江)人,曾任倉部員外郎。

〔2〕屬(zhǔ):適逢。

〔3〕幽人:指學道的丘丹。

李端

李端(生卒年不詳),字正己,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大曆五年(770)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以病辭官,隱居終南山草堂寺。建中中為杭州司馬。李端為“大曆十才子”之一,為詩工捷,辛文房言其“詩更高雅,於才子中名響錚錚”(《唐才子傳》)。胡震亨稱其“七字俊語亮節,開口欲佳”(《唐音癸簽》)。有《李端詩集》三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聽箏〔1〕

——李端

鳴箏金粟柱〔2〕,素手玉房前〔3〕。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4〕。

【注釋】

〔1〕此詩寫一彈箏女郎為吸引情郎聆賞,故意將曲子彈錯。箏:撥弦樂器,古為十二弦,後十三弦。

〔2〕金粟柱:桂木做的柱。古稱桂為“金粟”,柱為琴箏上係弦之木。此寫弦軸之精美。

〔3〕玉房:箏上安枕之處。

〔4〕“欲得”二句:典出《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作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彈奏有誤,必能知之,知之必會顧看,故時人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

王建

王建(約766—?),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貞元間,先後入淄青、幽州幕為從事,元和間佐嶺南、荊南節度使幕,後當過太府寺丞、秘書郎、陝州司馬。王建與張籍早年為同窗,後為至友,詩風相近,世稱“張王”,其樂府古詩也稱“張王樂府”,為人稱道。高棅評曰:“大曆以還,古聲逾下,獨張籍、王建二家,體製相似,稍複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義,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遺風。”(《唐詩品匯》)嚴羽稱:“張籍、王建之樂府,我所深取耳。”(《滄浪詩話》)王建因與宦官王守澄聯宗,而盡得宮中之情,因作《宮詞》百首,膾炙人口,被目為“宮詞名家”(葛立方《韻語陽秋》)。有《王建集》八卷(一作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六卷。

新嫁娘詞〔1〕

——王建

三日入廚下〔2〕,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3〕,先遣小姑嚐。

【注釋】

〔1〕此題下原有三首,此為其二。此詩寫純樸的民間風俗人情。

〔2〕三日入廚下:按古代風俗,婚後三天叫“過三朝”,新娘要下廚房做菜。

〔3〕諳(ān):熟悉。姑:指婆婆。食性:口味。

權德輿

權德輿(761—818),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居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先後當過太常博士、司勳郎中、中書舍人,禮部、吏部、兵部、戶部侍郎,禮部和刑部尚書等職,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曆卿相,在貞元、元和間名重一時。其為文博雅弘正,時人奉為宗匠。其詩多五言,“詞致清深,華彩巨麗,言必合雅,情皆中節”(張薦《答權載之書》),“有絕似盛唐者”(嚴羽《滄浪詩話》)。有《權德輿集》五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卷。

玉台體〔1〕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2〕,今朝蟢子飛〔3〕。

鉛華不可棄〔4〕,莫是槁砧歸〔5〕。

【注釋】

〔1〕此題下,權德輿原作詩十二首,此為其十一,詠閨情。玉台體:南朝陳徐陵編《玉台新詠》十卷,選古代豔情詩作,後世稱之為“玉台體”。

〔2〕裙帶解:指裙帶不解自開。章雲仙《唐詩注疏》有“裙帶解,主應夫歸之兆”。

〔3〕蟢(xǐ)子:一種蜘蛛,又名“喜蜘”。因“蟢”、“喜”諧音,而引為吉兆。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二十雲:“俗說:裙帶解,有酒食;蟢子緣人衣,有喜事。其來蓋遠。”

〔4〕鉛華:脂粉。

〔5〕莫是:“莫不是”之意。槁砧(gǎozhēn):古時婦女稱丈夫的隱語。槁、砧,都是切割用的墊具,切時用鈇,即鍘刀。因“鈇”、“夫”諧音而生此意。

江雪〔1〕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2〕,獨釣寒江雪。

【注釋】

〔1〕此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期間,寫極寥廓的背景中的孤舟蓑笠翁,隱含詩人淒苦、倔強的心誌。

〔2〕蓑(suō)笠:穿蓑衣,戴鬥笠。蓑衣是一種棕編成的雨衣。

行宮〔1〕

——元稹

寥落古行宮〔2〕,宮花寂寞紅〔3〕。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4〕。

【注釋】

〔1〕此詩以白頭宮女閑坐說玄宗寄托深遠感慨。行宮:皇帝外出時所住之處。此指連昌宮,在今河南宜陽。

〔2〕寥落:寂靜冷落。

〔3〕宮花:行宮中所開的花。

〔4〕“白頭”二句:暗示此宮女在玄宗時已入宮,現已白頭,寂寞數十年了。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問劉十九〔1〕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2〕,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3〕,能飲一杯無〔4〕?

【注釋】

〔1〕此詩為白居易在江州時所作,是一首邀請好友來飲酒賞雪的閑適詩。劉十九:其人不詳。作者另有一首《劉十九同宿》,有“唯共嵩陽劉處士”,疑“劉十九”即劉處士,詩人江州任時好友。

〔2〕綠蟻:未經過濾的米酒上,浮有米粒,微呈綠色,稱“浮蟻”。新醅(pēi)酒:新釀熟的酒。

〔3〕雪:下雪,作動詞。

〔4〕無:猶“否”。

張祜

張祜(約792—約854),字承吉,南陽(今河南鄧縣)人,寓居姑蘇(今江蘇蘇州)。早年漫遊江湖。屢舉進士不第。曾先後以詩投謁李願、李愬、韓愈、裴度、白居易等,終無成。大和五年(831),令狐楚表薦之,並獻其詩,被抑退。與杜牧相得,多有唱和。張祜素有詩名,令狐楚評其詩“研機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格罕及”(《進張祜詩冊表》)。徐獻忠評其詩“長於模寫,不離本色,故覽物品遊,往往超絕,可謂五言之匠也”(《唐詩品》)。其所作宮體詩聲調諧美,婉絕可思。有《張承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何滿子〔1〕

——張祜

故國三千裏〔2〕,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3〕,雙淚落君前!

【注釋】

〔1〕此題下原有二首,此為第一首,寫宮女之怨。題又作《宮詞》。

〔2〕故國:故鄉。

〔3〕《何滿子》:又作《河滿子》,樂府曲名。據白居易《聽歌六絕句》之五《何滿子》一詩自注說:“開元中,滄州有歌者何滿子,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意不免。”後以其名命曲,曲調哀婉悲切。它也為舞曲名。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帝舞《何滿子》,調辭風態,率皆宛暢”。張祜又有一詩《孟才人歎》,序中說,唐武宗病重臨終前,問寵姬孟才人今後怎麽辦,孟才人指著笙囊說:“請以此就縊。”又說:“妾嚐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泄其憤。”於是,“乃歌一聲《河滿子》,氣亟立殞”。武宗讓醫生看視,醫生說:“脈尚溫而腸已絕。”張祜聽知其事,作《孟才人歎》詩:“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登樂遊原〔1〕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2〕,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注釋】

〔1〕此詩以登高遠覽,抒發遲暮之感、沉沉之痛。樂遊原:又名“樂遊苑”、“樂遊闕”,本為漢宣帝所立樂遊廟。地處長安東南,登高可眺望全城。

〔2〕不適:不快。

賈島

賈島(77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自稱碣石山人,範陽幽都(今北京)人。初為僧,法名無本,後還俗。累舉進士不第,當過遂州長江主簿、普州司倉參軍等。賈島作詩以苦吟著名,詩境奇僻寒峭,與孟郊齊名,蘇軾有“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之喻。司空圖評曰:“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與李生論詩書》)其詩對晚唐、五代、宋影響較大。有《長江集》十卷,《小集》三卷,《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尋隱者不遇〔1〕

——賈島

鬆下問童子〔2〕,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注釋】

〔1〕此詩一題《訪羊尊師》,孫革作。此詩以問答體寫訪友不遇。

〔2〕童子:指隱者之弟子。

渡漢江〔1〕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2〕,經冬複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3〕。

【注釋】

〔1〕宋之問因張易之事而被貶嶺南,於神龍二年(706)逃歸洛陽。此詩作於途經漢水時,以白描手法寫特定時間、環境中的特殊心態。此詩原題李頻作,誤。漢江:漢水。

〔2〕嶺外:指嶺南。書:信。

〔3〕來人:指從家鄉來的人。

金昌緒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餘杭(今浙江杭州)人。大中以前在世,生平無考。《全唐詩》僅有其詩一首,即膾炙人口的《春怨》。

春怨〔1〕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2〕,不得到遼西〔3〕。

【注釋】

〔1〕一題作《伊州歌》。此為一首閨怨詩,丈夫從軍在外,少婦夢中與之相會,卻被黃鶯驚醒。

〔2〕妾:古時女子自稱。

〔3〕遼西:遼河以西,為丈夫從軍之地。

西鄙人

西鄙人,天寶時西北邊境人,姓名事跡無考。所作《哥舒歌》收入《全唐詩》。

哥舒歌〔1〕

——西鄙人

北鬥七星高〔2〕,哥舒夜帶刀〔3〕。

至今窺牧馬〔4〕,不敢過臨洮〔5〕。

【注釋】

〔1〕此為西北邊地人民懷念哥舒翰的詩歌。哥舒:指哥舒翰,唐玄宗時大將,曾大敗吐蕃,威名甚著,使之不敢西進。他曾任隴右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積功封西平郡王。

〔2〕北鬥七星:即北極星。古人常以之喻指人君或威望很高的人。

〔3〕夜帶刀:指哥舒翰嚴守邊防,枕戈待旦。

〔4〕窺:偷視。牧馬: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常南下牧馬劫掠,後用之以稱其侵邊。

〔5〕臨洮(táo):在今甘肅岷縣。

七言律詩五十三首​

七言律詩五十三首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近體詩的一種,源於七言古體。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四韻或五韻,每句七個字,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詩首句入韻為正格,不入韻是變格。通常押平聲韻。其押韻的音韻標準為中古音韻係統,即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漢語的語音。根據其平仄,定格為四式:首句平起入韻式、首句平起不入韻式、首句仄起入韻式、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七言律詩則是最具宋詩“筋骨思理”(錢鍾書《談藝錄》)的詩歌體裁,也是中國古典詩歌最成熟的一種體裁,為唐以後曆代文人最為傾心,可以充分表達詩人強烈的主觀感受。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劉長卿等。

崔顥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及第。曾入河東軍幕,後任太仆寺丞、司勳員外郎。崔顥“名重當時”(《新唐書·杜佑傳》),其詩“氣格奇俊,聲調蒨美”(徐獻忠《唐詩品》),邊塞之作“風骨凜然”(殷璠《河嶽英靈集》),其樂府歌行富贍委婉,情致真切。尤其是《黃鶴樓》詩,極負盛名,嚴羽評為唐人七律之首(《滄浪詩話》)。有《崔顥詩》一卷,《全唐詩》編其詩一卷。

黃鶴樓〔1〕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2〕,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3〕,芳草萋萋鸚鵡洲〔4〕。

日暮鄉關何處是〔5〕?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1〕此詩寫登黃鶴樓之所見及引發的鄉愁,被譽為題黃鶴樓之絕唱。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黃鶴山西北黃鶴磯上,麵江而立。傳說是因仙人王子安乘黃鶴路經此地而得名。

〔2〕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

〔3〕曆曆:分明的樣子。漢陽:在今武昌西北,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4〕萋萋:草茂盛的樣子。鸚鵡洲:長江中的小沙洲,在武漢市西南長江中,相傳因東漢禰衡曾作《鸚鵡賦》而得名。

〔5〕鄉關:故鄉。

行經華陰〔1〕

——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2〕,天外三峰削不成〔3〕。

武帝祠前雲欲散〔4〕,仙人掌上雨初晴〔5〕。

河山北枕秦關險〔6〕,驛路西連漢畤平〔7〕。

借問路旁名利客〔8〕,何如此地學長生〔9〕。

【注釋】

〔1〕此詩寫華山的高峻神秀和靈跡仙蹤。華陰:今陝西華陰,城在華山腳下。

〔2〕岧嶢(tiáoyáo):山高峻的樣子。太華:華山。因潼關西麵有少華山,以示區別。鹹京:即鹹陽,因鹹陽為秦之京城,故稱。

〔3〕三峰:指華山最高的蓮花、玉女、明星三峰。削不成:意謂非人力所能削成。語本《山海經·西山經》:“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中之“削”,為陡峭之意,崔顥在此化用其語而變其意。

〔4〕武帝祠:指巨靈祠,為漢武帝登華山仙人掌峰時下令所建。相傳是巨靈神為使河水暢流,將華山劈開,分為太華、少華。

〔5〕仙人掌:即仙人掌峰。

〔6〕秦關:指函穀關,戰國時秦國所建,為通往秦地的咽喉,地勢險峻。故址在今河南靈寶。

〔7〕驛路:即大路。漢畤(zhì):在今陝西鳳翔。畤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8〕名利客:指為名利而奔波的行人。

〔9〕長生:長生不老之術,即神仙之道。

祖詠

祖詠(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進士。頗有文名,與王維、儲光羲、王瀚等唱和。所作多山水田園詩,凝煉精致。殷璠評其詩“剪刻省淨,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淩俗”(《河嶽英靈集》)。有《祖詠詩》一卷,《全唐詩》編其詩一卷。

望薊門〔1〕

——祖詠

燕台一去客心驚〔2〕,笳鼓喧喧漢將營〔3〕。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4〕。

沙場烽火侵胡月〔5〕,海畔雲山擁薊城〔6〕。

少小雖非投筆吏〔7〕,論功還欲請長纓〔8〕。

【注釋】

〔1〕此詩是祖詠唯一的一首邊塞詩,勾畫薊門的山川形勝,寫出雄偉闊大的意象。薊(jì)門:薊門關,在今北京。

〔2〕燕台:即幽州台。一名薊北樓。相傳燕昭王在此築黃金台以招攬天下賢士。

〔3〕漢將營:指唐將軍營。

〔4〕三邊:古稱幽、並、涼三州為“三邊”。危旌:高揚的旗幟。

〔5〕胡月:指邊地之月。

〔6〕海畔:因薊門關地近渤海,故稱“海畔”。薊城:即薊門關。

〔7〕投筆吏:典出《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原為抄寫文書的小吏,一天投筆歎道:“大丈夫無它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8〕論功:指論功封賞。請長纓:典出《漢書·終軍傳》。終軍出使南越,對漢武帝說:“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即說用一根長繩把南越王牽來。此句與上句表達願從軍報國的誌向。

崔曙

崔曙(?—739),一作“崔署”,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寓居宋州(今河南商丘)。開元二十六年(738)進士及第,為河內尉。有詩名,與薛據友善。殷璠選其詩六首入《河嶽英靈集》,並評論曰:“署詩多歎詞要妙,清意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有《崔曙集》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1〕

——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2〕,二陵風雨自東來〔3〕。

關門令尹誰能識〔4〕,河上仙翁去不回〔5〕。

且欲近尋彭澤宰〔6〕,陶然共醉菊花杯〔7〕。

【注釋】

〔1〕此詩為重陽懷古投贈之作。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古時有登高賞菊之舊俗。《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荑、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望仙台:漢文帝所築,在今陝西陝縣。據《神仙傳》記載:“河上公授文帝《老子》而去,失所在,帝於西山築台望之。”劉明府:其人不詳。明府,縣令的尊稱。

〔2〕三晉:戰國時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後稱此三國為三晉,地屬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地區。

〔3〕二陵:殽山的南陵、北陵合稱“二陵”,在今河南洛寧北。據《左傳·僖公十三年》記載,南陵是夏後皋之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風雨之所在。

〔4〕關門令尹(yǐn):此即指關尹子,名喜,為函穀關掌關門的官吏。據說老子至關,關尹子留他著書,成《道德經》授之。後關尹子也隨他而去。

〔5〕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晉人葛洪把他寫入《神仙傳》中。

〔6〕彭澤宰: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掛冠而去。此處借指劉明府。

〔7〕共醉菊花杯: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辭官後,家貧,九九重陽節時無酒,便在屋邊菊叢中久坐,逢王宏送酒至,大醉而歸。

送魏萬之京〔1〕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2〕,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3〕。

關城曙色催寒近〔4〕,禦苑砧聲向晚多〔5〕。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6〕。

【注釋】

〔1〕此詩為送別之作,除寫離情還致良友規勉之意。魏萬:又叫魏顥,上元初登第,詩人,曾為李白集作序,為李白之友。之:往。

〔2〕遊子:指魏萬。離歌:告別之歌。

〔3〕況是:更何況是。客中:客遊四方途中。

〔4〕關城:指潼關城。

〔5〕禦苑:皇家宮苑。此指長安城。砧(zhēn)聲:搗衣聲。

〔6〕“莫見”二句:不要因為長安城是行樂之地,就讓歲月白白浪費掉。蹉跎(cuōtuó),虛度。

登金陵鳳凰台〔1〕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2〕,晉代衣冠成古丘〔3〕。

三山半落青天外〔4〕,二水中分白鷺洲〔5〕。

總為浮雲能蔽日〔6〕,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1〕此詩借懷古寫景並寫出詩人獨特的感受。金陵:今江蘇南京。鳳凰台:在今南京鳳台山。相傳南朝元嘉年間有三鳳凰集於山,因築鳳凰台,山也因此得名。

〔2〕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於金陵。

〔3〕晉代:東晉南渡後即建都金陵。衣冠:指名門望族。古丘:指古墓、墳丘。

〔4〕三山:指金陵西南臨長江的三座山峰。陸遊《入蜀記》:“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台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餘裏。”

〔5〕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穿越金陵城而入長江,江中有白鷺洲,分水為二支。白鷺洲:長江中沙洲,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6〕浮雲能蔽日:古詩文中多有以“浮雲蔽日”來作比喻,有的喻鄉關之念,《古詩十九首》中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語;有的喻奸邪之蔽賢良,漢陸賈《新語·慎微篇》:“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有的喻未得帝王垂幸,《載記》:“秦苻堅幸慕容垂夫人,宦者趙整歌雲:不見雀來入燕室,但見浮雲蔽白日。”李白此詩用何意,曆代說法紛紜。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1〕

——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2〕。

巫峽啼猿數行淚〔3〕,衡陽歸雁幾封書〔4〕。

青楓江上秋帆遠〔5〕,白帝城邊古木疏〔6〕。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7〕。

【注釋】

〔1〕此詩送人貶官,有勸慰之意。少府:官名。指縣尉。李、王二人事跡不詳。峽中:泛指四川東部。長沙:在今湖南。

〔2〕銜杯:喝送別酒。謫居:貶官之地。

〔3〕巫峽啼猿數行淚:此句出古巴蜀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衡陽:在今湖南。相傳南飛之雁到衡陽的回雁峰即折回北方。又古時有鴻雁傳書的說法。

〔5〕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

〔6〕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

〔7〕“聖代”二句:當今朝廷恩澤廣播,你二人不久就可以獲得升遷,現在暫時分手也就沒有什麽猶豫、煩惱了。聖代,美稱當代。雨露,喻指朝廷的恩意。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1〕

——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2〕,鶯囀皇州春色闌〔3〕。

金闕曉鍾開萬戶〔4〕,玉階仙仗擁千官〔5〕。

花迎劍佩星初落〔6〕,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7〕,《陽春》一曲和皆難〔8〕。

【注釋】

〔1〕此題又作《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作於乾元元年(758),賈至賦詩後,杜甫、王維、岑參都有和詩。此詩以皇宮春曉寫宮廷早朝。和(hè):以詩互相唱和酬答。賈至:字幼鄰,洛陽人,天寶末年隨玄宗入蜀,肅宗即位,為中書舍人。舍人:即中書舍人,官名。專掌草擬詔旨,宣旨奏表等事,為文士之極任。大明宮:即唐時東內,又名“蓬萊宮”。

〔2〕紫陌:指京師的街道。

〔3〕囀:鳥啼聲。皇州:京城。闌:晚。

〔4〕金闕:金殿。萬戶:指皇宮中宮門。

〔5〕玉階:指皇宮中大明宮的台階。仙仗:天子的儀仗。

〔6〕劍佩:帶劍、垂佩綬,都為高官之飾物。

〔7〕鳳凰池上客:指賈至。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8〕《陽春》:古曲名。即宋玉《對楚王問》中提到的《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後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附錄: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賈至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裏,朝朝染翰侍君王。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裏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1〕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2〕,尚衣方進翠雲裘〔3〕。

九天閶闔開宮殿〔4〕,萬國衣冠拜冕旒〔5〕。

日色才臨仙掌動〔6〕,香煙欲傍袞龍浮〔7〕。

朝罷須裁五色詔〔8〕,珮聲歸到鳳池頭〔9〕。

【注釋】

〔1〕王維此詩亦作於乾元元年(758)。此詩從天子視角寫宮廷早朝。

〔2〕絳幘(zé):紅頭巾。雞人:據《漢官儀》,古時宮中不得養雞,負責報時的衛兵戴雞冠狀的紅頭巾,於朱雀門外高叫,如雞鳴報曉,故稱“雞人”。

〔3〕尚衣:唐時有尚衣局,專掌皇帝的服冕。翠雲裘:飾有綠色雲霞紋的皮衣。此為天子之衣。

〔4〕九天:喻皇宮。閶闔:指宮門。

〔5〕萬國衣冠:指全國的文武百官。冕旒(liú):此處指天子。旒指禮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為十二旒。

〔6〕仙掌:此指天子身後的障扇,用來遮風蔽日。

〔7〕香煙:指宮中香爐之煙。袞(gǔn)龍:即指天子龍袍上的龍。袞,天子禮服,上繡龍,又稱“龍袞”。浮:指香煙在龍袍周圍浮動。

〔8〕五色詔:用五色紙書寫的詔書。

〔9〕珮聲:玉驪碰擊之聲。唐五品以上官員可佩玉佩。鳳池:鳳凰池,指中書省。

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1〕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2〕,黃山舊繞漢宮斜〔3〕。

鑾輿迥出千門柳〔4〕,閣道回看上苑花〔5〕。

雲裏帝城雙鳳闕〔6〕,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7〕,不是宸遊玩物華〔8〕。

【注釋】

〔1〕這是一首典型的寫得較好的應製詩。寫天子迎春於郊,寫得雍容典雅。奉和(hè):奉命應和。聖製:皇帝作的詩。蓬萊:即大明宮,在皇宮東南,因宮後有蓬萊池,故名。興慶:興慶宮,在長安城東南。閣道:複道,即高樓間架設的通道。據《舊唐書·地理誌》記載,蓬萊宮與興慶宮之間,有夾城複道相通。應製:奉皇帝命應和之作。

〔2〕縈:繞。秦塞:長安古屬秦地,周圍有山關之險,故稱“秦塞”。

〔3〕黃山:黃麓山,在今陝西興平縣。漢宮:此指唐朝宮殿。

〔4〕鑾輿:天子車駕。迥出:遠出。千門:指宮中重重門戶。

〔5〕上苑:指皇家園林。

〔6〕鳳闕:漢長安建章宮有鳳闕,此處泛指皇宮門前的望樓。

〔7〕陽氣:指春天陽和之氣。行時令:按季節頒發行政令。據《禮記·月令》:“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郊,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8〕宸(chén)遊:皇帝出遊。宸,指北極星之所居,此指皇帝。物華:美好的景物。

積雨輞川莊作〔1〕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2〕,蒸藜炊黍餉東菑〔3〕。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4〕。

山中習靜觀朝槿〔5〕,鬆下清齋折露葵〔6〕。

野老與人爭席罷〔7〕,海鷗何事更相疑〔8〕。

【注釋】

〔1〕此詩描寫雨後輞川莊清幽的景色和純樸的生活。積雨:久雨。莊:別墅。

〔2〕煙火遲:因久雨後,故煙火之燃徐緩。

〔3〕藜:一種野菜。黍:黃米。餉東菑(zī):把飯送到東邊新開的田地裏。菑,新開一年的土地。

〔4〕夏木:大樹。

〔5〕習靜:道家靜坐守一的方法。觀朝槿(jǐn):靜觀槿花,可以體悟人生短暫、榮枯無常之理。朝槿,木槿花早開午謝,故稱“朝槿”。

〔6〕清齋:素食之意。《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素食,不茹葷血,晚年常齋,不衣文彩。”露葵:葵菜有“百菜之主”之稱。此指新鮮蔬菜。

〔7〕野老:王維自稱。爭席罷:是說自己已沒有倨傲損人之心,已與世無爭。爭席,典出《莊子·寓言》。楊朱倨傲驕矜,自見老子之後,學會了謙恭禮敬,人們也敢於與他爭坐席了。

〔8〕海鷗何事更相疑:我已無好勝損人之心,海鷗為什麽還懷疑我呢?海鷗,典出《列子·黃帝》。有海邊好鷗者,每天與海鷗相親。後其父要他捉海鷗來玩,第二天,海鷗再也不與他親近了。

贈郭給事〔1〕

——王維

洞門高閣靄餘暉〔2〕,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裏疏鍾官舍晚〔3〕,省中啼鳥吏人稀〔4〕。

晨搖玉佩趨金殿〔5〕,夕奉天書拜瑣闈〔6〕。

強欲從君無那老〔7〕,將因臥病解朝衣〔8〕。

【注釋】

〔1〕此詩為唱和之作,寫郭給事的賢良辛勞並慨歎自己的老病。贈:一作“酬”。郭給事:其人不詳。給事,給事中,門下省之屬官,正五品上。

〔2〕洞門:指宮殿或深宅中重重相對又相通的門。靄(ǎi):形容盛、多。

〔3〕禁裏:指宮中。據《三輔黃圖》:“漢宮中謂之禁中,謂宮中門有禁,非侍衛通籍之臣,不得妄入。”故稱。

〔4〕省中:指門下省內。

〔5〕趨:小步急走,以示恭敬。

〔6〕天書:指皇帝詔書。瑣闈:有雕飾的門。此指宮門。

〔7〕強欲:非常想。從君:追隨您。君,指郭給事。無那:無奈。

〔8〕解朝衣:辭職之意。

蜀相〔1〕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階碧草自春色〔3〕,隔葉黃鸝空好音〔4〕。

三顧頻煩天下計〔5〕,兩朝開濟老臣心〔6〕。

出師未捷身先死〔7〕,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1〕此詩是杜甫於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遊武侯祠時所作。蜀相:指諸葛亮。劉備在蜀即帝位後,以諸葛亮為丞相。

〔2〕錦官城:成都別名。古代成都以產錦著名,設專官管理,故稱。武侯祠在成都城南門外,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所建。

〔3〕自春色:自呈春色。

〔4〕空好音:空作好音。

〔5〕三顧:諸葛亮隱居襄陽隆中,劉備三請方出。顧,訪問。頻煩,多次煩勞。

〔6〕兩朝:指蜀漢劉備、劉禪兩朝。開濟:指諸葛亮佐劉備開國,助劉禪繼業。

〔7〕出師未捷身先死: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興師伐魏,出斜穀據五丈原,與魏司馬懿相拒百餘日。八月,病死軍中。出師,出兵伐魏。

客至〔1〕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2〕,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3〕。

盤飧市遠無兼味〔4〕,樽酒家貧隻舊醅〔5〕。

肯與鄰翁相對飲〔6〕,隔籬呼取盡餘杯〔7〕。

【注釋】

〔1〕原詩自注:“喜崔明府相過。”過,訪問。此詩是杜甫在上元二年(761)作於成都草堂。寫客人來訪的村野日常生活細事,流露出真率、閑適的情懷。客:指崔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

〔2〕舍:指草堂。

〔3〕“花徑”二句:意謂來賓稀少,也寫客來欣悅之情。緣客掃,因為有客來而打掃。

〔4〕盤飧(sūn):泛指菜肴。飧,熟菜。市遠:遠離集市。無兼味:指菜少。兼味,多種味道。

〔5〕樽:酒器。舊醅(pēi):隔年陳酒。

〔6〕肯:能否之意。

〔7〕呼取:喚來。盡餘杯:一同幹杯。

野望〔1〕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2〕,南浦清江萬裏橋〔3〕。

海內風塵諸弟隔〔4〕,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5〕。

跨馬出郊時極目〔6〕,不堪人事日蕭條〔7〕。

【注釋】

〔1〕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此詩寫野望所見和憂家憂國的愁緒。

〔2〕西山:即雪嶺,在成都西麵,終年積雪,是岷山主峰。三城:指鬆(今四川鬆潘)、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此三城為蜀邊要鎮,為防吐蕃侵犯,有兵戍守。

〔3〕清江:錦江,在城外南郊。萬裏橋:在成都城南,相傳諸葛亮送費禕訪問吳國時說:“萬裏之行,始於此橋。”故名。

〔4〕風塵:指戰亂不息。諸弟隔:與諸弟分隔。杜甫有四弟,此時唯杜占隨他入蜀,另三弟散在各地。

〔5〕“惟將”二句:隻有將不多的餘生交給時時發作的各種疾病了,卻沒有一點點報答國家。遲暮,時杜甫五十歲,故稱“遲暮”。多病,時杜甫身患肺病、瘧疾、頭風等多種疾病。涓埃,一點點,絲毫。“涓”為細流,“埃”為微塵。

〔6〕極目:放眼遠望。

〔7〕人事:世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2〕,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3〕?漫卷詩書喜欲狂〔4〕。

白日放歌須縱酒〔5〕,青春作伴好還鄉〔6〕。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7〕。

【注釋】

〔1〕此詩作於廣德元年(763)春,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這一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兵敗而死,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歸降,河南、河北地區相繼收複,“安史之亂”終於結束。此詩敘寫聞聽光複薊北的喜悅和還鄉的愉快。

〔2〕劍外:劍門以南地區稱“劍外”,即蜀地。收:收複。薊北:河北北部地區。

〔3〕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兒女。

〔4〕漫卷:隨手卷起。

〔5〕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

〔6〕青春:明媚春色。

〔7〕“即從”二句:這是杜甫想象中的還鄉路線。巴峽,指在今重慶嘉陵江之巴峽,俗稱“小三峽”。巫峽,三峽之一,在今重慶巫山。襄陽,今湖北襄陽。杜甫先世為襄陽人。洛陽,杜甫家在洛陽。“洛陽”句下原注雲:“餘有田園在東京。”

登高〔1〕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2〕。

無邊落木蕭蕭下〔3〕,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4〕,百年多病獨登台〔5〕。

艱難苦恨繁霜鬢〔6〕,潦倒新停濁酒杯〔7〕。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之時。寫客居異鄉、重陽登高的觀感。登高:舊時重陽節有登高之俗。

〔2〕渚(zhǔ):水中小洲。

〔3〕落木:落葉。

〔4〕萬裏:指夔州與故鄉洛陽、京城相距遙遠。作客:客居他鄉。

〔5〕百年:一生。古人以上壽為百年。

〔6〕艱難:指時世艱難。苦恨:極恨,甚恨。繁霜鬢:鬢邊白發日增。

〔7〕潦倒:失意,困頓。新停濁酒杯:停杯罷飲之意。

登樓〔1〕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2〕。

錦江春色來天地〔3〕,玉壘浮雲變古今〔4〕。

北極朝廷終不改〔5〕,西山寇盜莫相侵〔6〕。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7〕。

【注釋】

〔1〕此詩是杜甫於廣德二年(764)春回成都所作。寫萬方多難、急欲報效朝廷之情。

〔2〕“花近”二句:萬方多難之時,登臨高樓,見花而傷心。

〔3〕錦江:即濯錦江,一稱“浣花溪”,岷江的支流,流經成都城西。杜甫的草堂臨近錦江。

〔4〕玉壘:玉壘山,在今四川灌縣西。變古今:與古今一同變幻。

〔5〕北極朝廷終不改:唐王朝如北極星一樣不可動搖。北極,北辰。《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軍攻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後郭子儀收複京師,代宗回京,吐蕃敗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廣德元年(763)十二月,吐蕃攻陷鬆、維、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後劍南西川諸州也被吐蕃吞並。

〔7〕“可憐”二句:杜甫懷念諸葛亮,歎息唐王朝沒有諸葛亮一樣的英雄濟世匡君,擔心代宗身後,其命運連平庸可憐的後主劉禪都比不上。後主還祠廟,劉備之子劉禪得諸葛亮輔佐,尚可立國,死後還有祠廟。劉禪後主祠在劉備先主祠的東邊,西邊為諸葛亮武侯祠。《梁甫吟》,樂府曲名。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好為《梁甫吟》。

宿府〔1〕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2〕,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3〕,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斷〔4〕,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5〕。

【注釋】

〔1〕此詩作於廣德二年(764),時杜甫在成都嚴武幕府中為節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寫依人作幕僚的感觸。宿府:宿於幕府。古時軍隊出征,將領以幕帳為府署,稱幕府,後用指地方長官或節度使的衙門。

〔2〕井梧:井邊梧桐。一說,“井”即金井,因葉上有黃圈文如井,故名。

〔3〕永夜:長夜。

〔4〕風塵荏苒(rěn rǎn):指戰亂不息。荏苒,時光不斷流逝。

〔5〕“已忍”二句:我忍受飄泊困苦的生活已經十年了,現在入嚴武幕府,不過是勉強求得暫時的安定罷了。伶俜(líng pīng),飄零困苦之意。十年,指自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亂起至今已十年。棲息一枝,語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句。

閣夜〔1〕

——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2〕,天涯霜雪霽寒宵〔3〕。

五更鼓角聲悲壯〔4〕,三峽星河影動搖〔5〕。

野哭幾家聞戰伐〔6〕,夷歌數處起漁樵〔7〕。

臥龍躍馬終黃土〔8〕,人事音書漫寂寥〔9〕。

【注釋】

〔1〕此詩是大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抒寫傷亂思鄉之慨。

〔2〕陰陽:指日月。短景:冬季日短,故稱“短景”。

〔3〕霽(jì)寒宵:指雪後寒冷的夜空十分晴朗。霽,雨過天晴曰“霽”。

〔4〕鼓角:更鼓與號角。

〔5〕三峽星河影動搖:銀河星辰之影隨三峽之水而搖動。一寫江中夜景,另亦暗喻戰亂未已。三峽,長江之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夔州之東即為瞿塘峽。星河,銀河。古時認為天上星辰位置動搖往往是有戰事的征兆。

〔6〕野哭幾家聞戰伐:從幾家野哭聲中能感到戰爭的存在。戰伐,指此時蜀中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的混戰。

〔7〕夷歌:當地少數民族之歌。起漁樵:起於漁人樵夫之中。即漁樵都唱夷歌,足見夔州之偏遠。

〔8〕臥龍:諸葛亮又號“臥龍先生”。躍馬:指公孫述。公孫述在西漢末年乘亂據蜀,稱“白帝”。晉左思《蜀都賦》有“公孫躍馬而稱帝”句。二人在夔州都有祠廟。

〔9〕人事音書:指仕途生涯與親朋消息。漫寂寥:任其寂寞寥落。

五首〔1〕

——杜甫

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2〕。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3〕。

羯胡事主終無賴〔4〕,詞客哀時且未還〔5〕。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6〕。

【注釋】

〔1〕此是杜甫作於大曆元年(766)的一組七律連章詩,五首分詠五處古跡,一指江陵的庾信宅,二指歸州(今湖北秭歸)的宋玉宅,三指歸州的昭君村,四、五分指夔州的先主廟和武侯祠。杜甫由古跡而追懷古人,又由古人而抒發一己之懷抱。

〔2〕“支離”二句:指作者在“安史之亂”期間,逃離長安,入蜀往來飄泊。支離,流離之意。東北風塵際,指安史之亂時期。

〔3〕“三峽”二句:意謂作者在三峽、五溪地區都居住過。樓台,泛指房屋。淹日月,指滯留多日。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在今鄂貴交界處,為古代少數民族所居住。《後漢書·南蠻傳》:“武陵五溪蠻,皆槃瓠之後……織績木皮,好五色衣服。”

〔4〕羯(jié)胡:指安祿山,亦指反南朝梁的侯景。無賴:狡猾可惡之意。

〔5〕詞客:指庾信,也指自己。哀時:感傷時事。未還:指飄泊異鄉,不能回家。

〔6〕“庾信”二句:梁朝詩人庾信,字子山,新野(今屬河南)人,梁元帝時出使北周,被留不歸,常懷鄉國之思。作《哀江南賦》曰:“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提挈老幼,關河累年。”有《傷心賦》:“對玉關而羈旅,坐長河而暮年。”此處作者把安祿山叛唐比作梁朝侯景叛梁,把自己的鄉國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思故鄉。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1〕,風流儒雅亦吾師〔2〕。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3〕。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4〕。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5〕。

【注釋】

〔1〕深知:指杜甫十分理解宋玉悲秋之原因。宋玉:戰國楚人,其所作《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2〕風流儒雅:指宋玉的氣度和才學。

〔3〕“悵望”二句:慨歎與宋玉異代相隔近千年,而蕭條之感卻是相同的。

〔4〕“江山”二句:宋玉故宅空,隻留下蓋世文章,所作《高唐賦》難道隻是說夢,而沒有諷勸君王之意嗎?故宅,指宋玉宅。空文藻,枉留下文采。雲雨荒台,宋玉曾作《高唐賦》:昔先王嚐遊高唐,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商丘之岨,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山,在今重慶巫山。豈夢思,難道是夢中的思緒。

〔5〕“最是”二句:最叫人感慨的是,當年的楚宮今天都已片瓦不存,船夫們駕船經過這裏,指點舊址,還有懷疑。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1〕,生長明妃尚有村〔2〕。

一去紫台連朔漠〔3〕,獨留青塚向黃昏〔4〕。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珮空歸月夜魂〔5〕。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6〕。

【注釋】

〔1〕荊門:荊門山。《水經注·江水》:“江水東曆荊門虎才之間。荊門山在南,上合下開,其狀似門。”

〔2〕明妃:王昭君,漢元帝時宮人;晉時為避司馬昭名諱而改稱“明妃”。尚有村:昭君村在歸州東北四十裏,唐時還留有昭君故居遺址,故說“尚有村”。

〔3〕紫台:帝王之宮。朔漠:北方沙漠。

〔4〕青塚(zhǒng):即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漢元帝時,朝廷與匈奴和親,把宮人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於,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死在沙漠匈奴中。

〔5〕“畫圖”二句:靠畫圖怎麽能知道昭君的美貌呢?使得昭君葬身沙漠,隻有魂魄隨著月夜歸來。省(xǐng)識,認識。春風麵,指美貌。據《西京雜記》載:“元帝後宮既多,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其貌,獨不肯與,工人乃醜圖之,遂不得見。後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帝悔之,而重信於外國,故不複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毛延壽棄市。”環珮,婦女的裝飾品。此借指昭君。

〔6〕“千載”二句:千年來流傳的《昭君怨》雖然是胡人音樂的風格,但曲中幽怨悵恨的鄉思還是聽得很清楚的。相傳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後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為西域胡人樂器,所奏皆為胡音。曲中論,曲中所傾訴之意。

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1〕,崩年亦在永安宮〔2〕。

翠華想像空山裏〔3〕,玉殿虛無野寺中〔4〕。

古廟杉鬆巢水鶴〔5〕,歲時伏臘走村翁〔6〕。

武侯祠屋常鄰近〔7〕,一體君臣祭祀同〔8〕。

【注釋】

〔1〕蜀主:指劉備。窺吳:對東吳有企圖。幸:舊稱帝王駕臨曰“幸”。

〔2〕崩:舊稱帝王死亡曰“崩”。永安宮:三國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率蜀軍經三峽攻東吳,被陸遜擊潰,退至魚複(今重慶奉節)白帝城,改“魚複”為“永安”,建永安宮居之,次年四月病死。

〔3〕翠華:皇帝的儀仗。

〔4〕玉殿:此句下有原注:“殿今為臥龍寺,廟在宮東。”則唐時永安宮已變成荒涼的寺廟了。

〔5〕巢:築窩。水鶴:鶴為水鳥,故稱。

〔6〕歲時:一年中的節日。伏臘: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六月,臘在十二月。“歲時”以上四句是說,當年劉備在此建宮駐蹕的情景依稀還能想見,而現在玉殿已不複存在,變成山間寺廟了。鶴鳥在寺旁林中建窩築巢,每逢節日還有老鄉來這裏祭祀。

〔7〕武侯祠:諸葛亮封武鄉侯,其武侯祠與先主廟相鄰。

〔8〕一體君臣:劉備、諸葛亮君臣和諧,視如一體。祭祀同:一同接受後人的祭祀。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1〕。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2〕。

伯仲之間見伊呂〔3〕,指揮若定失蕭曹〔4〕。

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5〕。

【注釋】

〔1〕宗臣:為後世所尊仰的重臣。《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注引張儼《默記》:“亦一國之宗臣,霸主之賢佐也。”肅清高:為其清高的節操而肅然起敬。

〔2〕“三分”二句:諸葛亮以其出色的謀略導致了三分天下,他就像千百年來僅見的鸞鳳翱翔在雲霄。三分割據,指魏、蜀、吳三國鼎立。紆籌策,周密的籌劃謀略。羽毛,指鸞鳳。

〔3〕伯仲之間:意謂不相上下。伊呂:指商之伊尹和周之呂尚,皆為輔佐賢主開基立國的名相。

〔4〕失蕭曹:意謂蕭曹有所不及。蕭曹,指輔佐漢高祖的蕭何、曹參,皆一代名臣。

〔5〕“運移”二句:不可抗拒的氣運轉移,再不護佑漢朝,諸葛亮終究難以複興漢室,雖然他誌向堅定,但終因軍務繁雜,積勞成疾,不治而亡。運,指氣運。漢祚(zuò),指漢朝的國統。祚,帝位。身殲,死亡。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1〕

——劉長卿

生涯豈料承優詔〔2〕,世事空知學醉歌〔3〕。

江上月明胡雁過〔4〕,淮南木落楚山多〔5〕。

寄身且喜滄洲近〔6〕,顧影無如白發何〔7〕。

今日龍鍾人共老〔8〕,愧君猶遣慎風波〔9〕。

【注釋】

〔1〕此詩作於劉長卿從貶所南巴尉任後回歸經過江州辭別故人之時。江州:今江西九江。薛六:指薛弁,曾為水部員外郎。柳八:指柳渾,曾任祠部員外郎。員外:員外郎之簡稱。

〔2〕優詔:朝廷免罪優容之詔。

〔3〕空知:徒知。

〔4〕胡雁:指北方飛來的雁陣。

〔5〕木落:樹葉飄零。

〔6〕滄洲:濱海之處。

〔7〕無如:無奈。

〔8〕龍鍾:年高衰老的樣子。

〔9〕愧君猶遣慎風波:還仍要你教我當心風波,真是慚愧。

長沙過賈誼宅〔1〕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2〕,萬古惟留楚客悲〔3〕。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4〕。

漢文有道恩猶薄〔5〕,湘水無情吊豈知〔6〕。

寂寂江山搖落處〔7〕,憐君何事到天涯〔8〕。

【注釋】

〔1〕劉長卿曾兩度被貶,此詩當作於貶謫江西以後,以吊古而自傷。賈誼宅:西漢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據《太平寰宇記》稱,賈誼宅在縣南六十步。

〔2〕三年謫宦:賈誼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棲遲:逗留。

〔3〕楚客:指賈誼。

〔4〕寒林空見日斜時: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賈誼在長沙時,有鴞飛入居室,自以為不祥,乃作《鵬鳥賦》,有“庚子日斜兮,鵬集予舍”和“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之句。作者在此處化用其語,即景寫心。

〔5〕漢文:漢文帝,他雖有明君之稱,仍不能重用賈誼。

〔6〕豈知:哪裏知道。賈誼渡湘水時,曾作賦吊屈原。

〔7〕搖落:秋景荒涼。

〔8〕君:作者自指。到天涯:指被貶到極遠的地方。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1〕

——劉長卿

汀洲無浪複無煙〔2〕,楚客相思益渺然〔3〕。

漢口夕陽斜渡鳥〔4〕,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寒吹角〔5〕,獨樹臨江夜泊船。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6〕。

【注釋】

〔1〕此詩作於劉長卿被貶,途經漢水時,撫景感懷。夏口:今湖北武昌。鸚鵡洲:在今武漢西南長江中,因東漢禰衡在此作《鸚鵡賦》而得名。嶽陽:今屬湖南。源中丞:即源休,曾任禦史中丞,後貶嶽州(今湖南嶽陽)。

〔2〕汀洲:指鸚鵡洲。

〔3〕楚客:作者自指。

〔4〕漢口:漢水入長江處。

〔5〕孤城:指漢陽城。

〔6〕“賈誼”二句:用賈誼故事。西漢賈誼心係漢室,向漢文帝上書,言詞激烈,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此處,劉長卿自比賈誼,內心淒苦。

贈闕下裴舍人〔1〕

——錢起

二月黃鸝飛上林〔2〕,春城紫禁曉陰陰〔3〕。

長樂鍾聲花外盡〔4〕,龍池柳色雨中深〔5〕。

陽和不散窮途恨〔6〕,霄漢常懸捧日心〔7〕,

獻賦十年猶未遇〔8〕,羞將白發對華簪〔9〕。

【注釋】

〔1〕此詩為詩人赴京求官獻詩裴舍人以期薦引之作。闕下:即宮闕之下。此指朝廷。裴舍人:其人不詳。舍人,中書舍人,專掌草詔傳旨之職。

〔2〕上林:上林苑,秦漢時皇家宮苑,在今陝西西安。此指唐宮苑。

〔3〕紫禁:指皇宮。古時星象學家把天上紫微星座比作皇帝居處,故又稱皇宮為“紫宮”。又皇宮禁衛森嚴,非人可隨意出入,又稱“宮禁”。合二稱即為“紫禁”。

〔4〕長樂:長樂宮為漢宮殿名,此借指唐宮。花外盡:指鍾聲在花叢中漸漸消散。

〔5〕龍池:在唐宮中,唐中宗時因稱有雲龍之祥,故名。

〔6〕陽和:仲春之氣。此處喻天子布施恩澤。

〔7〕霄漢:指雲空。捧日心:典出《三國誌·魏書·程昱傳》裴注。程昱年輕時曾夢見自己雙手捧日。曹操得知,對他說:“卿當終為吾腹心。”昱原名立,曹操在其上加“日”,改為昱。此處指效忠皇帝之心。

〔8〕獻賦:向皇帝獻辭賦,以示忠誠。古代文人常以獻賦為仕途捷徑。

〔9〕華簪(zān):指高官華美的冠飾。此指裴舍人。簪,指官吏的冠飾。

寄李儋元錫〔1〕

——韋應物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2〕。

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3〕。

聞道欲來相問訊〔4〕,西樓望月幾回圓〔5〕。

【注釋】

〔1〕此詩當作於韋應物為滁州刺史任上。因春愁而懷友寄贈。李儋(dān):武威(今甘肅武威)人,曾任殿中侍禦史。元錫:字君貺,曾任淄王傅。二人皆韋應物之友。

〔2〕黯黯(àn):形容心情鬱悶。

〔3〕邑:指滁州屬境。流亡:逃亡之災民。俸錢:指自己所得的薪金。

〔4〕問訊:探問消息。此為探望之意。

〔5〕西樓:指滁州西樓。

同題仙遊觀〔1〕

——韓翃

仙台初見五城樓〔2〕,風物淒淒宿雨收〔3〕。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4〕。

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5〕,人間亦自有丹丘〔6〕。

【注釋】

〔1〕此詩描寫秋雨後道觀的清虛悠遠。仙遊觀:道士潘師正在嵩山逍遙穀所立之道觀。

〔2〕五城樓: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後人以“五城樓”、“十二樓”為神仙之居處。此處即指仙遊觀。

〔3〕宿雨:經夜之雨。

〔4〕砧(zhēn)聲:搗衣聲。漢宮:也指唐宮。

〔5〕方外:即世外仙居。

〔6〕丹丘:傳說中神仙所居,晝夜常明。

皇甫冉

皇甫冉(約717—約770),字茂政,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州)。天寶十五載(755)進士,當過無錫尉、左拾遺、左補闕等。皇甫冉詩名早著,與弟皇甫曾齊名。張九齡愛其所作,稱“清穎秀拔,有江、徐之風”。高仲武評其詩“巧於文字,發調新奇,遠出情外”(《中興間氣集》)。有《皇甫冉詩集》三卷,《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春思〔1〕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2〕?

家住層城臨漢苑〔3〕,心隨明月到胡天〔4〕。

機中錦字論長恨〔5〕,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6〕?

【注釋】

〔1〕此詩寫新春時閨中妻子思念征戍在外的丈夫。

〔2〕馬邑:邊城名。在今山西朔縣西北。龍堆:即白龍堆,在今新疆。

〔3〕層城:指京城。因京城分內外兩層,故稱。漢苑:此指唐時皇宮。

〔4〕胡天:指丈夫征戍之地,即上文馬邑、龍堆。

〔5〕機中錦字:典出《晉書·竇滔傳》。苻堅時,竇滔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其妻蘇蕙能文,思念竇滔,織錦為回文詩寄給他,共二百餘首,循環反覆,皆成文意。機,指織機。錦字,即回文詩。

〔6〕“為問”二句:借東漢竇憲故實,表達盼望丈夫早日立功凱旋的心情。元戎,主將。竇車騎,指東漢車騎將軍竇憲。返旆(pèi),班師。勒,刻石。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而歸。

晚次鄂州〔1〕

——盧綸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2〕。

估客晝眠知浪靜〔3〕,舟人夜語覺潮生〔4〕。

三湘愁鬢逢秋色〔5〕,萬裏歸心對月明〔6〕。

舊業已隨征戰盡〔7〕,更堪江上鼓鼙聲〔8〕。

【注釋】

〔1〕此詩作於“安史之亂”之後,盧綸做客鄱陽途中,夜泊武昌之時,即景抒懷,寓傷老、思歸、厭戰的感慨。次:留宿。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區。

〔2〕孤帆:指船。

〔3〕估客:商人。

〔4〕舟人:船家。

〔5〕三湘:漓湘、瀟湘、蒸湘之總稱,在今湖南境內。盧綸此去鄱陽,由武昌南下即入湖南。愁鬢:指鬢發因愁思而變白。

〔6〕歸心:思鄉之心。

〔7〕舊業:原有的家產。征戰:指“安史之亂”。

〔8〕鼓鼙(pí)聲:戰鼓聲。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1〕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2〕,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3〕,密雨斜侵薜荔牆〔4〕。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5〕。

共來百越文身地〔6〕,猶自音書滯一鄉〔7〕。

【注釋】

〔1〕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失敗,與劉禹錫等八人一起被貶為州郡司馬,史稱“八司馬”。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其中的五人又另有任命:柳宗元為柳州刺史,韓泰為漳州刺史,韓曄為汀州刺史,陳諫為封州刺史,劉禹錫為連州刺史。此詩是柳宗元初到任時,寄贈其他四人的。柳州:在今廣西。漳州:在今福建。汀州:今福建長汀。封州:今廣東封川。連州:今廣東連縣。

〔2〕大荒:曠野。

〔3〕驚風:狂風。颭(zhǎn):吹動。芙蓉水:指生長著荷花的河流。

〔4〕薜荔牆:爬滿薜荔的城牆。薜荔,蔓生植物,又稱“木蓮”。

〔5〕九回腸:語本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比喻愁緒縈繞心中。

〔6〕百越:指嶺南少數民族地區。文身地:意指蠻荒之地。文身,在身上刺花紋,據古書記載,此地少數民族“文身斷發”。

〔7〕音書:音信。滯:阻隔。

西塞山懷古〔1〕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2〕。

千尋鐵鎖沉江底〔3〕,一片降幡出石頭〔4〕。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5〕。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6〕。

【注釋】

〔1〕此詩作於長慶四年(824)劉禹錫由夔州調任和州刺史,途經西塞山時。是一首詠晉、吳興亡事跡的懷古詩。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為長江中流要塞,三國時東吳曾在此設防。

〔2〕“王濬”二句:王濬出兵益州,吳國都城的王氣便黯然消散,國運將終。王濬,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人,官益州刺史。樓船,晉鹹寧五年(279),王濬奉晉武帝之命,為伐吳造戰船,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人。益州,今四川成都。太康元年(280),王濬率船隊從益州出發,順流而下,征伐東吳。金陵王氣,金陵即建業,今南京。相傳戰國楚威王時,有人見此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名金陵。東吳也以金陵為都城。黯然,形容傷神。

〔3〕千尋:形容長。尋,古時八尺為一尋。鐵鎖:為防守晉國戰船的進攻,吳國在江麵上拉起鐵鎖,橫絕江麵,但被王濬用大火燒斷。

〔4〕降幡:降旗。石頭:石頭城,在今江蘇江寧,為吳都的屏障。王濬率軍攻入石頭城,吳主孫皓親至營門投降。

〔5〕寒流:指長江。

〔6〕“從今”二句:在今天唐代一統天下的時代,舊日的營壘都荒廢遺棄了,隻剩下瑟瑟蘆荻、蕭蕭秋風了。四海為家,四海為一家所有,即天下統一之意。故壘,舊日的營壘。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內(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以明經登第,十八年舉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又登製舉甲科,授左拾遺。後當過監察禦史、通州司馬、虢州長史、膳部員外郎、祠部郎中、中書舍人等。長慶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大和五年(831)以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元稹與白居易為至交,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唱和極多,“擅名一時,天下稱為‘元白’,學者翕然,號‘元和詩’”(顧陶《唐詩類選後序》)。其樂府詩遵循“美刺”傳統,最為警策。而流傳最廣的則是其悼亡詩和豔詩,《才調集》選載達五十九首之多,足見影響之大。雖在後世多受詬病,但卻受人喜愛。今有《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十八卷。

三首〔1〕

——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2〕,自嫁黔婁百事乖〔3〕。

顧我無衣搜藎篋〔4〕,泥他沽酒拔金釵〔5〕。

野蔬充膳甘長藿〔6〕,落葉添薪仰古槐〔7〕。

今日俸錢過十萬〔8〕,與君營奠複營齋〔9〕。

【注釋】

〔1〕題一作《三遣悲懷》,是元稹追悼妻子的三首詩作。元稹原配韋叢,字茂之,生五人而僅存一女,死於元和四年(809)七月,僅二十七歲。此首回憶婚後貧苦生活。

〔2〕謝公:指東晉宰相謝安。謝安最偏愛其侄女謝道韞。韋叢之父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後贈左仆射,亦為宰相之位,韋叢為其幼女。此處以謝安比作韋夏卿。憐:愛。

〔3〕黔婁:為春秋時齊國貧士,其妻最賢。此處元稹用以自比。乖:不順利。

〔4〕顧:看。藎篋(jìnqiè):草編箱子。

〔5〕泥(nì):軟語央求。沽酒:買酒。

〔6〕藿:豆葉。

〔7〕薪:柴禾。仰:依靠。

〔8〕俸錢:官吏的薪金。此時元稹已官監察禦史。

〔9〕營奠:置辦祭品。營齋:請僧人齋會,超度亡靈。

其二〔1〕

昔日戲言身後意〔2〕,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3〕,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4〕,也曾因夢送錢財〔5〕。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6〕。

【注釋】

〔1〕此首抒寫詩人喪妻後無法驅遣的悲痛。

〔2〕身後意:有關死後的話。

〔3〕施:施舍與人。行看盡:看著就要沒有了。

〔4〕尚想舊情憐婢仆:想起與你的舊情,對你以前的侍女仆從都格外關懷。

〔5〕也曾因夢送錢財:也曾因為夢到了你,就去施舍錢財,為你做好事超度亡靈。

〔6〕貧賤夫妻:元稹與韋叢共同生活時,境況貧困,故稱。

其三〔1〕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2〕。

鄧攸無子尋知命〔3〕,潘嶽悼亡猶費詞〔4〕。

同穴窅冥何所望〔5〕,他生緣會更難期〔6〕。

唯將終夜長開眼〔7〕,報答平生未展眉〔8〕。

【注釋】

〔1〕此首由哀餘生、疑來生引發百年長恨,哀思無盡。

〔2〕百年多是幾多時:就算多至百年又有多少時間呢。

〔3〕鄧攸無子:晉河東太守鄧攸,字伯道,戰亂中曾保侄舍子,後終無子,時人歎道:“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韋叢曾生五人,僅存一女,故元稹如此慨歎。尋知命:眼看到了知天命之年。

〔4〕潘嶽悼亡:晉人潘嶽為大文學家,妻子死後,作《悼亡》詩三首,世所傳誦。費詞:浪費筆墨,意謂多說無用。

〔5〕同穴:指夫妻死後合葬一處。窅(yǎo)冥:形容渺茫深遠。

〔6〕他生緣會:指再世裏有緣重會,仍為夫妻。期:期待,期望。

〔7〕終夜長開眼:傳說中鰥魚的眼睛終夜不閉,而無妻之人又稱鰥夫。此處用作長鰥不娶之意。事實上,元稹在韋叢死後兩年就納安氏為妾,六年後,又娶裴氏,“終夜長開眼”,實為一時衝動之詞。

〔8〕未展眉:沒有快樂。此指韋叢一生都過著清貧生活。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

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1〕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2〕,弟兄羈旅各西東〔3〕。

田園寥落幹戈後〔4〕,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裏雁〔5〕,辭根散作九秋蓬〔6〕。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7〕。

【注釋】

〔1〕此詩是作者在吳越避亂時所作,直敘流離之苦。河南經亂:貞元十五年(799)二月,宣武軍節度使董智部下叛亂;三月,彰義軍節度使吳少誠叛亂,都在河南道境內。關內:關內道,在今陝西、甘肅一帶。阻饑:因時世艱難而致饑荒。語出《尚書·舜典》:“黎民阻饑。”浮梁大兄:白居易大哥白幼文曾任浮梁主簿。浮梁,在今江西景德鎮。於潛七兄:為白居易之堂兄,曾任於潛尉。於潛,在今浙江臨安。烏江十五兄:為白居易之堂兄,曾任烏江主簿。烏江,在今安徽和縣。符離:唐時屬宿州,即今安徽宿縣符離集。白居易家屬曾居此地。下邽(guī):即今陝西渭南之下邽鎮,為白居易家鄉。

〔2〕世業:世代傳下的祖業。

〔3〕羈旅:飄泊於旅途。

〔4〕幹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此指代戰爭。

〔5〕吊影分為千裏雁:兄弟姐妹各自分散,遠隔千裏,顧影自憐,備感孤獨。吊影,顧影自憐之意。千裏雁,古人常以雁行比作兄弟。

〔6〕辭根:指蓬草離根飛散。九秋:深秋。蓬:蓬草。古人常以草木同根比作兄弟,以蓬草離根飛散比喻遊子離家,兄弟分散。

〔7〕“共看”二句:今夜分散在五處的親人們遙望明月,定會流淚,因為大家的思鄉之心是一樣的。鄉心,思鄉之心。

錦瑟〔1〕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2〕,一弦一柱思華年〔3〕。

莊生曉夢迷蝴蝶〔4〕,望帝春心托杜鵑〔5〕。

滄海月明珠有淚〔6〕,藍田日暖玉生煙〔7〕。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8〕。

【注釋】

〔1〕此詩以首二字命題,與“無題”相似。對於此詩詩意,曆代多有猜測,或說是悼亡的,或說是贈佳人的,或說是自傷身世的,或說是諷喻政治的,或說是詮釋音樂的,莫衷一是。因此詩寫得撲朔迷離,諸說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可以憑借,故讀者自己也可見仁見智。錦瑟:繪有織錦紋飾的瑟。瑟是古代一種弦樂器。

〔2〕無端:沒來由。五十弦:據《史記·封禪書》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作者用五十弦寄托悲怨之意。

〔3〕柱:支弦的木柱。華年:青年時光。

〔4〕莊生曉夢迷蝴蝶:典出《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此處以“莊周夢蝶”、“不辨物我”之典來傳達一種如夢如幻、令人迷惘的心境。莊生,莊周。

〔5〕望帝春心托杜鵑:典出《華陽國誌》、《蜀王本紀》。據說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暮春啼鳴直至口中流血,其聲淒苦哀怨。此處用以表現一種華年已逝的哀婉之情。望帝,蜀帝杜宇,號望帝。

〔6〕滄海月明珠有淚:典出《博物誌》,據說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魚,哭時眼淚成珠。

〔7〕藍田:山名。產玉,在今陝西藍田。據司空圖《與極浦書》:“戴容州雲:‘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作者可能用此表現一種對華年的恍惚失落的感受。

〔8〕“此情”二句:這種感情哪用等到追憶時才有,在當時我就已經悵然失意了。可待,豈待。惘然,失意的樣子。

無題〔1〕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2〕。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3〕。

隔座送鉤春酒暖〔4〕,分曹射覆蠟燈紅〔5〕。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6〕。

【注釋】

〔1〕此題下原有詩二首,作於李商隱做秘書省校書郎時。此為其一,寫一場聚會的經過。至於其主旨則很難確證,曆代諸說爭論,了無定見。

〔2〕“昨夜”二句:寫聚會的時間、地點。畫樓、桂堂,指富麗的屋舍。

〔3〕“身無”二句:雖然身無雙翼,飛越阻隔,但兩心都如靈犀般一脈相通。靈犀,舊說犀牛角為靈異之物,中間有一條白紋貫通上下。

〔4〕送鉤:又叫“藏鉤”,一種遊戲,人分兩隊,一隊傳遞一鉤,令另一隊猜鉤所在,猜不中則罰。

〔5〕分曹射覆:分兩隊互相猜。射覆,也是一種遊戲,猜蓋在器皿下的東西。

〔6〕“嗟餘”二句:比喻自己為官,像蓬草遇風一樣身不由己。聽鼓應官,唐時,官府五更二點擊鼓召集官員。蘭台,即指秘書省。轉蓬,指隨風吹轉的飛蓬。

隋宮〔1〕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2〕,欲取蕪城作帝家〔3〕。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4〕。

於今腐草無螢火〔5〕,終古垂楊有暮鴉〔6〕。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7〕!

【注釋】

〔1〕此詩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作者詠隋煬帝故事,諷刺他逸樂貪婪以致亡國,感慨世事之變遷。

〔2〕紫泉宮殿:即指隋宮。紫泉,司馬相如《上林賦》詠長安形勝,有“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語。後“紫淵”借指長安。此處避唐高祖李淵名諱,改作“紫泉”。

〔3〕蕪城:即江都,舊稱廣陵。劉宋時鮑照因廣陵荒蕪,作《蕪城賦》,因此得名。

〔4〕“玉璽”二句:要不是李淵做了皇帝,隋煬帝的龍舟應可遊到天涯海角了。玉璽,皇帝的玉印。日角,古時把人的額骨中央隆起如日者,稱作“日角”,附會為帝王之相。隋末,晉陽人唐儉勸李淵起兵,說他“日角龍庭”,當作天子。錦帆,隋煬帝南遊的龍舟,帆皆錦製成。

〔5〕於今腐草無螢火:現在隋宮荒蕪,螢火蟲盡絕,腐草也不再化螢了。腐草,《禮記·月令》有“腐草為螢”之說。古人誤認為螢火蟲為腐草所化。據記載,煬帝曾征求螢火蟲數斛,夜遊時放出,光照山穀。

〔6〕終古垂楊有暮鴉:長久以來,隋堤上的楊柳上,隻有暮鴉在聒噪了。此句與上句詩都是感慨隋朝之覆亡。終古,長久。垂楊,指隋堤的楊柳。

〔7〕“地下”二句:隋煬帝國亡身死,在地下重逢陳後主,還好意思請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嗎?陳後主,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荒淫奢侈,為隋所滅,後人稱為“亡國之君”。《後庭花》,即樂府《玉樹後庭花》,為陳後主所作,後人稱作“亡國之音”。據《隋遺錄》記載,隋煬帝在江都曾夜夢陳後主,請陳之寵妃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後主問煬帝:“龍舟之遊樂乎?始謂殿下致治在堯、舜之上,今日複此逸遊,大抵人生各圖快樂,曩時何見罪之深邪?”

二首〔1〕

——李商隱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2〕,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3〕,書被催成墨未濃〔4〕。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5〕。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6〕。

【注釋】

〔1〕此題下原為四首,此處錄前二首。這一首是寫情人遠別後的思念之情。

〔2〕來是空言去絕蹤:歸來重逢已成空言,人去之後再無消息。

〔3〕夢為遠別啼難喚:積思成夢,夢中卻為遠別而悲啼,但遠別之人卻喚不回來。

〔4〕書被催成墨未濃:墨還沒磨濃就急急地寫了給情人的書信。

〔5〕“蠟照”二句:寫室內華美的陳設,透出寂寥的氣氛,是主人在追憶往昔的歡樂。半籠,半映。金翡翠,指有金翡翠花紋的被子。麝(shè),指麝香。度,透過。繡芙蓉,繡以芙蓉圖案的帳子。

〔6〕“劉郎”二句:劉郎已恨仙凡路隔,仙境渺不可及,而我與情人更遠隔萬重蓬萊山,相會杳不可期。劉郎,典出劉義慶《幽明錄》。東漢永平中,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邀至仙府,留半年返故裏,子孫已七世。後重入天台,蹤跡渺然。後以此事用作人仙相戀以及豔遇之典。劉郎即指劉晨。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其二〔1〕

颯颯東風細雨來〔2〕,芙蓉塘外有輕雷〔3〕。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4〕。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5〕。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6〕。

【注釋】

〔1〕此詩寫閨中女子之情思和相思無望之痛苦。

〔2〕颯颯(sà):風聲。

〔3〕芙蓉塘:即荷塘。輕雷:隱約的雷聲。

〔4〕“金蟾”二句:涵意隱晦,用清人朱彝尊之說。是說,鎖雖堅固,但香氣依然能透過;井雖深,但井繩一樣能打上水來。金蟾齧鎖,形容鎖的形狀。金蟾,因蟾善閉氣,古人用蟾來裝飾鎖。齧(niè),咬。玉虎,井上的轆轤。絲,指井繩。汲井,從井中打水。

〔5〕“賈氏”二句:賈氏愛韓壽是因為他年少美貌,宓妃愛曹植是因為他才華出眾。賈氏,典出《世說新語》。晉人韓壽美貌,被賈充辟為掾。賈充之女從窗格中見韓壽,愛上了他,私與之通。後賈充得知,便把女兒嫁給了韓壽。韓掾(yuàn),韓壽。掾,僚屬。少,年輕。宓(fú)妃,典出《文選洛·神賦》李善注。曹植曾求娶甄逸之女而未成,後甄氏為曹丕皇後,被郭後讒死。黃初年間,曹植入朝,曹丕取出甄後玉鏤金帶枕,曹植見之泣下。曹丕便把枕送給曹植。植返回時停於洛水,忽見一女子來,贈以在家時所用枕,自言即甄氏,遂歡會。後隱身不見。曹植遂作《洛神賦》。此事為後人附會。宓妃,即洛神,相傳為伏羲之女。留枕,此指幽會。魏王,指曹植,他曾為魏東阿王。才,才華。曹植是曆史上有名的才子。

〔6〕“春心”二句:不要讓春心和春花一同萌發生長,否則相思之情焰會把一切都燒成灰燼。

籌筆驛〔1〕

——李商隱

魚鳥猶疑畏簡書〔2〕,風雲常為護儲胥〔3〕。

徒令上將揮神筆〔4〕,終見降王走傳車〔5〕。

管樂有才真不忝〔6〕,關張無命欲何如〔7〕。

他年錦裏經祠廟〔8〕,《梁父吟》成恨有餘〔9〕。

【注釋】

〔1〕此詩作於大中十年(856),李商隱承杜甫《蜀相》詠諸葛亮之筆意,表現其悲劇命運。籌筆驛:即今朝天驛,在今四川廣元北。相傳諸葛亮出兵伐魏,曾在此籌畫軍機,因此得名。

〔2〕魚鳥猶疑畏簡書:諸葛亮治軍嚴明,連魚鳥都畏懼他的軍令。疑,驚懼。簡書,古人把文字寫在竹簡上,稱簡書。此指軍令。

〔3〕風雲常為護儲胥:風雲也護衛著當年的營盤。儲胥,駐軍用的籬柵。此指軍營。

〔4〕上將:指諸葛亮。揮神筆:指籌畫軍事。

〔5〕降王:指後主劉禪。魏景元四年(263),鄧艾伐蜀,後主劉禪出降,東遷洛陽,經過籌筆驛。傳車:古代驛站用車。

〔6〕管:管仲,春秋時齊相,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樂毅,戰國時燕國大將,曾大破齊國。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常自比管仲、樂毅。不忝(tiǎn):不愧。

〔7〕關:關羽。孫權派呂蒙襲荊州,關羽遇害。張:張飛。劉備伐吳時,張飛被部將所殺。無命:謂關、張皆非善終。

〔8〕他年:往年。錦裏: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9〕《梁父吟》:古樂府名。一名《梁甫吟》。諸葛亮在南陽時,好為《梁父吟》。此處作者借《梁父吟》轉指自己的詠史詩。

無題〔1〕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2〕,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3〕,蠟炬成灰淚始幹〔4〕。

曉鏡但愁雲鬢改〔5〕,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6〕。

【注釋】

〔1〕此詩所詠,曆代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懷念朋友的,有人說是寫給心愛的女人的。今天看來,其曲折纏綿的情感,更像首愛情詩。

〔2〕相見時難別亦難:曹丕《燕歌行》有“別日何易會何難”,曹植《當來日大難》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此句更進一層,因相會難,故離別也難。

〔3〕春蠶到死絲方盡: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有“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句,“絲”字與“思”諧音雙關。此句化用其意。

〔4〕蠟炬成灰淚始幹:杜牧《贈別》有“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句,此句化用其意。蠟炬,蠟燭。

〔5〕曉鏡:清晨照鏡。雲鬢改:指頭發由黑變白。

〔6〕“蓬山”二句:對方所居之地離這兒不遠,希望有信使為我傳遞消息。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青鳥,西王母的神禽。據《漢武故事》記載,西王母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臨殿前報信。後人常以青鳥為信使。探看,打聽打聽看。

春雨〔1〕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2〕,白門寥落意多違〔3〕。

紅樓隔雨相望冷〔4〕,珠箔飄燈獨自歸〔5〕。

遠路應悲春晼晚〔6〕,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劄何由達〔7〕,萬裏雲羅一雁飛〔8〕。

【注釋】

〔1〕此詩為春夜細雨中懷人之作。

〔2〕白袷(jiá)衣:即白夾衣。白衫為唐人閑居時的便服。

〔3〕白門:據《南史》記載,建康宣陽門稱作白門。此處即指南京。

〔4〕紅樓:指懷念之人居住之所。

〔5〕珠箔(bó):珠簾。

〔6〕晼(wǎn)晚:日落黃昏之時。

〔7〕玉璫:耳珠。古時男女常以玉璫作為定情信物。緘劄:書信。

〔8〕雲羅:如羅紋般的雲彩。雁飛:古時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此處即取其意。

二首〔1〕

——李商隱

其一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2〕。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3〕。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4〕。

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5〕。

【注釋】

〔1〕《無題》二首均描寫幽閨女子相思寂寥之情。

〔2〕“鳳尾”二句:描寫女子深夜縫製羅帳。鳳尾香羅,即鳳文羅。羅,一種絲織品。圓頂,即圓頂帳子。

〔3〕“扇裁”二句:是女子回憶當初相見時的情景,含羞中團扇掩麵,隨即乘車而去,話也沒說。扇裁月魄,語出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此處指用團扇掩麵。車走雷聲,語出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響起兮,聲像君之車音。”形容車響如雷聲。

〔4〕“曾是”二句:描寫女子別後相思孤寂的情景。金燼暗,形容殘燭。燼,指燭花。石榴紅,石榴開花時節。

〔5〕“斑騅(zhuī)”二句:情人的乘馬就在楊柳岸,我隻等待像西南風吹到你的身邊。斑騅,青花馬。《清商曲辭·神弦歌·明下童曲》有“陸郎乘斑騅”之句,此句化用其意。好風,即指西南風。語出曹植《七哀詩》:“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其二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1〕。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2〕。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3〕。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4〕。

【注釋】

〔1〕“重幃”二句:女子在帷帳深幽的閨中醒來,長夜無眠。重幃,指帷帳深幽。莫愁,古樂府中傳說的女子。此處泛指年輕女子。臥後,醒來後。

〔2〕“神女”二句:與情人相會隻能在夢中,而自己隻是孤身一人。神女,指巫山神女與楚王在夢中歡會,典出宋玉《神女賦》。小姑,古樂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3〕“風波”二句:意謂自己如柔弱菱枝,偏遭風雨之欺淩,又如芬芳之桂葉,卻得不到月下甘露的滋潤。

〔4〕“直道”二句:即使這番相思毫無好處,也不妨礙我把這惆悵之情化作一片癡情。直道,即使。清狂,癡顛。

利州南渡〔1〕

——溫庭筠

澹然空水帶斜暉〔2〕,曲島蒼茫接翠微〔3〕。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範蠡〔4〕,五湖煙水獨忘機〔5〕。

【注釋】

〔1〕此詩描寫渡口景物,寓歸隱之誌。利州:今四川廣元,嘉陵江繞利州城而過。

〔2〕澹(dàn)然:水波蕩漾的樣子。空水:空闊的水麵。

〔3〕翠微:青翠的山坡。

〔4〕範蠡:春秋時楚國人,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辭官乘舟,泛湖而去。

〔5〕五湖:指太湖及附近的湖泊。機:機心。

蘇武廟〔1〕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2〕,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3〕,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4〕,去時冠劍是丁年〔5〕。

茂陵不見封侯印〔6〕,空向秋波哭逝川〔7〕!

【注釋】

〔1〕此為寫蘇武事跡的懷古詩。蘇武:西漢人,字子卿。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出使匈奴,被扣留逼降,始終不屈,乃流放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達十九年,曆盡艱苦,忠心不渝。漢昭帝時,與匈奴和親,漢使臣與匈奴交涉,蘇武方得回國,至長安已是始元六年(前81)春了。後拜典屬國,專掌少數民族事務。

〔2〕蘇武魂銷漢使前:蘇武見到漢昭帝派來的使節時萬分激動。

〔3〕雁斷:指音訊不通。漢使向匈奴詢問蘇武時,匈奴詭稱蘇武已死。後有人教漢使對單於說,漢帝射雁,在雁足上得蘇武之親筆信,稱在某澤中。單於這才承認蘇武尚在。

〔4〕回日樓台非甲帳:回國的時候,漢武帝已死,樓台宮殿已非當時出國時的樣子。甲帳,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以琉璃、珠玉、寶石等為帷帳,分為甲帳和乙帳,甲帳居神,乙帳自居。

〔5〕去時冠劍是丁年:當年出使的時候,冠冕佩劍的人正當壯年。丁年,壯年。漢製,男子二十歲至五十歲須服徭役,謂之“丁年”。舊題李陵《答蘇武書》有“丁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

〔6〕茂陵不見封侯印:蘇武不能在漢武帝在世時見到他,得到封侯之賞。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陝西興平。此代指漢武帝。

〔7〕逝川:《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後以“逝川”比喻流逝的歲月。

薛逢

薛逢(生卒年不詳),字陶臣,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會昌元年(841)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後當過萬年尉、侍禦史、尚書郎、給事中等,官終秘書監。薛逢以才名著於當時,辛文房謂其“天資本高,學力亦贍,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態。第長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淺露俗”(《唐才子傳》)。詩以七律為工,胡震亨評論曰:“長歌似學白氏,雖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簽》)《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宮詞〔1〕

——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2〕。

鎖銜金獸連環冷〔3〕,水滴銅龍晝漏長〔4〕。

雲髻罷梳還對鏡〔5〕,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禦床〔6〕。

【注釋】

〔1〕此詩寫宮妃望幸不得的寂寞和顧影自憐。

〔2〕“十二樓”二句:一大早皇宮中的妃嬪們都打扮好,盼望著皇帝的臨幸。十二樓,《史記·封禪書》記載方士所雲:“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後以“五城樓”、“十二樓”指仙人之居處。此處把皇帝比作仙人,即指皇宮。望仙樓,唐宮中樓名。武宗會昌五年(841)修建,此非實指,意同“十二樓”。

〔3〕金獸連環:宮門上銅製的獸頭形的門環。

〔4〕銅龍:指銅製龍形的滴漏,是古時的計時器,水從龍口滴下,觀刻度以知時。晝:白天。

〔5〕罷梳:梳妝完畢。

〔6〕袍袴(kù)宮人:指穿袍套褲的宮女。短袍繡褲是當時宮女的裝束。禦床:皇帝睡的龍床。

秦韜玉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湖南人。屢試不第,後交通宦官,為神策軍判官。隨唐僖宗入蜀,為工部侍郎。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秦韜玉“有詞藻,工歌吟,恬和瀏亮”……每作人必傳誦(辛文房《唐才子傳》)。胡震亨也稱其詩“調似李山甫,《詠手》押‘髯’字詩,尤矯癡可喜”(《唐音癸簽》)。《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貧女〔1〕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2〕,擬托良媒亦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3〕,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誇針巧〔5〕,不把雙眉鬥畫長〔6〕。

苦恨年年壓金線〔7〕,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

〔1〕此詩是作者借貧女自傷身世,來傾訴自己的抑鬱心情。

〔2〕蓬門:蓬草編的門,指貧女破敗之居。綺羅香:指富貴女子的服裝。

〔3〕風流:舉止瀟灑。高格調:指氣質品格超群。

〔4〕憐:愛。時世:當代。儉梳妝:儉樸的打扮。唐文宗曾下詔:“禁高髻,儉妝,去眉開額。”白居易《時世妝》也將“腮不施朱,麵無粉”作為當時流行的儉妝。

〔5〕敢將十指誇針巧:意謂貧女精於刺繡。

〔6〕不把雙眉鬥畫長:意謂貧女貌美。鬥:爭。

〔7〕壓金線:指刺繡。

五言律詩八十首

五言律詩八十首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近體詩的一種。源於五言古體,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四韻或五韻,每句五個字,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五言律詩首句不入韻是正格,入韻為變格。通常押平聲韻。其押韻的音韻標準為中古音韻係統,即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漢語的語音。根據其平仄,定格為四式:首句仄起不入韻式、首句仄起入韻式、首句平起不入韻式、首句平起入韻式。

五言律詩是最具唐詩“豐神情韻”(錢鍾書《談藝錄》)的詩歌體裁。一般是對社會現實、自然景物和內心世界的表現,融情入景,側重於客觀觀照。五律是唐人應製、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詩歌體裁。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唐玄宗

唐玄宗(685—761),名李隆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睿宗第三子。先天元年(712)即位,勵精圖治,國力強盛,此期史稱“開元盛世”。後倦於國事,任用奸佞,以致發生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冊太子李亨即位,自己為太上皇。上元二年(761)卒。諡曰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後世稱“唐明皇”;廟號玄宗。唐玄宗多才多藝,通音樂,擅書法,工詩能文。唐殷璠稱他“惡華好樸,去偽從真,使海內詞場翕然尊古”(《河嶽英靈集敘》),對於詩歌去除六朝纖靡風氣,“開盛唐廣大清明氣象”(鍾惺《唐詩歸》),有倡導之功。《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經魯祭孔子而歎之〔1〕

——唐玄宗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2〕。

地猶鄹氏邑〔3〕,宅即魯王宮〔4〕。

歎鳳嗟身否〔5〕,傷麟怨道窮〔6〕。

今看兩楹奠〔7〕,當與夢時同。

【注釋】

〔1〕開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於泰山,後幸曲阜孔子宅,以太牢祭其墓。此詩為祭奠孔子而作。魯:古代魯國地域,在今山東一帶。

〔2〕“夫子”二句:化用典故,是說孔夫子周遊列國,忙忙碌碌,是想挽救日下之世風。夫子,指孔夫子。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論語·憲問》記載微生畝問孔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答道:“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3〕鄹(zōu)氏邑:在春秋魯國境內,今在山東曲阜。孔子父親叔梁紇曾為鄹邑大夫。

〔4〕魯王宮:據孔安國《尚書序》:“魯恭王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升堂,聞金石絲竹之聲,乃不壞宅。”

〔5〕歎鳳:《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嗟:感歎。否(pǐ):不順。鳳鳥至、河出圖是世之祥瑞。孔子感歎時世不佳,命運不濟。

〔6〕傷麟怨道窮:此句見於《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又《公羊傳》:“孔子……涕沾袍曰:‘吾道窮矣。’自後孔子即絕筆,不著《春秋》。”《孔叢子》亦載,孔子見麟出而死,曾歌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兮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7〕兩楹奠:指祭奠禮儀之隆重莊嚴。根據殷朝舊製,人死後,靈柩應停放在兩楹之中。《禮記·檀弓上》記孔子對子貢說:“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餘?餘殆將死也。”孔子感歎生前沒有人尊重他,卻夢見死後坐享“兩楹奠”,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兩楹,指殿堂之中。楹,堂前柱子。

望月懷遠〔1〕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2〕。

情人怨遙夜〔3〕,竟夕起相思〔4〕。

滅燭憐光滿〔5〕,披衣覺露滋〔6〕。

不堪盈手贈〔7〕,還寢夢佳期〔8〕。

【注釋】

〔1〕這首羈旅詩以懸想妻子思念自己的情狀來寫遊子的相思深情。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2〕“海上”二句:意謂海上明月升起,遠在天涯之人此時此刻正和我一樣望月思人。

〔3〕情人:有情誼之人。遙夜:長夜。

〔4〕竟夕:整夜。

〔5〕憐:愛。光滿:月光滿照。指月色皎潔,浩渺無邊。

〔6〕滋:滋生。

〔7〕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指把月光捧滿手中。

〔8〕還(huán)寢:回去睡覺。佳期:指相會的好日子。

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乾封元年(666)應幽素科舉及第。當過朝散郎、沛王府侍讀、虢州參軍。上元二年(675)去交趾探望父親,歸來渡海時溺水受驚而卒。王勃自幼聰慧,早有文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而王勃最為傑出。王勃詩有“高華”(陸時雍《詩鏡總論》)之譽,胡應麟稱其五律“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詩藪》)。有《王子安集》十六卷,《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杜少府之任蜀州〔1〕

——王勃

城闕輔三秦〔2〕,風煙望五津〔3〕。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5〕。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6〕。

【注釋】

〔1〕這是一首送別詩,寫得曠達豪爽。杜少府:其人不詳。少府,即縣尉的通稱,主緝捕盜賊。之任:赴任。蜀州:在今四川崇慶縣。一作“蜀川”。

〔2〕城闕:指都城長安。輔:護持。三秦:西楚霸王項羽滅秦後,曾將其舊地分為雍、塞、翟三國,稱三秦。此處指今陝西一帶。

〔3〕五津:四川灌縣至犍為一段岷江上有五個渡口,為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稱五津。此指蜀州一帶。

〔4〕宦遊人:在外做官之人。

〔5〕比鄰:近鄰。古代以五家為“比”。

〔6〕“無為”二句:意謂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像小兒女一樣哭哭啼啼。無為,不要。歧路,分手的路上。沾巾,指流淚。

駱賓王

駱賓王(約627一約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顯慶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屬官。高宗鹹亨年間,從軍塞上。後返京當過武功主簿、長安主簿、侍禦史。不久獲罪下獄,貶為臨海(今浙江天台)丞,世稱“駱臨海”。光宅元年(684)從徐敬業討武則天,所作《討武曌檄》,四方傳誦。兵敗被殺(一說投江而死,又一說逃亡後削發為僧)。駱賓王詩文兼長,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魏慶之稱其詩“格高旨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雲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詩人玉屑》)。他長於七言歌行,五律也時有佳作。吳之器稱其“五言氣象雄傑,構思精沉,含初苞盛,卓然鮮儷。七言綴錦貫珠,汪洋洪肆。《帝京》、《疇昔》特為擅長,《靈妃》、《豔情》尤極淒靡。雖本體間有離合,抑亦六代之遺則也”(《駱丞列傳》)。有《駱賓王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並序

——駱賓王

餘禁所禁垣西〔2〕,是法廳事也〔3〕,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4〕;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5〕。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6〕,發聲幽息〔7〕,有切嚐聞〔8〕。豈人心異於曩時〔9〕,將蟲響悲於前聽〔10〕?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11〕;蛻其皮也〔12〕,有仙都羽化之靈姿〔13〕。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14〕;應節為變〔15〕,審藏用之機〔16〕。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17〕;有翼自薄〔18〕,不以俗厚而易其真〔19〕。吟喬樹之微風〔20〕,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21〕。仆失路艱虞〔22〕,遭時徽纆〔23〕。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24〕,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25〕。感而綴詩〔26〕,貽諸知己〔27〕。庶情沿物應〔28〕,哀弱羽之飄零〔29〕;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雲爾〔30〕。

西陸蟬聲唱〔31〕,南冠客思深〔32〕。

不堪玄鬢影〔33〕,來對《白頭吟》〔34〕。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35〕。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36〕。

【注釋】

〔1〕此詩作於獄中,借詠蟬的高潔喻自己不肯同流合汙的節操。在獄: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任侍禦史,因上疏進諫,被誣下獄。

〔2〕禁所:囚牢。

〔3〕法廳事:意謂在此聽訟斷案。廳事,即聽事。

〔4〕殷仲文之古樹:東晉殷仲文見大司馬桓溫府中槐樹,歎道:“此樹婆娑,無複生意。”後借以歎不得誌。

〔5〕周召伯之甘棠:據說周代召伯巡行民間,為不擾勞百姓,在甘棠下聽訟斷案,後人相戒不要損傷此樹。

〔6〕疏引:稀疏不絕的蟬鳴。

〔7〕幽息:氣息清幽。

〔8〕有切嚐聞:這是曾經聽到過的最淒切的蟬鳴。切,淒切。

〔9〕曩(nǎng)時:前時。

〔10〕將:或者,抑或。

〔11〕“故潔其身也”二句: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不居巢中,隨季候而生死,故有清廉儉信之美德高致。

〔12〕蛻:指蟬自幼蟲變為成蟲時要蛻殼。

〔13〕仙都羽化:道教中常以蟬蛻喻指飛升成仙。

〔14〕陰陽之數:猶指自然界的規律。

〔15〕應節為變:根據季節改變自己的形態。指蟬蛻。節,季節。

〔16〕藏用:《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指士人的出仕與歸隱。此處是用蟬的兩種生存形態來作比喻。

〔17〕“有目斯開”二句:睜開眼睛,不因為世道黑暗而遮住自己的視線。斯,語助詞。

〔18〕自薄:指蟬能飛,卻甘願淡泊寡欲。

〔19〕不以俗厚而易其真:不因為世風淫靡而改變自己的本色。

〔20〕喬樹:高大的樹木。

〔21〕清畏人知:語本《晉書·胡威傳》:荊州刺史胡質忠義清廉,晉武帝問其子胡威:“卿孰與父清?”胡威答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此處用指品德高潔。

〔22〕仆:自稱。失路:指仕途受挫。艱虞:憂鬱。

〔23〕徽纆(mò):綁犯人的繩索。此指被囚禁。

〔24〕蟪蛄(huìgū):即寒蟬。

〔25〕“悟平反之已奏”以下三句:雖然自己的冤獄已經奏請平反,但對手仍躍躍欲試,企圖加害,自己尚未轉危為安。螳螂之抱影,據《說苑·正諫》,蟬居高飲露,螳螂委身以捕蟬。此指仍有人要陷害自己。怯,擔憂。

〔26〕綴詩:作詩。

〔27〕貽(yí):贈送。

〔28〕庶:希冀之意。情沿物應:情感與自然界中事物相對應。

〔29〕弱羽:指蟬。

〔30〕取代幽憂:即傾訴幽憂之意。雲爾:如此而已。

〔31〕西陸:指秋天。司馬彪《續漢書》有“日行西陸謂之秋”句。“西陸”為二十八宿中的昴宿。

〔32〕南冠:《左傳·成公九年》記楚鍾儀戴南冠被囚於晉軍,後以“南冠”代指囚徒。

〔33〕玄鬢:指蟬。古代婦女梳鬢發如蟬翼狀,稱“蟬鬢”。此處反過來以“蟬鬢”稱蟬。

〔34〕《白頭吟》:古樂府名。傳說是漢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馬相如再娶而寫的,曲調哀怨。

〔35〕“露重”二句:因露重則蟬飛不快,風大則蟬鳴聲易被風聲掩蓋,比喻世途艱難,阻力重重。

〔36〕予:我。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遷居鞏縣(今屬河南)。“詩聖”杜甫的祖父。高宗鹹亨元年(670)擢進士第,當過隰城尉、洛陽丞。武後聖曆元年(698)因事被貶為吉州司戶參軍,後又被武則天召見,授著作佐郎。中宗神龍元年(705)因依附張易之而被流放嶺南,次年赦歸,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杜審言善詩、工書翰,與李嶠、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其五言律詩“體自整栗,語自雄麗”(許學夷《詩源辨體》)、“渾厚有餘”(陸時雍《詩境總論》)、“句律極嚴”(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開詩家齊整平密一派門戶”(鍾惺《唐詩歸》),對近體詩的成熟是有貢獻的。《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1〕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2〕。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3〕。

淑氣催黃鳥〔4〕,晴光轉綠蘋〔5〕。

忽聞歌古調〔6〕,歸思欲沾巾〔7〕。

【注釋】

〔1〕陸丞曾作《早春遊望》詩贈給當時在江陰縣的杜審言,杜作此詩和之。寫自己宦遊異鄉的思歸心緒。晉陵:縣名,在今江蘇常州。陸丞:姓陸的縣丞,其人不詳。

〔2〕“獨有”二句:隻有在外做官的人,才會對自然界中季節景物的變化感到格外的驚異。宦遊人,在外做官的人。物候,指在不同季節裏自然界的景物變化。

〔3〕“雲霞”二句:雲霞從海上升起,那正是曙色初露;梅柳間的綠意從江南渡到江北,那是春天已經到來。

〔4〕淑氣催黃鳥:春天的氣息使黃鶯叫得更歡。淑氣,指春天的和暖氣息。黃鳥,黃鶯。

〔5〕晴光轉綠蘋:晴明的春光在綠色的水草間流轉浮動。綠蘋,指水中綠色的水草。

〔6〕古調:此指陸丞的詩篇。

〔7〕沾巾:指眼淚沾濕衣巾。

沈佺期

沈佺期(約656—713),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當過協律郎、考功員外郎等。神龍元年(705)因依附張易之而流放佺州(今越南榮市),後又召為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中書舍人等。官至太子詹事,世稱“沈詹事”。沈佺期擅詩文,與宋之問被時人並稱“沈宋”。他長於五、七言律詩,靡麗清宛,“高華典重”(吳喬《圍爐詩話》),被張說推為當時第一(劉餗《隋唐嘉話》)。同時,由於沈、宋律詩格律謹嚴,故對律詩的定型是有貢獻的,辛文房說:“至佺期、之問,又加靡麗,迥忌聲病,約句準篇,著定格律,遂成近體……謂唐詩變體,始自二公。”(《唐才子傳》)有明人輯《沈詹事詩集》七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雜詩〔1〕

——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2〕,頻年不解兵〔3〕。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4〕。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5〕。

誰能將旗鼓〔6〕,一為取龍城〔7〕。

【注釋】

〔1〕《雜詩》原為三首,此為其三。為邊塞詩,雖也詠閨怨征苦,但淒怨中仍含有積極進取之心。

〔2〕黃龍戍:唐代邊塞,在今遼寧開原西北。

〔3〕頻年:多年。解兵:休戰撤兵。

〔4〕漢家營:指唐軍營。漢家,實指唐朝。

〔5〕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尊稱。

〔6〕將旗鼓:指率軍出征。

〔7〕一為取龍城:一為,一舉。龍城,匈奴名城,原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據《漢書·武帝本紀》載,元光五年(130),車騎將軍衛青在龍城大敗匈奴。後龍城多用指敵方要地。此句化用此典。比喻出征敵方,一戰而捷。

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曾當過洛州參軍、尚方監丞等。神龍元年(705)因攀附張易之而貶為瀧州參軍。後起為鴻臚主簿、考功員外郎等。不久,又因受賄貶為越州長史。睿宗即位,再貶欽州。唐玄宗先天年間,賜死於桂州。宋之問和沈佺期一樣長於文詞,時稱“沈宋”。其詩多為宮廷應製之作,“平正典重,贍麗精嚴”(胡應麟《詩藪》)。與沈佺期相比,他的律詩較為“精碩”、“縝密”,對律詩的定型起到了規範的作用。今有明人輯《宋學士集》九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題大庾嶺北驛〔1〕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2〕,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3〕,何日複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4〕。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5〕。

【注釋】

〔1〕此詩為宋之問神龍五年(705)遭貶嶺南,途經大庾嶺時所作。以南雁北歸有日反襯詩人南行無已的愁思。大庾嶺:在今江西大庾。

〔2〕陽月:陰曆十月。

〔3〕殊未已:還沒到終點。

〔4〕瘴:南方山林中濕熱鬱蒸之氣。

〔5〕隴頭梅:大庾嶺上多梅又稱梅嶺,因此地氣候濕暖,故作者十月過嶺,即見梅花盛開。又據《荊州記》載,東漢陸凱從江南給長安的範曄寄梅花一枝,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此處用此典,寄托思念都城之情。

王灣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太極元年(712)進士及第。開元初,為滎陽主簿。曾參與校理群書,編成《群書四部錄》。後官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其《次北固山下》被殷璠譽為“詩人以來,少有此句”(《河嶽英靈集》)。今僅存詩十首,載《全唐詩》卷一五五。

次北固山下〔1〕

——王灣

客路青山下〔2〕,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3〕,風正一帆懸〔4〕。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5〕。

鄉書何處達〔6〕,歸雁洛陽邊〔7〕。

【注釋】

〔1〕題又作《江南意》。此詩寫節候變化引動鄉思。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長江南岸,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

〔2〕客路:遠行的路。

〔3〕潮平:指潮水上漲與兩岸齊平。闊:一作“失”。

〔4〕風正:指風正對著帆吹,順風之意。一帆:孤舟。

〔5〕“海日”二句:意謂海上湧起一輪紅日,但四周仍是殘夜;江上已有春意,但舊年還未過完。

〔6〕鄉書:家信。

〔7〕歸雁洛陽邊:意謂希望歸雁能把我的家信捎到故鄉洛陽去。歸雁,古時相傳鴻雁可以傳書。

破山寺後禪院〔1〕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2〕。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3〕。

萬籟此皆寂〔4〕,惟聞鍾磬音。

【注釋】

〔1〕這是一首遊破山寺的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

〔2〕禪房:僧房。

〔3〕空人心:使人心空明潔淨。

〔4〕萬籟: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各種聲音。泛指聲音。

寄左省杜拾遺〔1〕

——岑參

聯步趨丹陛〔2〕,分曹限紫微〔3〕。

曉隨天仗入〔4〕,暮惹禦香歸〔5〕。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6〕,自覺諫書稀。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元年(758),岑參為右補闕,與杜甫一樣,都是諫官。此詩在表麵頌聖中含蓄悲憤。左省:即門下省,因在宣政殿門左,故稱“左省”。杜拾遺:杜甫,時任門下省左拾遺。

〔2〕聯步:即連步。趨:小步走。丹陛:天子宮殿前的台階漆成紅色,稱丹陛,又稱“丹墀”。

〔3〕分曹:時岑參為右補闕,屬中書省,因在宣政殿門右,故稱右省。而杜甫則為左拾遺,屬左省。二人上朝時分站左右兩邊,稱“分曹”。曹,官署。紫微:此指宣政殿。本為星名,古人以紫微星為天帝之居,後轉指皇帝之居。

〔4〕天仗:天子儀仗。

〔5〕禦香:天子宮殿所點之香。

〔6〕闕事:缺失之事。

贈孟浩然〔1〕

——李白

吾愛孟夫子〔2〕,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3〕,白首臥鬆雲〔4〕。

醉月頻中聖〔5〕,迷花不事君〔6〕。

高山安可仰〔7〕,徒此揖清芬〔8〕。

【注釋】

〔1〕此詩為孟浩然歸南山時,李白送行之作。孟浩然:唐代大詩人,李白之友。見本書第23頁孟浩然小傳。

〔2〕孟夫子:指孟浩然。

〔3〕紅顏:指青壯年。棄軒冕:指輕視仕宦。軒,車。冕,禮帽。古時高官才能乘軒戴冕。

〔4〕臥鬆雲:隱居於山林白雲之間。

〔5〕醉月:對月醉酒。中(zhòng)聖:指醉酒。典出《三國誌·魏書·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醉酒,有人來問事,他答道:“中聖人。”曹操得知,大怒。度遼將軍鮮於輔解釋道:“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6〕迷花:留戀自然花草。這裏指隱居。

〔7〕高山安可仰:語本《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以比喻孟浩然品行之高潔。

〔8〕徒此:惟此。揖:致敬之意。清芬:指高潔的節操。

渡荊門送別〔1〕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2〕。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3〕。

月下飛天鏡〔4〕,雲生結海樓〔5〕。

仍憐故鄉水〔6〕,萬裏送行舟。

【注釋】

〔1〕此詩作於開元十四年(726),李白沿長江出蜀東下時。描繪出一幅渡荊門的長江長軸山水圖,將深摯鄉思與遠遊壯懷水乳交融。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南麵,為楚蜀交界之地。

〔2〕楚國:長江出荊門,即屬古時楚國之地,故稱。

〔3〕“山隨”二句:意謂山隨著平原的出現漸漸遠去消失,大江匯入曠野中,從容流去。大荒,廣闊的原野。

〔4〕月下飛天鏡:江中月影,如同空中飛下的天鏡。

〔5〕海樓:海市蜃樓,為雲氣折射出的各種景象。

〔6〕憐:愛。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故稱。

送友人〔1〕

——李白

青山橫北郭〔2〕,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3〕。

浮雲遊子意〔4〕,落日故人情〔5〕。

揮手自茲去〔6〕,蕭蕭班馬鳴〔7〕。

【注釋】

〔1〕此詩寫送別卻充滿詩情畫意和豁達樂觀。

〔2〕郭:外城。

〔3〕蓬:蓬草。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定,古詩中常用以比喻遠行者。

〔4〕浮雲:因浮雲四處飄蕩,古詩中也用以形容遊子飄泊。

〔5〕落日:落日下山,如同與人告別。

〔6〕自茲:從此。

〔7〕蕭蕭班馬鳴:雙方分別時,主客之馬也蕭蕭長鳴,似有離群之憾。蕭蕭,馬叫聲。班馬,離群的馬。

聽蜀僧濬彈琴〔1〕

——李白

蜀僧抱綠綺〔2〕,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3〕,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4〕,餘響入霜鍾〔5〕。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釋】

〔1〕這是一首寫聽琴的音樂詩,逸韻鏗然,頗得弦外之音。蜀僧濬(jùn):有人認為,此人即李白詩《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其他不詳。

〔2〕綠綺:相傳漢司馬相如有綠綺琴。此指古琴。

〔3〕揮手:指彈琴。

〔4〕客心洗流水:意謂聽到蜀僧“高山流水”般的琴聲,客人心中如洗過般明淨。流水,相傳春秋時鍾子期能聽出俞伯牙琴中之誌,時在高山,時在流水,伯牙許之為知音。

〔5〕餘響入霜鍾:此句意為琴聲餘音與山寺傍晚的鍾聲共鳴。霜鍾,指鍾聲。《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注曰:“霜降則鍾鳴,故言知也。”

夜泊牛渚懷古〔1〕

——李白

牛渚西江夜〔2〕,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3〕。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4〕。

明朝掛帆去〔5〕,楓葉落紛紛。

【注釋】

〔1〕此題下原注: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李白借謝尚、袁宏事,寄寓懷才不遇的感慨。牛渚(zhǔ):牛渚山,在今安徽當塗。

〔2〕西江:從南京至江西一段長江,古時稱“西江”。牛渚即在其間。

〔3〕空憶:徒然追憶。謝將軍:即謝尚,東晉時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鎮西將軍。謝尚守牛渚時,曾於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正誦《詠史》詩,音詞俱妙,因此大為讚賞,並邀來交談,直至天明。自此袁宏聲名日著,後為大官。

〔4〕斯人:此人,指謝尚。

〔5〕掛帆:指乘船。

春望〔1〕

——杜甫

國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

感時花濺淚〔4〕,恨別鳥驚心〔5〕。

烽火連三月〔6〕,家書抵萬金〔7〕。

白頭搔更短〔8〕,渾欲不勝簪〔9〕。

【注釋】

〔1〕此詩作於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在長安城時。時安祿山叛軍占領長安,杜甫身陷賊中,國破家亡,內心極其痛苦。

〔2〕國破:指長安淪陷。山河在:山河依舊。

〔3〕草木深:草木茂盛。

〔4〕感時花濺淚:感於國事,見花而落淚。

〔5〕恨別鳥驚心:家人分離,聞鳥鳴而心驚。

〔6〕烽火:時安史叛軍正與唐軍在各地激戰,烽火不息。

〔7〕家書:家信。

〔8〕白頭:白發。

〔9〕渾欲不勝簪:這裏說,因頭白短少,簡直插不了簪了。渾,簡直。不勝簪,古時男子用簪束發。

月夜〔1〕

——杜甫

今夜鄜州月〔2〕,閨中隻獨看〔3〕。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4〕。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5〕。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6〕。

【注釋】

〔1〕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攜家避難於鄜州。八月,隻身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獲,陷於長安。此詩即杜甫在長安因思念住在鄜州的家人而作的。

〔2〕鄜(fū)州:今陝西富縣。

〔3〕閨中:此處指妻子。

〔4〕“遙憐”二句:兒女還小,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

〔5〕“香霧”二句:寫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情景。清輝,指月光。

〔6〕“何時”二句:什麽時候我們能團圓重聚,拭幹淚痕,共享同一地的月色。虛幌,透明的帷幔。

春宿左省〔1〕

——杜甫

花隱掖垣暮〔2〕,啾啾棲鳥過〔3〕。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4〕。

不寢聽金鑰〔5〕,因風想玉珂〔6〕。

明朝有封事〔7〕,數問夜如何〔8〕?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元年(758)春。描寫在左省值夜時的情景。時杜甫任左拾遺,屬門下省。門下省又稱“左省”。宿:值夜。

〔2〕掖垣:宮門兩邊的牆。

〔3〕棲鳥:日暮投宿之鳥。

〔4〕九霄:九重天,即天之最高處。此指朝廷。

〔5〕金鑰:金鎖。

〔6〕因風想玉珂:此句想象百官騎馬鳴珂入朝的情景。玉珂,馬籠頭上的裝飾品,馬行則響,謂之“鳴珂”。

〔7〕封事:密奏。因上奏用袋密封,以防泄漏,故稱。

〔8〕數(shuò):多次。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

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

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1〕

——杜甫

此道昔歸順〔2〕,西郊胡正繁〔3〕。

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4〕。

近侍歸京邑〔5〕,移官豈至尊〔6〕。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7〕。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因疏救房琯,為賀蘭進明所劾,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金光門出京時,想起至德二年(757)冒險從金光門出京,至鳳翔(時肅宗自靈武移駕鳳翔)事,悲感往事,而作此詩。至德二載:即公元757年。京:長安。金光門:長安外城西麵有三門,中曰金光門。間道:小路。鳳翔:在今陝西。左拾遺:諫官,職司規諫君主,舉薦人才,屬門下省。移:此為貶官之意。華州:今陝西華縣。掾(yuàn):屬官。

〔2〕此道:指金光門之路。歸順:指投奔肅宗事。

〔3〕西郊:指長安城西門外。胡:指安祿山軍隊。

〔4〕未招魂:意謂心有餘悸,仍然魂不守舍。

〔5〕近侍:指左拾遺之職。京邑:指華州。

〔6〕移官:指貶官。豈至尊:豈是皇帝的本意。

〔7〕千門:千門萬戶,指宮殿。

月夜憶舍弟〔1〕

——杜甫

戍鼓斷人行〔2〕,秋邊一雁聲〔3〕。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4〕。

寄書長不達〔5〕,況乃未休兵〔6〕。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流寓秦州時。此時惟杜占與他同在,而其他兄弟則散居於河南、山東等地,故作詩懷念。舍弟:對人稱自己之弟為“舍弟”。杜甫有四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鼓後,禁止行人往來。

〔3〕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喻兄弟。一雁,喻兄弟分散。

〔4〕無家:杜甫在洛陽附近的老宅已毀於安史之亂。

〔5〕書:信。不達:收不到。

〔6〕未休兵:時叛軍史思明正與唐將李光弼激戰。

天末懷李白〔1〕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2〕。

鴻雁幾時到〔3〕,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4〕,魑魅喜人過〔5〕。

應共冤魂語〔6〕,投詩贈汨羅〔7〕。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流寓秦州時。杜甫得知李白流放夜郎,但尚未知曉他已遇赦而歸,寫此詩同情其遭遇,表達懷想之情。天末:天邊。秦州地處邊塞,故稱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鴻雁:比喻音信。

〔4〕文章憎命達:好文章都是在命運艱難時才寫出來的。

〔5〕魑魅(chīmèi)喜人過:要提防山神鬼怪把你吃了,這是要李白提防小人陷害。魑魅,山神鬼怪。夜郎偏遠,多魑魅。

〔6〕冤魂:指屈原。屈原無罪被流放,投汨羅江而死。李白被流放,與屈原相似,不為生者理解,可與死者共語。

〔7〕汨(mì)羅:汨羅江,在今湖南湘陰。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1〕

——杜甫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複情〔2〕。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3〕。

列郡謳歌惜〔4〕,三朝出入榮〔5〕。

江村獨歸處〔6〕,寂寞養殘生。

【注釋】

〔1〕此詩作於代宗寶應元年(762),杜甫送嚴武奉召離任入朝。杜甫在蜀,入嚴武幕,得其多方照顧,心中十分感激。奉濟驛:在今四川綿陽。嚴公:嚴武,字季鷹,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時任成都尹,充劍南節度使。

〔2〕空複情:枉自多情。

〔3〕“幾時”二句:擔心與嚴武後會無期,舊歡難再。按詩意應上句在後,下句在前,詩人為使語意曲折不板直而倒置。

〔4〕列郡:指東川、西川屬邑。謳歌:歌頌。惜:因嚴武離任而惋惜。

〔5〕三朝:指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出入榮:指嚴武曆任重位,出入榮耀。

〔6〕江村:指杜甫在浣花溪邊的草堂。

別房太尉墓〔1〕

——杜甫

他鄉複行役〔2〕,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幹土〔3〕,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4〕。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注釋】

〔1〕此詩作於廣德二年(764)杜甫在閬州(今四川閬中)將赴成都時,是一首敘寫與房琯交誼的追悼詩。房太尉:房琯,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幸蜀時拜為相。肅宗時因陳濤斜(在今陝西鹹陽)之敗,貶為邠州刺史。代宗廣德元年(763)八月因疾卒於閬州僧舍,年六十七,贈太尉。

〔2〕複行役:指一再奔走求職。

〔3〕近淚無幹土:眼淚落處,地上的土都濕了,形容極度悲痛。

〔4〕“對棋”二句:寫杜、房二人交情生死如一。謝傅,晉名將謝安,拜太傅,酷愛圍棋。此處以謝安比房琯。徐君,指徐國國君。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春秋時吳季劄聘晉,路經徐國,知徐君愛其寶劍,季劄決定出使返回時即送給他。及歸,徐君已死,便解劍掛於墳樹上而去。

旅夜書懷〔1〕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2〕。

星垂平野闊〔3〕,月湧大江流〔4〕。

名豈文章著〔5〕,官應老病休〔6〕。

飄飄何所似〔7〕,天地一沙鷗。

【注釋】

〔1〕此詩作於永泰元年(765)五月。正月,杜甫辭嚴武幕。四月,嚴武卒。五月,杜甫攜家離開成都,乘舟東下,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忠縣)途中,作此詩,以寫景展示詩人飄泊無依的境況和情懷。

〔2〕危檣:高聳的桅杆。

〔3〕星垂平野闊:因平野廣闊,故天邊星辰遙掛如垂。

〔4〕月湧大江流:大江奔流,江中明月也隨之湧動。

〔5〕名豈文章著:自己的名氣難道是因文章而昭著的嗎?

〔6〕官應老病休:自己的官職想必因老病而罷了。

〔7〕飄飄:形容飄泊不定。

登嶽陽樓〔1〕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2〕。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3〕。

戎馬關山北〔4〕,憑軒涕泗流〔5〕。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三年(768)冬,杜甫出峽,飄泊至嶽州,登嶽陽樓而望故鄉,成此感懷之作。嶽陽樓:湖南嶽陽城西門城樓,下臨洞庭湖。唐張說出守嶽州時所築,為登臨勝地。

〔2〕“吳楚”二句:寫洞庭湖之廣大,跨有吳楚,包涵日月。吳楚東南坼(chè),意謂吳在湖之東,楚在湖之南,兩地以洞庭湖為分界。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水經注·湘水》:“洞庭湖水廣圓五百餘裏,日月若出沒其中。”

〔3〕老病:杜甫此時五十七歲,身患多種疾病。孤舟:杜甫攜家乘船出蜀,一路飄泊。

〔4〕戎馬關山北:此時北方戰事頻繁,唐軍正與吐蕃激戰。

〔5〕憑軒:靠著欄杆。涕泗:眼淚鼻涕。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1〕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2〕。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3〕。

複值接輿醉〔4〕,狂歌五柳前〔5〕。

【注釋】

〔1〕此詩寫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深切情誼。輞川:河名。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下,宋之問建有別墅。王維晚年得此別墅隱居,與裴迪唱和。秀才:古時泛稱士子為“秀才”。

〔2〕潺湲(chányuán):水徐緩流淌的樣子。

〔3〕墟裏:村落。陶淵明《歸園田居》有“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之句,即此句所本。

〔4〕接輿:春秋時隱士陸通,字接輿,楚國人,曾狂歌避世。此處指裴迪。

〔5〕五柳:陶淵明因其住宅旁有五株柳樹而自號“五柳先生”,曾作《五柳先生傳》。此處王維自比陶淵明。

山居秋暝〔1〕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2〕,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3〕,王孫自可留〔4〕。

【注釋】

〔1〕此詩作於王維居輞川時期,以詩情畫意的山水寄托詩人高潔的情懷。暝:天黑。

〔2〕浣女:洗衣女。

〔3〕春芳:春天的芳菲。歇:消歇,逝去。

〔4〕王孫:《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為招隱士出山之詞。王維在此處反用其意,說任春芳消逝,而美好的秋色讓王孫(王維自指)自可以留居於山中。

歸嵩山作〔1〕

——王維

清川帶長薄〔2〕,車馬去閑閑〔3〕。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4〕,歸來且閉關〔5〕。

【注釋】

〔1〕此詩作於王維辭官、隱居嵩山時,描寫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內心的悵惘。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史稱“中嶽”。

〔2〕川:河流。薄:草木叢生之處。

〔3〕閑閑:從容自在的樣子。

〔4〕迢遞:遙遠的樣子。嵩高:即指嵩山。

〔5〕閉關:閉門謝客之意。

終南山〔1〕

——王維

太乙近天都〔2〕,連山到海隅〔3〕。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4〕。

分野中峰變〔5〕,陰晴眾壑殊〔6〕。

欲投人處宿〔7〕,隔水問樵夫〔8〕。

【注釋】

〔1〕此詩作於開元二十九年(741)王維隱居終南山時,以移步換形手法寫出終南山的無窮奇景。

〔2〕太乙:亦作“太一”,終南山主峰,又用作終南山之別名。天都:指唐都城長安。

〔3〕海隅:海角。

〔4〕“白雲”二句:意謂山中的雲霧變幻不定。靄(ǎi),霧氣。

〔5〕分野中峰變:終南山中峰盤踞不止一州之地,成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此極言山域之廣大。分野,見本書李白《蜀道難》注釋〔14〕。

〔6〕陰晴眾壑(hè)殊:各個山穀中的陰晴都不同。殊,不同。

〔7〕人處:有人居住處。

〔8〕樵夫:打柴人。

酬張少府〔1〕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2〕,空知返舊林〔3〕。

鬆風吹解帶〔4〕,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5〕,漁歌入浦深。

【注釋】

〔1〕此詩為王維晚年居輞川時作,以隱逸的閑適回答友人窮通之理的詢問。張少府:其人不詳。少府,即縣尉。

〔2〕長策:良策。

〔3〕空知:隻知道。舊林:指輞川舊居。

〔4〕解帶:古人上朝或見客時須束帶,在家閑居時則散著衣帶。

〔5〕窮通理:得失的道理,即指人生之理。

過香積寺〔1〕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2〕,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3〕,安禪製毒龍〔4〕。

【注釋】

〔1〕此詩寫王維遊香積寺的感受。香積寺: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境。

〔2〕泉聲咽危石:語本孔稚珪《北山移文》“石泉咽而下愴”句。危石,高而險峻的山石。

〔3〕曲:隱僻之處。

〔4〕安禪製毒龍:坐禪能製服心中的妄念。安禪,佛家語。佛教徒坐禪空淨守一而入境界,稱“安禪”。毒龍,用以比喻人心中的妄念。據《涅槃經》載:“毒龍宜作妄心譬喻,猶所謂心馬情猴者。”又說:“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暴急,恐相危害。”

送梓州李使君〔1〕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2〕。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3〕。

漢女輸橦布〔4〕,巴人訟芋田〔5〕。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6〕。

【注釋】

〔1〕此詩為描繪梓州山川景物和風俗民情,並寄寓規勉的投贈之作。梓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疑為李謙。使君,刺史。

〔2〕杜鵑:杜鵑鳥,即子規。據說為蜀帝杜宇之魂所化。

〔3〕樹杪(miǎo):樹梢。

〔4〕漢女輸橦(tóng)布:蜀中婦女向官府繳納橦布。漢女,川中婦女。三國時劉備在蜀稱帝,國號“漢”。橦布,木棉織成的布。橦,即木棉樹。

〔5〕巴人訟芋田:巴人常為芋田農事打官司。巴,古國名。轄境在今重慶東部。訟,打官司。

〔6〕“文翁”二句:當初文翁翻然用教化改變蜀地陋習,今天李使君也不敢倚仗先賢的成績而無所作為。文翁,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漢景帝時廬江人文翁為蜀郡太守,因見蜀地僻陋,便興建學宮,培育人才,使巴蜀地區文化進步。翻,翻然改圖之意。

漢江臨眺〔1〕

——王維

楚塞三湘接〔2〕,荊門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4〕。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5〕。

【注釋】

〔1〕詩題一作《漢江臨泛》。此詩作於開元二十八年(740)王維知南選途經襄陽時,是融畫法入詩的山水名作。漢江:漢水,源出陝西,經湖北入長江。臨眺:登高遠望。

〔2〕楚塞:楚國邊界。因襄陽一帶漢水為古楚國的北境,故稱“楚塞”。三湘:說法不一。古詩文中一般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帶。

〔3〕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北,長江之南。九派:指今江西九江附近的一段長江,因此段有九條支流。後也用指長江。

〔4〕“郡邑”二句:水勢浩大,郡城如浮在水麵上一樣,波瀾湧動,遠空也隨之波動起伏。郡邑,郡城。此指襄陽城。

〔5〕“襄陽”二句:襄陽這麽好的風光,就留在這裏像山簡一樣暢飲酣醉吧。風日,風光之意。與,如。山翁,指晉人山簡。據《晉書·山簡傳》記載,山簡鎮守襄陽時,性耽飲酒,常至高陽池宴飲,每飲必醉。

終南別業〔1〕

——王維

中歲頗好道〔2〕,晚家南山陲〔3〕。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4〕。

行到水窮處〔5〕,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6〕,談笑無還期〔7〕。

【注釋】

〔1〕開元二十九年(741),王維曾隱居終南山。此詩即作於這一時期。寫隨緣任運的禪趣和閑適。終南:終南山,唐都城長安附近。別業:野墅。

〔2〕中歲:中年。

〔3〕晚:晚近,即近日。家:安家。南山:即指終南山。陲:邊。

〔4〕勝事:佳事,快意之事。空:隻。

〔5〕水窮處:水盡頭。

〔6〕值:遇。林叟:山林野老。

〔7〕無還期:忘了回家的時間。

臨洞庭上張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2〕,涵虛混太清〔3〕。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4〕。

欲濟無舟楫〔5〕,端居恥聖明〔6〕。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7〕。

【注釋】

〔1〕此詩一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相,作者以此詩相贈,有乞仕之意。洞庭:洞庭湖。張丞相:指張九齡。

〔2〕湖水平:八月江汛,湖水漲滿,故說“平”。

〔3〕涵虛:水氣彌漫。太清:天空。

〔4〕“氣蒸”二句:形容水勢之浩蕩。雲夢澤:古時有“雲”、“夢”二澤,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的長江沿岸一帶低窪地區,後大部分淤成陸地。今洞庭湖即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嶽陽城:在今湖南嶽陽,洞庭湖東岸。

〔5〕欲濟無舟楫:意謂自己要出仕而無人引薦。濟,渡水。舟楫,指船。古時也用之比作賢臣。楫,櫓。

〔6〕端居恥聖明:自己在聖明之世閑居,實感有愧。端居,安居。

〔7〕“坐觀”二句:典出《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意謂與其在河邊羨慕別人釣到魚,不如回家織網來捕魚。作者化用此典,說自己有心出仕(羨魚情),可無人引薦,也隻能坐觀他人(垂釣者)。

與諸子登峴山〔1〕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2〕,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3〕,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4〕,天寒夢澤深〔5〕。

羊公碑尚在〔6〕,讀罷淚沾襟。

【注釋】

〔1〕此詩寫登峴山見羊公碑的感受。峴(xiàn)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據《晉書·羊祜傳》記載,西晉名將羊祜鎮荊襄時,常登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他曾對同遊者歎息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羊祜死後,百姓念其功德,在山上立廟建碑祭祀,望見碑者,無不墮淚,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2〕代謝:交替。

〔3〕勝跡:即指廟與碑。

〔4〕魚梁:即漁梁洲,在今湖北襄樊。

〔5〕夢澤:即雲夢澤。

〔6〕羊公碑:即羊祜垂淚碑。

宴梅道士山房〔1〕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2〕,搴帷覽物華〔3〕。

忽逢青鳥使〔4〕,邀入赤鬆家〔5〕。

丹灶初開火〔6〕,仙桃正發花〔7〕。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8〕!

【注釋】

〔1〕此詩寫道士山房的景物,隱含向道之意。此題又作《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梅道士:孟浩然好友,其人不詳。

〔2〕林臥:高臥山林之意。

〔3〕搴(qiān):揭,提。帷:簾子。物華:美好的事物。

〔4〕青鳥使:此處用指梅道士派來的信使。青鳥,神話中西王母之神鳥,用於傳信。

〔5〕赤鬆家:赤鬆子是傳說中的仙人,“赤鬆家”即仙居之意。此處指梅道士山房。

〔6〕丹灶:一作“金灶”,道家的煉丹爐灶。

〔7〕仙桃正發花:指山房外桃花開放。仙桃,神話中西王母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一結果。

〔8〕“童顏”二句:如果飲酒真能使人容顏不老,那又何妨一醉呢?流霞,神話中的仙酒名。相傳飲仙酒能使人駐顏長生。此處指酒。

歲暮歸南山〔1〕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2〕,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3〕,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4〕。

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注釋】

〔1〕詩題一作《歸終南山》。作於開元十六年(728),時孟浩然進京應進士落第。南山:此指峴山,因在襄陽城南,故稱。孟浩然隱居的園廬就在附近。

〔2〕北闕:指皇帝的居處,因宮殿坐北朝南,故名。也代稱皇帝。

〔3〕明主:指當今皇帝。

〔4〕青陽:指春天。《爾雅》有“春為青陽,一曰發生”。因春天氣清而溫陽,故稱。歲除:舊俗在臘月三十擊鼓驅疫,稱“逐除”。後以年終之日為歲除。

過故人莊〔1〕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2〕,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3〕,青山郭外斜〔4〕。

開軒麵場圃〔5〕,把酒話桑麻〔6〕。

待到重陽日〔7〕,還來就菊花。

【注釋】

〔1〕這是一首寫農家閑適恬淡情景的田園詩。過:探訪。故人:老朋友。

〔2〕雞黍:語出《論語·微子》“殺雞為黍而食之”,後指農家豐盛的飯菜。

〔3〕合:環繞之意。

〔4〕郭:外城。指城牆。

〔5〕軒:此指窗。場圃:打穀場和菜園子。

〔6〕桑麻:泛指農事。

〔7〕重陽日:指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時有登高飲菊花酒之風俗。

秦中寄遠上人〔1〕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2〕,三徑苦無資〔3〕。

北土非吾願〔4〕,東林懷我師〔5〕。

黃金燃桂盡〔6〕,壯誌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注釋】

〔1〕詩題一作《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作於開元十七年(729)秋天,表達對自我處境的失望和退隱山林之誌。秦中:此指長安。遠上人: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遠,為僧人之名。

〔2〕一丘:《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後世以“一丘”、“一壑”比喻隱者的居處,或徑用作隱逸的代稱。

〔3〕三徑:據《三輔決錄》說,漢蔣詡辭官回鄉,家中有“三徑”,唯與隱者羊仲、求仲來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鬆菊猶存”句。後常用“三徑”指隱者家園。

〔4〕北土非吾願:此句是說不願留京從仕。北土,指秦中。

〔5〕東林:相傳晉著名高僧慧遠初居廬山西林寺,因問道者多,刺史桓伊在山之東為他建東林寺。

〔6〕黃金燃桂盡:此句是說秦中處境貧困,衣食都匱乏。據《戰國策·楚策三》記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黃金”喻食品,“燃桂”喻柴。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1〕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2〕,滄江急夜流〔3〕。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4〕,維揚憶舊遊〔5〕。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6〕。

【注釋】

〔1〕此詩為旅途寄友之作,抒寫奔波無定的孤獨感。桐廬江:在今浙江桐廬。廣陵:今江蘇揚州。舊遊:即老朋友。

〔2〕暝:昏暗。

〔3〕滄江:暗綠色的江水。

〔4〕建德:在今浙江梅城,居桐廬江上流。非吾土:語出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意為不是我的故鄉。

〔5〕維揚:揚州的別稱。

〔6〕海西頭:指揚州。語出隋煬帝《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因揚州近海,且處於西邊,故稱海西頭。

留別王維〔1〕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2〕,惜與故人違〔3〕。

當路誰相假〔4〕,知音世所稀〔5〕。

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6〕。

【注釋】

〔1〕此詩作於開元十七年(729),孟浩然欲隱居,告別好友王維。

〔2〕尋芳草:隱居山林之意。

〔3〕違:別離。

〔4〕當路:當權者。假:相助之意。

〔5〕知音:指知心朋友。

〔6〕還掩故園扉:意謂閉門不仕。扉,門。

早寒有懷〔1〕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2〕,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3〕,遙隔楚雲端〔4〕。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5〕,平海夕漫漫〔6〕。

【注釋】

〔1〕詩題一作《江上思歸》。此詩寫作者思鄉情切,又無可奈何之意。

〔2〕木落:樹葉飄落。

〔3〕襄水:漢水流經襄陽,稱“襄水”。

〔4〕楚雲:襄陽古屬楚國。遙望家鄉,被雲阻隔,故稱“楚雲”。

〔5〕迷津欲有問:典出《論語·微子》,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讓子路向長沮、桀溺問路,遭二人譏諷,以為入世不如隱居好。津,渡口。

〔6〕平海:平闊的水麵。

劉長卿

劉長卿(?—約790),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河北獻縣)。天寶年間登進士第。至德年間當過長洲尉、海鹽令,不久被貶為南巴尉。廣德年間為監察禦史,大曆中當過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不久又被貶為睦州司馬。德宗時才擢為隨州刺史。劉長卿在肅宗、代宗期間詩名頗著,尤善五言詩,自詡“五言長城”。高仲武評論道:“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張戒稱其“筆力豪贍,氣格老成……‘長城’之目,蓋不徒然”(《歲寒堂詩話》)。方回形容其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瀛奎律髓》),顧璘稱其詩“雅暢清夷,中唐獨步”(《批點唐音》)。所以人們往往把他作為盛唐與中唐的分野,胡應麟稱其詩“自成中唐,與盛唐分道矣”(《詩藪》)。陸次雲說:“文房在盛、晚轉關之時,最得中和之氣。”(《唐詩善鳴集》)有《劉長卿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五卷。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1〕

——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2〕,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3〕,寒磬滿空林〔4〕。

惆悵南朝事〔5〕,長江獨自今。

【注釋】

〔1〕此詩以吊古抒發深重的人生感傷。吳公台:在今江蘇江都。此台本為劉宋時大將沈慶之攻竟陵王劉誕時所築之弩台,後陳朝大將吳明徹又增築之,故稱吳公台。

〔2〕搖落:零落。

〔3〕舊壘:即指吳公台。

〔4〕寒磬(qìng):指清寒的磬聲。磬,寺廟裏用的銅鑄樂器。

〔5〕惆悵南朝事:意謂由吳公台而聯想到的南朝史事,令人惆悵。南朝,史稱東晉後南方宋、齊、梁、陳四朝為南朝。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1〕

——劉長卿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2〕,老去戀明時〔3〕。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4〕。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5〕?

【注釋】

〔1〕此題又作《送李中丞之襄州》。此詩寫一久經戰陣的老將的晚年境遇。李中丞:其人不詳。中丞,禦史中丞。漢陽:今屬湖北。別業:別墅。

〔2〕罷歸:罷職回鄉。舊業:家鄉的產業。

〔3〕明時:當初輝煌的時代。

〔4〕“獨立”二句:意為李中丞忠勇為國,戰功卓著,但未得到朝廷重用。三邊,唐代稱地處邊境的幽、並、涼三州為三邊。輕生,指獻身報國之誌。

〔5〕欲何之:想到哪裏去。

餞別王十一南遊〔1〕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2〕,青山空向人〔3〕。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4〕。

誰見汀洲上〔5〕,相思愁白蘋〔6〕。

【注釋】

〔1〕此詩以眼前景物寫離愁別緒。餞別:飲酒送行。王十一:其人不詳。

〔2〕沒(mò):消失。

〔3〕向:麵對。

〔4〕五湖:具體所指有多種說法,此指太湖。

〔5〕汀洲:水中可居之地。

〔6〕“相思”以上四句:化用梁朝柳惲《江南曲》詩意,詩曰:“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複應晚。不道新知樂,隻言行路遠。”故此處隱含著故人不返之意,抒發惆悵思念之情。白蘋,一種白色小草。

尋南溪常道士〔1〕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2〕。

白雲依靜渚〔3〕,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鬆色〔4〕,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5〕。

【注釋】

〔1〕此題一作《尋常山南溪道人隱居》,又作《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此詩寫尋隱者不遇而悟道的禪趣。常道士:或為“常山道人”之誤,而非實姓常。

〔2〕屐(jī)痕:指足跡。屐,木鞋。

〔3〕渚(zhǔ):水中小洲。

〔4〕過雨:遇雨。

〔5〕相對亦忘言:此句化用陶淵明《飲酒》詩意:“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新年作〔1〕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2〕,天畔獨潸然〔3〕。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4〕。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5〕,從今又幾年。

【注釋】

〔1〕此詩約作於建中元年(780)。時劉長卿被貶潘州(今廣東茂名)南巴尉已三年。寫身居異地佳節思鄉的傷感。

〔2〕鄉心:思鄉之心。

〔3〕潸(shān)然:流淚的樣子。

〔4〕“老至”二句:人已老了,但被貶小官,居於人下;春天已歸去,而自己尚未回去。

〔5〕長沙傅:西漢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三年。

錢起

錢起(約710—約782),字仲文,湖州(今屬浙江)人。天寶九載(750)進士,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司勳員外郎、祠部員外郎、考功郎中等。與盧綸、韓翃、吉中孚、司空曙、苗發、耿、崔峒、李端、夏侯審合稱“大曆十才子”,又與郎士元合稱“錢郎”。錢起詩多餞別應酬之作,大曆中聲名甚著。據《南部新書》記載:“大曆來,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無錢起、郎士元詩祖送者,時論鄙之。”高仲武作《中興間氣集》選錢起為第一人,並稱其詩“體格新奇,理致清贍”,“文宗右丞,許以高格;右丞沒後,員外為雄。”紀昀評曰:“大曆以還,詩格初變,開寶渾厚之氣漸遠漸漓,風調相高,稍趨浮響。升降之關,十子實為之職誌。起與郎士元,其稱首也。然溫秀蘊藉,不失風人之旨,前輩典型,猶有存焉。”(《四庫全書總目》)今有《錢考功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送僧歸日本〔1〕

——錢起

上國隨緣住〔2〕,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3〕,去世法舟輕〔4〕。

水月通禪寂〔5〕,魚龍聽梵聲〔6〕。

惟憐一燈影〔7〕,萬裏眼中明。

【注釋】

〔1〕此詩為送贈日本僧人而作,語多褒揚。唐時,日本曾派僧人來中國留學,兩國交流密切。

〔2〕上國:指唐王朝。隨緣:佛家語。指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

〔3〕浮天:形容小船如浮於天際。

〔4〕法舟:特指佛船。

〔5〕水月:佛典《智度論》:“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佛教中比喻一切事物像水中月一樣虛幻。禪寂:佛教中指清寂的心境。

〔6〕魚龍:泛指水族。梵聲:頌經聲。

〔7〕燈:佛教以燈能以明破暗,用以比喻佛法。此處以船燈喻禪燈,意為最愛佛法。

穀口書齋寄楊補闕〔1〕

——錢起

泉壑帶茅茨〔2〕,雲霞生薜帷〔3〕。

竹憐新雨後〔4〕,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僮掃蘿徑〔5〕,昨與故人期〔6〕。

【注釋】

〔1〕此詩寫招引友朋聚會,突出一種閑雅的情趣。穀口:在今陝西涇陽西北。楊補闕:其人不詳。補闕,諫官,專向皇帝規諫舉薦。

〔2〕壑(hè):山穀。茅茨(cí):草屋。指題中的書齋。

〔3〕薜(bì)帷:成片如帷帳的薜荔。薜,薜荔,常綠灌木。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網薜荔兮為帷。”

〔4〕憐:愛。

〔5〕蘿:爬蔓常綠灌木,古時常與薜合稱,曰“薜蘿”。

〔6〕故人:老友,指楊補闕。期:約定。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1〕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2〕,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3〕。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4〕。

【注釋】

〔1〕此詩寫故友相逢悲喜交集的情景。淮上:淮河邊。梁州:今陝西南鄭。故人:老朋友。

〔2〕江漢:即漢江。

〔3〕蕭疏:形容頭發零落、稀少。斑:斑白。

〔4〕“何因”二句:為什麽不回鄉去,是因為淮上有秋山之美景值得留戀。

賦得暮雨送李胄〔1〕

——韋應物

楚江微雨裏〔2〕,建業暮鍾時〔3〕。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4〕。

海門深不見〔5〕,浦樹遠含滋〔6〕。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7〕。

【注釋】

〔1〕此詩以暮雨寫離情,景語中滲透黯然神傷之情。賦得:古時文人分題作詩,分到的詩題稱“賦得”。此詩題“暮雨”,故作“賦得暮雨”。李胄:生平不詳。

〔2〕楚江:指屬古楚國境內的一段長江。

〔3〕建業:今江蘇南京。

〔4〕冥冥:形容天色昏黑,也形容雨密。

〔5〕海門:指長江入海處。

〔6〕浦樹:指江邊的樹木。

〔7〕沾襟:比喻眼淚。散絲:指密雨。晉代張協《雜詩》有“密雨如散絲”句。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載(754)登進士第,先後當過淄青節度使和汴宋節度使的幕僚。建中初年,德宗賞其《寒食》詩,禦批駕部郎中、知製誥,官終中書舍人。韓翃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尤擅七絕。高仲武評曰:“韓員外詩,匠意近於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多士之選也。”並形容其詩如“芙蓉出水”(《中興間氣集》)。王士翃稱其七絕“蘊藉含蓄,意在言外”(《帶經堂詩話》)。有《韓君平集》八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1〕

——韓翃

長簟迎風早〔2〕,空城澹月華〔3〕。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4〕。

節候看應晚,心期臥已賒〔5〕。

向來吟秀句〔6〕,不覺已鳴鴉〔7〕。

【注釋】

〔1〕此詩為酬答程近所贈《秋夜即事》之作,在摹寫秋景中抒發朋友間的深情。程近:其人不詳。

〔2〕簟(diàn):竹席。

〔3〕月華:月光。

〔4〕砧(zhēn)杵:指搗衣,以備寒衣。砧,搗衣石。杵,搗衣棒。

〔5〕心期:指朋友間心心相印。《南史·向柳傳》:“我與士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賒(shē):遲。

〔6〕秀句:佳句,對程近詩的美稱。點明題中的“酬”字。

〔7〕鳴鴉:指天亮時的烏鴉叫聲。

劉眘虛

劉眘(shèn)虛(生卒年不詳),字全乙,洪州新吳(今江西奉新)人。開元間進士,當過弘文館校書郎。為人淡泊,與王昌齡、孟浩然友善。殷璠稱其詩“情幽興遠,思苦語奇;忽有所見,便驚眾聽”(《河嶽英靈集》)。王士禛稱其詩“超遠幽夐,在王、孟、王昌齡、常建、祖詠伯仲之間”(《漁洋詩話》)。《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闕題〔1〕

——劉眘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2〕,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3〕。

【注釋】

〔1〕闕題:題原缺。此詩寫作者在山中的閑居生活。

〔2〕閑門:開著的門。

〔3〕清輝:指白日之光。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字次公,一字幼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先後當過湖南轉運留後、東陽令、撫州刺史、容州刺史等。晚年上表請為道士。有詩名,高仲武稱“其詩體格雖不越中(格),然‘廨宇經山火,公田沒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軟,故詩家少之”(《中興間氣集》)。徐獻忠評其詩“情旨餘曠,而調頗促急”,“雖工於斫煉,而寡於華要矣”(《唐詩品》)。《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1〕

——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2〕。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

風枝驚暗鵲〔3〕,露草泣寒蟲。

羈旅長堪醉〔4〕,相留畏曉鍾。

【注釋】

〔1〕此詩詠與故鄉老友偶遇之事。

〔2〕城闕:宮門前的望樓。此借指長安。

〔3〕風枝驚暗鵲: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句。此句暗用其意,寓思鄉之情。

〔4〕羈(jī)旅:猶飄泊。

盧綸

盧綸(748—約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間考進士不中,因文才受宰相元載賞識而當了閿鄉尉,以後任過秘書省校書郎、昭應令、檢校戶部郎中等。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在代宗、德宗朝,詩名頗著,文宗尤愛其詩。《舊唐書·盧簡求傳》稱:“大曆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在大曆十才子中,號為翹楚”(《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尤其是他的《塞下曲》六首,勁健爽捷,“有盛唐之音”(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有《盧戶部詩集》十卷,已佚。《全唐詩》編其詩五卷。

送李端〔1〕

——盧綸

故關衰草遍〔2〕,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3〕,多難識君遲〔4〕。

掩泣空相向〔5〕,風塵何所期〔6〕。

【注釋】

〔1〕這是一首送別好友的詩。李端:字正己,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2〕故關:故鄉。這裏指送別之地。

〔3〕少孤:指自己早年喪父。《孟子·梁惠王》:“幼而無父曰孤。”為客:古人稱離開家鄉謀生或做官為“做客”。

〔4〕君:指李端。

〔5〕空:徒然。

〔6〕風塵:指時世紛亂。何所期:何時能再相會。

李益

李益(748一約827),字君虞,鄭州(今屬河南)人,郡望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大曆四年(769)進士。曾幾度入節度使幕府為從事,隨軍出征邊塞。元和年間入朝,先後任過都官郎中、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判院事、右散騎常侍。大和間以禮部尚書致仕。李益在當時就詩名卓著,令狐楚選《禦覽詩》,以李益詩為集中之最。據說他“每作一篇,為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詞”(《舊唐書》本傳)。他諸體皆工,其“五言古,多六朝體,效永明者,酷得其風神”,“七言古,氣格絕類盛唐”,“五言律,氣格亦勝……可配開、寶”,“七言絕,開、寶而下,足稱獨步”(許學夷《詩源辨體》)。他的邊塞詩很著名,“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高適、岑參之流也”(辛文房《唐才子傳》)。其七言絕句為中唐一絕,氣韻風骨,直追李白、王昌齡。胡應麟稱:“七言絕開元以下,便當以李益為第一。”(《詩藪》)今有《李益集》二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喜見外弟又言別〔1〕

——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2〕,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3〕,秋山又幾重。

【注釋】

〔1〕此詩作於“安史之亂”後。寫亂世的離合聚散情景。外弟:表弟。

〔2〕滄海事:典出葛洪《神仙傳》:“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之為桑田。”後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遷。

〔3〕巴陵:唐郡名。在今湖南嶽陽。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詳),字文初,一字文明,廣平(今河北永年)人。大曆初中進士,當過右拾遺、長林丞、檢校水部郎中,官終虞部郎中。司空曙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屬調幽閑,終篇調暢”(辛文房《唐才子傳》),“婉雅閑淡,語近性情”(胡震亨《唐音癸簽》)。有《司空曙詩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1〕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疑夢〔2〕,相悲各問年〔3〕。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4〕,離杯惜共傳〔5〕。

【注釋】

樂府十四首

樂府十四首

七古樂府,每首詩,除大多數句子為七個字外,句數長短不拘。既有沿用樂府舊題寫邊塞軍旅生活的,也有承古意,用古調卻能創為新聲的,還有唐代的新樂府辭。

高適

高適(約700—765),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廣德中以左散騎常侍封渤海侯,世稱“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唐殷璠《河嶽英靈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豪壯中寫出暇整氣象”(明鍾惺《唐詩歸》),“雄渾悲壯”是其邊塞詩的突出特點。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並序

——高適

開元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2〕,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3〕。

漢家煙塵在東北〔4〕,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5〕,天子非常賜顏色〔6〕。

摐金伐鼓下榆關〔7〕,旌旗逶迤碣石間〔8〕。

校尉羽書飛瀚海〔9〕,單於獵火照狼山〔10〕。

山川蕭條極邊土〔11〕,胡騎憑陵雜風雨〔12〕。

戰士軍前半死生〔13〕,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14〕。

身當恩遇常輕敵〔15〕,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16〕,玉箸應啼別離後〔17〕。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18〕。

邊風飄飄那可度〔19〕,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20〕,寒聲一夜傳刁鬥〔21〕。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22〕?

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23〕。

【注釋】

〔1〕此詩描寫塞北征戰之苦,禮讚士卒的愛國忘身精神。燕歌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為曹丕所創,多寫邊塞苦寒或思婦征夫的內容。

〔2〕元戎:主帥。一作“禦史大夫張公”,指河北節度副使張守珪。據《舊唐書·張守珪傳》記載,開元二十六年(738),張守珪之部伍戰敗,張卻反稱大勝。

〔3〕和:作詩相答。

〔4〕漢家:唐時人常以漢喻唐。此指唐朝。煙塵:此指烽火,泛指邊警。

〔5〕橫行:在疆場縱橫馳騁。

〔6〕非常:破格。賜顏色:給予恩遇。

〔7〕摐(chuāng):擊打。金:指鉦,一種行軍樂器。伐:擊。榆關:山海關。

〔8〕逶迤:連綿不絕的樣子。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此泛指東北濱海地區。

〔9〕校尉:武將官名。此處泛指將領。羽書:插羽毛表示萬分緊急的文書。瀚海:大沙漠。

〔10〕單於:古代匈奴首領。此泛指敵方首領。狼山:一在今內蒙古烏拉特旗,一在河北易縣。此泛指敵軍活動地區。

〔11〕極邊土:直到邊境的盡頭。

〔12〕憑陵:侵淩,衝擊。

〔13〕半死生:戰死和生還者各占一半。

〔14〕鬥兵稀:還能戰鬥的士兵已很少。

〔15〕恩遇:朝廷的恩典。輕敵:蔑視敵軍。

〔16〕鐵衣:鎧甲。此借指遠征戰士。

〔17〕玉箸:比喻眼淚。此借指閨中少婦。

〔18〕薊北:在今天津薊縣。此泛指邊境。

〔19〕邊風飄飄那可度:無法借風向家鄉傳遞消息。度,過。

〔20〕殺氣三時作陣雲:白天殺氣騰騰,化作陣地上的雲,曆久不散。三時,指一天的早、午、晚三時。

〔21〕刁鬥:軍中銅製飲具,夜間用以巡夜打更。

〔22〕死節從來豈顧勳:戰士為國捐軀,難道是為了功名利祿?死節,為國家而死。顧勳,因軍功而獲得功名利祿。

〔23〕李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李廣號“飛將軍”,鎮守邊境,與士卒同甘共苦,匈奴數年不敢犯境。

古從軍行〔1〕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2〕。

行人刁鬥風沙暗〔3〕,公主琵琶幽怨多〔4〕。

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5〕。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6〕。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7〕!

【注釋】

〔1〕此乃擬古之作,描寫塞外征戍的苦情,表達非戰思想。從軍行:古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飲(yìn):使喝,作動詞。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唐時為安西都護府治所。

〔3〕行人刁鬥風沙暗:風沙彌漫,行人隻能聽見刁鬥打更聲。刁鬥,古代軍中銅製飲具,夜間用以打更。

〔4〕公主琵琶:漢武帝時,江都王女細君遠嫁烏孫國王昆彌,為消除旅途愁悶,讓樂工帶上多種樂器,為“馬上之樂”,琵琶亦是其中之一。

〔5〕胡兒:在胡地的將士。

〔6〕“聞道”二句:聽說玉門關還關閉著,不能回家,隻能跟著將軍去拚命。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為古時通西域之要道。遮,攔阻。據《史記·大宛傳》記載,漢武帝時命李廣利攻大宛取汗血馬,戰不利,李廣利請求罷兵。漢武帝大怒,派臣關閉玉門關,斷其歸路,說:“軍有敢入,斬之。”輕車,漢時有輕車將軍。此處指將領。

〔7〕“年年”二句:一年年將士的死戰犧牲,隻換得葡萄進入了皇家宮廷。蒲萄入漢家,蒲,亦作“葡”。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使采蒲陶、苜宿種歸。”從此,葡萄傳入中原。

洛陽女兒行〔1〕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2〕,

才可顏容十五餘〔3〕。

良人玉勒乘驄馬〔4〕,

侍女金盤膾鯉魚〔5〕。

畫閣珠樓盡相望,

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6〕,

寶扇迎歸九華帳〔7〕。

狂夫富貴在青春〔8〕,

意氣驕奢劇季倫〔9〕。

自憐碧玉親教舞〔10〕,

不惜珊瑚持與人〔11〕。

春窗曙滅九微火,

九微片片飛花璅〔12〕。

戲罷曾無理曲時,

妝成隻是熏香坐〔13〕。

城中相識盡繁華〔14〕,

日夜經過趙李家〔15〕。

誰憐越女顏如玉〔16〕,

貧賤江頭自浣紗〔17〕。

【注釋】

〔1〕原題下注“時年十八”,當作於開元六年(718)。此詩極寫洛陽女兒的驕奢豪貴,並以比興手法寫出才士因出身而不遇。洛陽女兒:語出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2〕對門居:語出梁武帝《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豔照裏閭”。

〔3〕才可:恰好。

〔4〕良人:古時妻子對丈夫的尊稱。玉勒:飾以美玉的帶嚼子的馬籠頭。驄馬:青白色的馬。

〔5〕金盤膾(kuài)鯉魚:語出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膾,把肉切細叫膾。

〔6〕羅幃:絲織簾帳。七香車:指豪華的車子。

〔7〕寶扇:古時貴人家出行所用遮蔽物,用鳥羽編成。九華帳:裝飾鮮豔的花羅帳。

〔8〕狂夫:古時妻子自稱其丈夫的謙詞。

〔9〕劇:甚,超過。季倫:晉石崇,字季倫,其家豪富,曾與貴戚王愷、羊琇等比富。

〔10〕憐:愛。碧玉:梁元帝《采蓮曲》有“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據說碧玉為汝南王妾,深得寵愛。此借指“洛陽女兒”。

〔11〕珊瑚:據《世說新語·汰侈》載:石崇與王愷鬥富。王愷以禦賜世所罕見的高二尺的珊瑚樹相誇示,被石崇打碎,然後石崇讓人搬來六七株高三四尺的珊瑚樹償還他。此句用此典故,比喻丈夫愛她,不惜一擲千金。

〔12〕“春窗”二句:寫通宵娛樂,到天明才滅燈火。九微片片,指燈花。九微,《漢武內傳》中有九微燈。此喻燈具之高雅精美。花璅(suǒ),雕花窗格。

〔13〕“戲罷”二句:醉心歡樂,都無暇溫習曲子;梳妝好,就坐等熏好衣服。曾無,從無。理,溫習。熏香,用香料熏衣服。

〔14〕繁華:富貴之人。

〔15〕趙李家:泛指貴戚之家。趙李,指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和婕妤李平。

〔16〕越女:指西施。

〔17〕浣紗:西施原為若耶溪之浣紗女,後被越王勾踐獻為吳王夫差妃。

老將行〔1〕

——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

步行奪得胡馬騎〔2〕。

射殺山中白額虎〔3〕,

肯數鄴下黃須兒〔4〕。

一身轉戰三千裏,

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5〕,

虜騎奔騰畏蒺藜〔6〕。

衛青不敗由天幸〔7〕,

李廣無功緣數奇〔8〕。

自從棄置便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9〕。

昔時飛箭無全目〔10〕,

今日垂楊生左肘〔11〕。

路傍時賣故侯瓜〔12〕,

門前學種先生柳〔13〕。

蒼茫古木連窮巷,

寥落寒山對虛牖〔14〕。

誓令疏勒出飛泉〔15〕,

不似潁川空使酒〔16〕。

賀蘭山下陣如雲〔17〕,

羽檄交馳日夕聞〔18〕。

節使三河募年少〔19〕,

詔書五道出將軍〔20〕。

試拂鐵衣如雪色〔21〕,

聊持寶劍動星文〔22〕。

願得燕弓射大將〔23〕,

恥令越甲鳴吾君〔24〕。

莫嫌舊日雲中守〔25〕,

猶堪一戰立功勳〔26〕。

【注釋】

〔1〕此篇為新樂府辭,詠一久經沙場的老將仍壯心不已,一心為國立功。

〔2〕胡馬:匈奴人的馬。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漢名將李廣曾被匈奴所擒,奪胡馬而歸。

〔3〕白額虎:事見《晉書·周處傳》。晉名將周處年輕時為鄉裏除三害,入南山射殺白額虎(三害之一)。

〔4〕肯數:“豈讓”之意。鄴下:曹操為魏王時,定都於鄴,在今河北臨漳西南。黃須兒:即曹彰,曹操第二子。他性格慷慨剛猛,善騎射,曾遠征烏丸,大勝而歸。因胡須黃,故曹操稱為“黃須兒”。“肯數”以上四句是寫老將年輕時英勇激烈。

〔5〕霹靂:疾雷聲。此處形容軍兵作戰迅猛。

〔6〕蒺藜:本為帶刺的植物,此指鐵蒺藜,對陣時用作障礙物。

〔7〕衛青:漢之名將,以征伐匈奴而至大將軍。天幸:上天保佑之意。事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衛青姐姐的兒子霍去病出兵匈奴時,曾領兵深入匈奴境內,卻能不受損失,多立戰功,實有天幸。此本霍去病事,王維稱衛青,是因衛、霍往往並稱之故。

〔8〕數奇(jī):運數不偶,即不吉利、不走運之意。此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戍邊多年,屢立戰功,卻始終沒有封侯。隨衛青出征時,漢武帝認為他年高,暗示衛青不要讓李廣出戰,怕不吉利。“李廣”以上六句是說,老將在邊塞英勇善戰,但因不走運,總無大功。

〔9〕蹉跎:虛度歲月之意。白首:白發滿頭,指年老。

〔10〕無全目:鮑照《擬古》詩有“驚雀無全目”句,李善注引《帝王世紀》,後羿善射,曾與吳賀出遊。吳賀要後羿射雀之左目,羿卻誤中右目,引為終身憾事。但羿之射術,卻令人稱頌。後以無全目來比喻射術精湛,能使鳥雀雙目不全。

〔11〕今日垂楊生左肘:老將年老,肘下肌肉鬆垂,如肉瘤一般。垂楊生左肘,典出《莊子·至樂》:“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柳,“瘤”之假借字,肉瘤之意。古時楊、柳常合稱並用,故王維在此處用“垂楊”代指“柳”。

〔12〕路傍時賣故侯瓜:喻老將之家貧。故侯瓜,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本為秦之東陵侯,後為平民,因家貧,種瓜自養。瓜味甘美,世稱“東陵瓜”。

〔13〕門前學種先生柳:喻老將閑散,欲學歸隱。先生柳,陶淵明棄官隱居,因門前有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

〔14〕虛牖(yǒu):敞開的窗。

〔15〕誓令疏勒出飛泉:此句典出《後漢書·耿弇傳》。後漢將軍耿弇出兵疏勒城,匈奴圍之,絕城下澗水。耿弇在城中挖井十五丈,仍不見水,歎道:“聞昔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便向井祈禱,果然得水。匈奴解圍而去。疏勒,漢疏勒城,在今新疆喀什噶爾。

〔16〕潁川空使酒: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漢將軍灌夫,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人,為人剛直。得勢後使酒罵人,得罪丞相田蚡而被殺。使酒,縱酒使氣。“不似”以上十句是說,老將被棄用後,虛度歲月,年老家貧,孤寂無靠,但仍心懷壯誌,願為國立功。

〔17〕賀蘭山:在今寧夏西北部,唐時為前線。

〔18〕羽檄:軍中加急文書。

〔19〕節使:使臣。古時使者持天子符節,以為信物,故稱“節使”。三河:漢時以河東、河內、河南為“三河”,轄境在今山西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

〔20〕五道出將軍:典出《漢書·常惠傳》:“本始一年……漢大發十五萬騎,五將軍分道出。”此即謂將軍帶兵分五路出擊。

〔21〕鐵衣:盔甲。

〔22〕聊:且。動星文:指劍上七星紋飾閃光流動。相傳春秋時伍子胥所用寶劍上有七星,價值連城。後人常以“七星”形容寶劍。

〔23〕燕弓:古時燕地所產的弓以堅勁著名,故硬弓又稱“燕弓”。

〔24〕恥令越甲鳴吾君:老將抱定必死的決心。越甲,越國軍隊。鳴吾君,驚擾我的國君。此句事見《說苑·立節》。越國軍隊攻到齊國,雍國子狄請求自殺。齊王問其故,他答道:“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便刎頸而死。越軍聽說,解甲而退。

〔25〕莫嫌舊日雲中守:老將希望複出,被委以重任。舊日雲中守,指漢名將魏尚。事見《漢書·馮唐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體恤將士,身先士卒,匈奴不敢犯境,但卻因小過失被削職罰作苦役。馮唐為此在漢文帝前分說原委,文帝當天即令馮唐持節赦免魏尚,仍為雲中太守。雲中,漢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

〔26〕“猶堪”以上十句:老將聽說邊事緊急,朝廷派軍出征,願意複出立功,為國而戰。

桃源行〔1〕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古津〔2〕。

坐看紅樹不知遠〔3〕,

行盡青溪忽值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4〕,

山開曠望旋平陸〔5〕。

遙看一處攢雲樹〔6〕,

近入千家散花竹〔7〕。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8〕。

居人共住武陵源〔9〕,

還從物外起田園〔10〕。

月明鬆下房櫳靜〔11〕,

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12〕,

競引還家問都邑〔13〕。

平明閭巷掃花開〔14〕,

初因避地去人間〔15〕,

更問神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16〕,

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遊衍〔17〕。

自謂經過舊不迷〔18〕,

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隻記入山深,

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19〕,

不辨仙源何處尋。

【注釋】

〔1〕此為新樂府,詠《桃花源記》故事。原題下注“時年十九”。桃源:即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述之桃源。

〔2〕津:溪流。

〔3〕紅樹:指桃花林。

〔4〕隈隩(wēi’ào):山崖彎曲處。

〔5〕曠望:即遠望。旋:忽然。

〔6〕攢(cuán):聚集。

〔7〕散花竹:花與竹散布各處。

〔8〕“樵客”二句:即用《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文意。樵客初傳漢姓名,桃源中人第一次聽說漢朝的名字。樵客,打柴人。此指桃源中人。

〔9〕武陵源:指武陵溪水之源頭,即桃花源。

〔10〕物外:世外。

〔11〕房櫳(lóng):窗戶。

〔12〕俗客:指武陵漁人。

〔13〕都邑:指居人原來的家鄉。

〔14〕平明:天剛亮。

〔15〕避地:為避亂而寄跡他方。去:離。

〔16〕靈境:仙境。

〔17〕遊衍:遊樂。

〔18〕自謂:自以為。

〔19〕桃花水:即桃花汛。春天桃花盛開時節,雨水不斷,河水漲溢。

蜀道難〔1〕

——李白

噫籲嚱〔2〕,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3〕。

爾來四萬八千歲〔4〕,

不與秦塞通人煙〔5〕。

西當太白有鳥道〔6〕,

可以橫絕峨嵋巔〔7〕。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8〕。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9〕,

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10〕。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猿猱欲度愁攀緣〔11〕。

青泥何盤盤〔12〕,

百步九折縈岩巒〔13〕。

捫參曆井仰脅息〔14〕,

以手撫膺坐長歎〔15〕。

問君西遊何時還〔16〕,

畏途巉岩不可攀〔17〕。

但見悲鳥號古木〔18〕,

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19〕,

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20〕。

連峰去天不盈尺〔21〕,

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22〕,

崖轉石萬壑雷〔23〕。

其險也若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24〕!

劍閣崢嶸而崔嵬〔25〕,

七言古詩二十八首

七言古詩二十八首

七言古詩,又稱七言古風,簡稱“七古”,一般是對七言古詩和歌行的統稱。作為古體詩的一種,七言古詩起源於漢代民間歌謠,甚至更早。每句字數一般為七個,但也並不絕對如此,隻要詩中多數句子是七個字就可以,每篇句數不拘。七言古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形式活潑、體裁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較為自由,而且富有極強的抒情、敘事的表現力。尤其是其中篇幅較長者,容量較大,用韻也非常靈活。

現在公認最早、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發展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氣象宏放,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李頎、岑參等。

陳子昂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當過麟台正字、右衛胄曹參軍、右拾遺。世稱“陳正字”或“陳拾遺”。聖曆元年(698)辭官回鄉,被縣令段簡陷害,死於獄中。陳子昂是初唐詩歌革新的先驅,他反對齊梁詩風,提倡複興“漢魏風骨”。劉克莊評曰:“陳拾遺首唱高雅衝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後村詩話》)高棅盛讚為:“繼往開來,中流砥柱,上遏貞觀之微波,下決開元之正派。”(《唐詩品匯·五言古詩敘目》)他的《感遇詩》三十八首“盡削浮靡,一振古雅”(胡應麟《詩藪》),“詞旨幽邃,音節豪宕”(朱熹《齋居感興二十首序》),直追阮籍《詠懷》,以至於方回極稱《感遇詩》三十八首為唐詩“古體之祖”(《瀛奎律髓匯評》)。今有《陳伯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登幽州台歌〔1〕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2〕,獨愴然而涕下〔3〕。

【注釋】

〔1〕此詩是萬歲通天初年(696),陳子昂隨軍北征契丹,登台而作。其詩意本《楚辭·遠遊》:“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慨歎人生短暫,宇宙無窮。幽州台:即薊北樓,又叫薊丘、燕台,相傳是燕昭王為招攬人才而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幽州,郡名,治所薊,在今北京大興縣。

〔2〕悠悠:無窮無盡的樣子。

〔3〕愴然:傷感悲涼的樣子。涕:眼淚。

李頎

李頎(生卒年不詳),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居住潁陽(今河南登封)。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當過新鄉尉,後棄官隱居潁陽。他交遊廣泛,與王昌齡、崔顥、高適、岑參、王維、綦毋潛等著名詩人都有交往,詩名頗著。

殷璠評論李頎的詩“發調既清,修辭亦繡,雜歌鹹善,玄理最長”(《河嶽英靈集》)。賀貽孫認為:“唐李頎詩雖近於幽細,然氣骨則沉壯堅老。”(《詩筏》)他最擅七言,胡應麟把他與高適、岑參、王維並稱,形容為“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詩藪》)。他的七律更是大受稱譽,陸時雍稱其“詩格清煉,複流利可誦,是摩詰以下第一人”(《唐詩鏡》)。王士禛更說:“唐人七言律,以李東川、王右丞為正宗。”(《師友詩傳錄》)今存《李頎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古意〔1〕

——李頎

男兒事長征〔2〕,少小幽燕客〔3〕。

賭勝馬蹄下〔4〕,由來輕七尺〔5〕。

殺人莫敢前〔6〕,須如蝟毛磔〔7〕。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8〕,慣彈琵琶解歌舞〔9〕。

今為羌笛出塞聲〔10〕,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釋】

〔1〕此詩為寫幽燕客立功邊關雄心和思鄉之情的邊塞詩。古意:即擬古詩。

〔2〕事長征:從軍遠征。

〔3〕幽燕:泛指今遼寧、河北一帶,在唐時為邊境地區。

〔4〕賭勝:逞強爭勝。

〔5〕輕七尺:意謂不懼怕死亡。七尺,七尺之軀,此謂生命。

〔6〕殺人莫敢前:奮勇殺敵,使敵人不敢近前。

〔7〕須如蝟毛磔(zhé):意謂胡須如刺蝟毛一樣紛張,以形容形貌威猛。蝟毛磔,語本《晉書·桓溫傳》,稱桓溫姿貌威武,“眼如紫石棱,須作蝟毛磔”。蝟,刺蝟。磔,張開。

〔8〕小婦:少婦。

〔9〕解:擅長之意。

〔10〕羌笛:據說笛出於羌中,故稱。

送陳章甫〔1〕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2〕,虯須虎眉仍大顙〔3〕。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4〕,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5〕。

鄭國遊人未及家〔6〕,洛陽行子空歎息〔7〕。

聞道故林相識多〔8〕,罷官昨日今如何〔9〕。

【注釋】

〔1〕此詩是李頎送陳章甫罷官還鄉之作。陳章甫:楚人,開元中進士。

〔2〕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3〕虯(qiú)須:蜷曲的胡須。大顙(sǎng):寬額。

〔4〕酤(gū)酒:買酒。飲(yìn):使喝,作動詞。我曹:我輩,我們。

〔5〕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官。

〔6〕鄭國遊人:指陳章甫。河南春秋時屬鄭國,陳曾在河南居住了很久。

〔7〕洛陽行子:作者自指。因李頎曾任新鄉縣尉,地近洛陽。

〔8〕故林:故鄉。

〔9〕昨日:猶言過去。

琴歌〔1〕

——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

請奏鳴琴廣陵客〔2〕。

月照城頭烏半飛〔3〕,

霜淒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4〕,

初彈《淥水》後《楚妃》〔5〕。

一聲已動物皆靜,

四座無言星欲稀〔6〕。

清淮奉使千餘裏〔7〕,

敢告雲山從此始〔8〕!

【注釋】

〔1〕此詩寫作者在酒宴上聽琴的情景,以及由此生發的感觸。

〔2〕廣陵客:本指嵇康,因他曾作琴曲《廣陵散》,故稱。《世說新語·雅量》載嵇康臨刑東市,神色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昔袁孝尼嚐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此處指善於彈琴的人。

〔3〕烏:烏鴉。

〔4〕華燭:飾有文采的蠟燭。

〔5〕《淥水》、《楚妃》:均為琴曲名。

〔6〕星欲稀:指夜漸漸深了。

〔7〕清淮奉使:李頎曾任新鄉(今河南新鄉)縣尉,地近淮水,故言。淮,淮水。奉使,奉命出使。

〔8〕敢告雲山:即有歸隱山林之意。後李頎歸隱潁陽(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東川。敢告,敬告之意。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1〕

——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2〕,

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

漢使斷腸對歸客〔3〕。

古戍蒼蒼烽火寒,

大荒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4〕,

四郊秋葉驚摵摵〔5〕。

董夫子〔6〕,通神明,

深鬆竊聽來妖精〔7〕。

言遲更速皆應手,

將往複旋如有情〔8〕。

空山百鳥散還合,

萬裏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

斷絕胡兒戀母聲〔9〕。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部落家鄉遠〔10〕,

邏娑沙塵哀怨生〔11〕。

幽音變調忽飄灑,

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12〕,

野鹿呦呦走堂下〔13〕。

長安城連東掖垣〔14〕,

鳳凰池對青瑣門〔15〕。

高才脫略名與利〔16〕,

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

〔1〕此詩描摹董大用琴來彈胡笳的聲音,向房給事舉薦董大。董大:董庭蘭,唐肅宗宰相房琯的門客,因善於彈琴而深得房琯寵信。後招納賄賂,以致房琯受到彈劾。胡笳弄:胡笳本是一種用蘆葉卷成的吹奏樂器。據《樂府詩集·琴曲歌辭》轉錄唐劉商序文中雲:“後董生(董庭蘭)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則知《胡笳弄》是董庭蘭創作的用琴聲來模仿胡笳樂聲的琴曲。房給事:即房琯,因他曾官任“給事中”,故稱。

〔2〕蔡女:蔡琰,即蔡文姬。蔡文姬為東漢文學家蔡邕之女,董卓之亂時,被董卓部下羌兵擄去,流落匈奴左賢王部伍中,曾作《胡笳十八拍》曲。

〔3〕歸客:指蔡文姬。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派使節把她從匈奴贖回。

〔4〕商弦、角、羽:古時以宮、商、角、徵、羽為五聲音階之名。古琴七弦,配宮、商、角、徵、羽及變宮、變徵為七音。

〔5〕摵摵(shè):形容葉落聲。此處形容琴聲。

〔6〕董夫子:尊稱董大。

〔7〕“通神明”二句:董大的技藝能感動鬼神。

〔8〕“言遲”二句:無論急奏還是慢彈,都得心應手,其指法就好像能傳達情感。

〔9〕“嘶酸”二句:這是作者聽琴聲而產生的聯想。嘶酸,令人悲淒心酸的鳴叫。胡兒戀母,蔡文姬歸漢時,和與匈奴人生的孩子訣別。這在其《悲憤詩》中有所描寫。

〔10〕烏珠部落:即指南匈奴,蔡文姬所在之地。烏珠,指匈奴烏珠留若鞮單於,名囊知牙斯,漢成帝時人。

〔11〕邏娑(luósuō):唐時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拉薩市。蔡文姬為羌兵所擄,而吐蕃係出西羌,故稱。

〔12〕颯颯(sà):形容雨聲。木末:樹梢。

〔13〕呦呦(yōu):鹿鳴之聲。

〔14〕東掖垣:指門下省。房琯任給事中,屬門下省。唐時門下省和中書省分處禁中東西掖。門下省在東麵稱左掖。

〔15〕鳳凰池:指中書省。因在禁中西邊,亦稱右省。又因中書多承寵任,接近皇帝,故又被稱為鳳凰池或鳳池。青瑣門:宮門。因刻有連環圖案,塗青色而名。

〔16〕高才:指房琯。脫略:不受拘束。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1〕

——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

此樂本自龜茲出〔2〕。

流傳漢地曲轉奇〔3〕,

涼州胡人為我吹〔4〕。

傍鄰聞者多歎息,

遠客思鄉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5〕,

長飆風中自來往〔6〕。

枯桑老柏寒颼飀,

九雛鳴鳳亂啾啾〔7〕,

龍吟虎嘯一時發〔8〕,

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9〕,

黃雲蕭條白日暗。

變調如聞楊柳春〔10〕,

上林繁花照眼新〔11〕。

歲夜高堂列明燭〔12〕,

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1〕此詩為摹寫觱篥聲音的音樂詩。安萬善:涼州胡人,生平不詳。觱篥(bìlì):又作“篳篥”,是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似喇叭。

〔2〕龜茲(qiūc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

〔3〕曲轉奇:曲調婉轉更加奇妙。

〔4〕涼州胡人:此處指安萬善。

〔5〕解:懂得。賞:指領會曲意。

〔6〕長飆(biāo):形容樂聲急驟。飆,疾風。

〔7〕“枯桑”二句:形容樂聲的淒厲幽寒和輕盈嘈雜。颼飀(sōuliú),象聲詞,形容狂風吹桑、柏的淒涼之聲。九雛鳴鳳,語本古樂府《隴西行》:“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啾啾(jiū),象聲詞,此指雛鳳輕細的叫聲。此句寫古樂的輕柔和嘈雜交錯。

〔8〕龍吟:古即有虎嘯風生、龍吟鳥鳴之語。

〔9〕《漁陽摻(càn)》:古名鼓曲。據《後漢書·禰衡傳》記載,曹操為羞辱禰衡,命其為鼓吏,衡則當眾奏《漁陽摻》痛罵曹操,音節悲壯。

〔10〕變調:改變曲調。楊柳:指曲調《楊柳枝》,唐時入教坊。

〔11〕上林:指上林苑。上林苑為秦漢名苑,是皇帝遊賞的園囿,在今西安鄠(hù)縣。

〔12〕歲夜:除夕。

夜歸鹿門歌〔1〕

——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2〕,漁梁渡頭爭渡喧〔3〕。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4〕,忽到龐公棲隱處〔5〕。

岩扉鬆徑長寂寥〔6〕,唯有幽人自來去〔7〕。

【注釋】

〔1〕此詩寫夜歸一路所見,抒發企慕古賢的情懷。鹿門:山名,在今湖北襄陽。據《後漢書·龐公傳》載,東漢時龐德公在鹿門山采藥,是著名的隱者。孟浩然追慕先賢高致,也在此地隱居。

〔2〕晝已昏:指天色已近黃昏。

〔3〕漁梁:地名,指漁梁洲,在今湖北襄樊境內。《水經注·沔水》載:“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

〔4〕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幕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5〕龐公:即龐德公。

〔6〕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

〔7〕幽人:隱者,孟浩然自稱。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1〕

——李白

我本楚狂人〔2〕,鳳歌笑孔丘〔3〕。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4〕。

五嶽尋仙不辭遠〔5〕,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6〕,屏風九疊雲錦張〔7〕,

影落明湖青黛光〔8〕。

金闕前開二峰長〔9〕,銀河倒掛三石梁〔10〕。

香爐瀑布遙相望〔11〕,迥崖遝嶂淩蒼蒼〔12〕。

翠影紅霞映朝日〔13〕,鳥飛不到吳天長〔14〕。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5〕。

好為廬山謠〔16〕,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17〕,謝公行處蒼苔沒〔18〕。

早服還丹無世情〔19〕,琴心三疊道初成〔20〕。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21〕。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22〕。

【注釋】

〔1〕此詩為李白晚年所作,是寫景名篇,它描繪了廬山雄奇之景,在寄情山水之餘,更有求仙問道之心。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南。謠:本指不入樂的歌曲。盧虛舟:字幼真,範陽(今北京大興)人,唐肅宗時曾為殿中侍禦史。曾與李白同遊廬山。

〔2〕楚狂人:指春秋時楚國隱士接輿。據皇甫謐《高士傳》載,陸通,字接輿,楚人。因楚昭王昏亂,佯狂不仕,人稱“楚狂”。此是李白以此人自喻。

〔3〕鳳歌笑孔丘:《論語·微子》中載,(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勸孔子絕仕免禍。鳳歌,即其所歌“鳳兮鳳兮”句。

〔4〕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

〔5〕五嶽:指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6〕南鬥:星宿名,因在南方,故名南鬥。古代以星宿分野,地上每一區域,都與天上星宿相對應。潯陽為南鬥星(今江西九江)分野,廬山即在潯陽西北,故言“南鬥傍”。

〔7〕屏風九疊:廬山勝景之一。在廬山五老峰東北,因山似屏風重疊,故稱為九疊雲屏或屏風疊。雲錦張:彩色雲霞如錦緞般張掛在山前。

〔8〕明湖:指鄱陽湖。青黛:青黑色。

〔9〕金闕:金闕岩,在香爐峰西南。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

〔10〕銀河:比喻瀑布。倒掛三石梁:此指九疊雲屏之左的三疊泉,其水勢三折而下,如銀河倒掛於石梁。

〔11〕香爐瀑布:香爐峰邊有瀑布傾瀉而下。

〔12〕迥崖:高高的山崖。遝(tà)嶂:重疊的險峰。淩:直達。蒼蒼:指青天。

〔13〕翠影:指青翠的山影。

〔14〕吳天:廬山古屬吳國,故稱此地的天空為吳天。

〔15〕九道:長江流經今江西九江的一段江水,有九條支流,稱九派,也叫九道。白波、雪山:形容江水泛起的波浪。

〔16〕好(hào):喜歡。

〔17〕石鏡:據《太平寰宇記》載廬山東麵懸崖上有圓石,明淨可照見人影,故稱為石鏡。

〔18〕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他遊廬山時,留下詩篇《入彭蠡湖口》,有“攀崖照石鏡”之句。又在《登廬山絕頂望諸嶠》中有“巒隴有合遝,往來無足轍”句。行處:足跡。沒(mò):隱滅。

〔19〕還丹:道家煉丹,丹砂燒成水銀,煉久又還成丹砂,叫還丹。無世情:指了卻世俗之情,得道升仙。據說服還丹,可白日升天。

〔20〕琴心三疊:道家術語,指修煉內功,使心和神悅,從而使上、中、下三丹田合一,故稱之為“琴心三疊”。

〔21〕朝:朝見。玉京:道家所說的天神元始天尊所居之地。

〔22〕“先期”二句:典出《淮南子·道應訓》:盧敖周遊天下,至蒙穀山上,見一相貌清奇之士,笑盧敖所見不廣。盧敖邀之同遊,他說:“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說完跳入雲中而去。期,相約。汗漫,神仙名,意謂不可知之。九垓(gāi),九天。盧敖,燕人,秦始皇時召為博士,派他求神仙而不返。太清,道家有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之說,太清為天空最高層。李白在此處化用此典,把盧虛舟比作盧敖,寄此詩與他相約,共遊仙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1〕

——李白

海客談瀛洲〔2〕,煙濤微茫信難求〔3〕。

越人語天姥〔4〕,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5〕。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6〕。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7〕。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8〕。

謝公宿處今尚在〔9〕,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10〕,身登青雲梯〔11〕。

半壁見海日〔12〕,空中聞天雞〔13〕。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4〕。

熊咆龍吟殷岩泉〔15〕,慄深林兮驚層巔〔16〕。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17〕。

列缺霹靂〔18〕,丘巒崩摧〔19〕。

洞天石扉〔20〕,訇然中開〔21〕。

青冥浩蕩不見底〔22〕,日月照耀金銀台〔23〕。

霓為衣兮風為馬〔24〕,

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25〕。

虎鼓瑟兮鸞回車〔26〕,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27〕,怳驚起而長嗟〔28〕。

惟覺時之枕席〔29〕,失向來之煙霞〔30〕。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31〕,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32〕,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

〔1〕此詩以寫夢中佳境留別友人,表達遭讒離京,意欲尋仙的憤懣。天姥(mǔ):山名。天姥山在今浙江天台、嵊縣和新昌之間,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十六福地,相傳是因聞天姥歌聲而得名。自六朝時起,天姥山就成為遊覽的勝地,並傳說曾有仙人居其中。吟:詩體名,是歌行體中的一種。此詩又題作《別東魯諸公》。

〔2〕海客:來自海上的人。瀛(yíng)洲:古代傳說東海中以蓬萊、方丈、瀛洲為海上三仙山,山中多居仙人。

〔3〕微茫:隱約迷離,形容海上煙霧飄渺、波濤天際的樣子。

〔4〕越人:指當地人。天姥山古屬越地。

〔5〕拔:超越。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合稱五嶽。掩:壓倒。赤城:山名。赤城山為仙霞嶺支脈,正與天姥山相對,據說山色皆赤,故稱赤城。

〔6〕“天台”二句:天台山雖高,但在天姥山麵前,卻像要向東南傾倒。上四句都是“越人語天姥”的內容。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天姥山東南麵。四萬八千丈,極言山之高。

〔7〕“我欲”二句:我聽了越人的話,夜間夢遊吳越之地,夢魂飛到鏡湖,見到湖中之月。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

〔8〕剡(shàn)溪:水名。即曹娥江上遊,在今浙江嵊縣。

〔9〕謝公:即謝靈運。他曾遊過天姥山,投宿剡溪。有《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10〕謝公屐(jī):據《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曾為登山專門製作了一種木屐,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世稱“謝公屐”。

〔11〕青雲梯:指陡峭的山石級。語本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12〕半壁:半山腰。

〔13〕天雞:《述異記》說桃都山上有大樹,樹上有天雞,日出照臨此樹,天雞就開始鳴叫,於是天下的雞都隨之報曉。

〔14〕暝(míng):昏黑。

〔15〕殷(yīn):震動。

〔16〕慄(lì):恐懼。巔:山頂。

〔17〕澹澹:水波閃動的樣子。

〔18〕列缺:閃電。霹靂:雷鳴。揚雄《羽獵賦》:“霹靂列缺,吐火施鞭。”

〔19〕丘巒:山峰。

〔20〕洞天:道家所謂神仙居處。石扉(fēi):石門。

〔21〕訇(hōng)然:轟然巨響。

〔22〕青冥:天空。

〔23〕金銀台:神仙宮闕。語本郭璞《遊仙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

〔24〕霓:彩虹。

〔25〕雲之君:指雲神。《楚辭·九歌》中有《雲中君》篇。

〔26〕鼓瑟:彈瑟。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鸞:仙鳥。

〔27〕魂悸以魄動:即魂魄悸動。悸,動。

〔28〕怳(huǎng):恍然。長嗟(jiē):長歎。

〔29〕覺時:醒來時。

〔30〕向來:剛才。

〔31〕白鹿:《楚辭·哀時命》有“浮雲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句,王逸注曰:“言已與仙人俱出……乘雲霧騎白鹿而遊戲也。”以後詩人詠遊仙時,白鹿即為遊仙坐騎。

〔32〕摧眉折腰:低頭哈腰。

金陵酒肆留別〔1〕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2〕。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3〕。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4〕。

【注釋】

〔1〕此詩是李白離開金陵,東遊揚州前留贈友人之作。金陵:今江蘇南京。酒肆:酒店。

〔2〕吳姬:指酒店侍女,因金陵古屬吳地,故稱吳姬。壓酒:取酒。釀就新酒,須壓酒槽取之,故稱壓酒。

〔3〕盡觴(shāng):幹杯。

〔4〕“請君”二句:請你問一問東流的江水,離別的情意與這水比起來,誰短誰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1〕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2〕。

蓬萊文章建安骨〔3〕,中間小謝又清發〔4〕。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5〕。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6〕。

【注釋】

〔1〕此詩是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州餞別族叔時所作,以謝朓比李雲,抒寫在世不稱意的苦悶。宣州:在今安徽宣城縣。謝朓:字玄暉,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時齊詩人。謝朓樓:謝朓任宣州太守時所建,又稱北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校書叔雲:李白族叔,名李雲,曾任秘書省校書郎。

〔2〕酣:暢飲。

〔3〕蓬萊文章建安骨:此為稱讚李雲的文章。蓬萊文章,此指李雲的文章。因李雲任秘書省校書郎,專事校訂圖書,故借蓬萊作比喻。蓬萊,《後漢書·竇章傳》記載,東漢學者稱朝廷藏書樓東觀為“蓬萊山”,因為傳說海上仙山蓬萊藏有“幽經秘籍”。此處借指李雲所在的秘書省。建安骨,建安風骨。漢末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所作詩文蒼勁剛健,史稱“建安風骨”。

〔4〕小謝:謝朓。後人把他與謝靈運並稱,稱謝靈運“大謝”,稱謝朓“小謝”。清發:清新秀發。此處是李白自比小謝。

〔5〕覽:通“攬”,摘取。

〔6〕散發:古人平時都束發戴帽,閑散時鬆開頭發,稱散發。後因其有不受冠冕拘束之意,引申出棄官歸隱之意。又因頭發披散零亂,便有了疏狂放縱的意味。扁(piān)舟:小船。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1〕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2〕,

平沙莽莽黃入天〔3〕。

輪台九月風夜吼〔4〕,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5〕,金山西見煙塵飛〔6〕,

漢家大將西出師〔7〕。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8〕,

風頭如刀麵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9〕,

幕中草檄硯水凝〔10〕。

虜騎聞之應膽懾〔11〕,料知短兵不敢接〔12〕,

車師西門佇獻捷〔13〕。

【注釋】

〔1〕此詩當作於天寶十三年(754)九月,極力鋪張自然環境的險惡以反襯大軍的一往無前。走馬川:地名,在北庭川,今新疆古爾班通古特。行:古詩體裁之一。封大夫:指封常清,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天寶年間任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瀚海軍使,調岑參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軍府駐輪台。因封常清曾任禦史大夫,故稱封大夫。西征:封常清於天寶十三年率軍對突厥西葉護阿布思叛軍餘部用兵,一月之內,受降而歸。

〔2〕雪海:山區名,為今新疆吉木薩爾南之天山,因常年雨雪,雪峰層疊,故稱雪海。

〔3〕莽莽:浩渺無邊的樣子。

〔4〕輪台:在今新疆庫車東。封常清駐軍於此,岑參亦常居於此。

〔5〕匈奴草黃馬正肥:據《漢書·匈奴傳》記載,秋天草黃馬肥時,匈奴人常侵漢境劫掠。

〔6〕金山:即阿爾泰山,在今新疆北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此指敵軍侵犯的方向。

〔7〕漢家大將:指封常清。

〔8〕戈相撥:指戈與鎧甲互相碰擊。

〔9〕五花連錢旋作冰:馬鬃和馬身上的雪與汗被冷風一吹很快凍成了冰。五花,即五花馬。唐人剪馬鬃成花狀,三瓣稱三花,五瓣稱五花。連錢,指馬身上斑駁如錢的花紋。旋,隨即。

〔10〕草檄:起草軍中征討文書。

〔11〕懾(shè):懼怕。

〔12〕料知短兵不敢接:敵人不敢短兵相接地戰鬥。短兵,指刀劍之類的短兵器。

〔13〕車師:古國名,唐時為北庭都護府治所北庭城。佇(zhù):站著等待。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1〕

——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2〕,輪台城北旄頭落〔3〕。

羽書昨夜過渠黎〔4〕,單於已在金山西〔5〕。

戍樓西望煙塵黑〔6〕,漢軍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7〕,平明吹笛大軍行〔8〕。

四邊伐鼓雪海湧〔9〕,三軍大呼陰山動〔10〕。

虜塞兵氣連雲屯〔11〕,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雲片闊〔12〕,沙口石凍馬蹄脫〔13〕。

亞相勤王甘苦辛〔14〕,誓將報主靜邊塵〔15〕。

古來青史誰不見〔16〕,今見功名勝古人。

【注釋】

〔1〕此詩與《走馬川行》作於同時,著重描寫漢師出征的聲威,希望封常清能名垂青史。全詩意氣昂揚。

〔2〕角:古時軍中的樂器。

〔3〕旄(máo)頭落:指胡兵敗亡。旄頭,星宿名,即“昴”,二十八星宿之一,為胡星。

〔4〕羽書:插有鳥羽的軍中緊急文書。渠黎:漢西域地名,在輪台東南。

〔5〕單(chán)於:匈奴君主稱單於。此處用以指敵軍。

〔6〕戍樓:屯兵駐防之城樓。煙塵黑:指烽火台上黑煙報警。

〔7〕擁旄:唐時節度使擁旄節,得以專製軍事。此即謂指揮之意。旄,竿頂用旄牛尾為飾的旗,是古時派遣使臣或委任為將的標記。

〔8〕平明:天剛亮。

〔9〕伐鼓:擊鼓。對敵軍衝殺時以擊鼓為號。

〔10〕陰山:山名,此指天山。

〔11〕虜塞:敵軍營壘。

〔12〕劍河:唐時西域水名,在今葉尼塞河上遊。

〔13〕沙口:地名。其地在西北邊塞外。

〔14〕亞相:漢製以禦史大夫位上卿,稱亞相。此指封常清。勤王:為王事而勞。

〔15〕靜邊塵:使邊境平安無事。

〔16〕青史:即史冊。古時削青竹為簡以記事,故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2〕,胡天八月即飛雪〔3〕。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4〕。

將軍角弓不得控〔5〕,都護鐵衣冷猶著〔6〕。

瀚海闌幹百丈冰〔7〕,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8〕,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9〕,風掣紅旗凍不翻〔10〕。

輪台東門送君去〔11〕,去時雪滿天山路〔12〕。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1〕此詩與《輪台歌》作於同時,描寫邊地八月飛雪的奇麗景象,抒發送別武判官的無盡離思。白雪歌:樂府琴曲有《白雪歌》。判官:官名。唐時節度使、觀察使下掌書記之官吏。武判官:其人不詳。

〔2〕白草:因西域牧草秋天變白,故稱。

〔3〕胡天:此處指西域的氣候。

〔4〕衾(qīn):被子。

〔5〕角弓:以獸角為裝飾的硬弓。控:拉弦。

〔6〕都護:官名。唐時曾設安西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有大都護,管理行政事務。鐵衣:護身鐵甲衣。著:穿。

〔7〕瀚海:即大沙漠。闌幹:猶言縱橫交錯的樣子。

〔8〕中軍:主帥所在的軍營。此指主帥營帳。

〔9〕轅門:軍營之門。

〔10〕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紅旗因被冰雪凍住,風吹也不能使它拂動。掣,拽動。

〔11〕輪台:輪台縣,北庭都護府治所。

〔12〕天山:唐時稱伊州、西州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1〕

——杜甫

國初已來畫鞍馬〔2〕,神妙獨數江都王〔3〕。

將軍得名三十載〔4〕,人間又見真乘黃〔5〕。

曾貌先帝照夜白〔6〕,龍池十日飛霹靂〔7〕。

內府殷紅馬腦盤,婕妤傳詔才人索〔8〕。

盤賜將軍拜舞歸,輕紈細綺相追飛〔9〕。

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10〕。

昔日太宗拳毛〔11〕,

近日郭家獅子花〔12〕。

今之新圖有二馬〔13〕,複令識者久歎嗟。

此皆騎戰一敵萬〔14〕,縞素漠漠開風沙〔15〕。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16〕。

霜蹄蹴踏長楸間〔17〕,馬官廝養森成列〔18〕。

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19〕。

借問苦心愛者誰,後有韋諷前支遁〔20〕。

憶昔巡幸新豐宮〔21〕,翠華拂天來向東〔22〕。

騰驤磊落三萬匹〔23〕,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24〕,無複射蛟江水中〔25〕。

君不見金粟堆前鬆柏裏〔26〕,

龍媒去盡鳥呼風〔27〕。

【注釋】

〔1〕廣德二年(764),杜甫在成都韋諷家見到曹霸《畫馬圖》,感之作此詩。韋諷錄事:韋諷,杜甫之友,時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錄事,其宅在成都。曹將軍:即曹霸,是三國魏著名畫家曹髦之後。天寶間官左武衛將軍,玄宗每命其畫禦馬及功臣。安史之亂後,流落到四川。

〔2〕國初已來:大唐開國以來。

〔3〕江都王:指江都王李緒,唐太宗李世民之侄,以畫馬而著名。

〔4〕將軍:指曹霸。

〔5〕人間又見真乘黃:傳說中的神馬,現在真的出現了。乘黃,古代傳說中的神馬。

〔6〕貌:描畫。先帝:此指唐玄宗李隆基。照夜白:玄宗禦馬名。

〔7〕龍池十日飛霹靂:古時以龍比喻神馬。此用以比喻曹霸所畫之馬如龍在池中騰躍飛舞,響聲如雷。霹靂,疾雷聲。

〔8〕“內府”二句:妃嬪們奉玄宗之詔,向內府索取馬腦盤。內府,皇宮中的庫房。殷(yān)紅,紫紅色。馬腦盤,瑪瑙所製的盤子。婕妤(jiéyú)、才人,皆為唐代宮中女官官名。

〔9〕“盤賜”二句:曹霸拿著皇帝賜的馬腦盤回家,而皇親貴戚又紛紛贈他絲織品以求畫。拜舞,臣子拜見皇帝之禮儀。輕紈細綺,指精致名貴的絲織品。

〔10〕屏障:屏風。

〔11〕拳毛(guā):太宗“六駿”其五,名拳毛。

〔12〕郭家獅子花:據蘇鶚《杜陽雜編》記載,郭子儀敗吐蕃收複長安後,唐代宗曾把禦馬九花虯、獅子驄贈給郭子儀。獅子花即獅子驄。

〔13〕新圖:指所見之《畫馬圖》。

〔14〕騎戰:騎馬作戰。一作“戰騎”。

〔15〕縞素:指白色的畫絹。漠漠開風沙:指畫中二馬似在大漠風沙中奔來。

〔16〕“其餘”二句:畫中其餘七匹也與眾不同,遠遠望去,如同寒空中煙雪滾動飛舞。迥(jiǒng),遠。

〔17〕霜蹄:白蹄。《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長楸間:指大路間。長楸,古人種楸樹於道路兩邊。

〔18〕廝養:飼養馬的役卒。

〔19〕“可憐”二句:九匹馬神奇雄健,互相顧盼,氣質清高,沉靜穩健。可憐,可愛。

〔20〕支遁:東晉名僧,字道林。《世說新語·言語》記載:“支道林嚐養馬數匹。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耳。’”

〔21〕新豐宮:即指驪山華清宮。

〔22〕翠華:皇帝出行時的儀仗。

〔23〕騰驤(xiāng):跳躍,奔馳。磊落:形容眾多。

〔24〕獻寶朝河宗:據《穆天子傳》卷一記載,穆天子西征至陽紆之山,河宗伯與天子披圖視典,用觀寶器。後穆天子自此歸而升天。此暗喻唐玄宗之死。據《舊唐書·肅宗本紀》記載,上元二年(761)楚州刺史崔侁向唐玄宗獻寶玉,後一天玄宗即去世。

〔25〕射蛟江水中:《漢書·武帝本紀》記載,元封五年,漢武帝親自在潯陽江中射蛟,獲之。此句說唐玄宗再不能巡遊了。

〔26〕金粟堆:玄宗墓葬泰陵,位於今陝西蒲城金粟山。

〔27〕龍媒:《漢書·禮樂誌》有“天馬來,龍之媒”的說法。後稱良馬為龍媒。

贈曹將軍霸〔1〕

——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2〕,於今為庶為清門〔3〕。

英雄割據今已矣〔4〕,文彩風流今尚存〔5〕。

學書初學衛夫人〔6〕,但恨無過王右軍〔7〕。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8〕。

開元之中常引見〔9〕,承恩數上南熏殿〔10〕。

淩煙功臣少顏色〔11〕,將軍下筆開生麵〔12〕。

良相頭上進賢冠〔13〕,猛將腰間大羽箭〔14〕。

褒公鄂公毛發動〔15〕,英姿颯爽來酣戰。

先帝天馬玉花驄〔16〕,畫工如山貌不同〔17〕。

是日牽來赤墀下〔18〕,迥立閶闔生長風〔19〕。

詔謂將軍拂絹素〔20〕,意匠慘澹經營中〔21〕。

斯須九重真龍出〔22〕,一洗萬古凡馬空〔23〕。

玉花卻在禦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24〕。

至尊含笑催賜金〔25〕,圉人太仆皆惆悵〔26〕。

弟子韓幹早入室〔27〕,亦能畫馬窮殊相〔28〕。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29〕。

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30〕。

即今飄泊幹戈際〔31〕,屢貌尋常行路人〔32〕。

途窮反遭俗眼白〔33〕,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34〕。

【注釋】

〔1〕此詩作於廣德二年(764),綜括曹霸一生的榮辱沉浮。全詩共四十句,每八句一換韻,韻隨意轉,平仄相間,是杜甫七言古詩的創格。丹青:丹砂、靛青等紅綠顏料,後代指繪畫。引:詩體名。

〔2〕將軍:指曹霸。魏武:魏武帝曹操。因曹髦為曹操曾孫,曹霸又為曹髦之後,故稱曹霸為魏武之子孫。

〔3〕庶:庶人,平民。曹霸在玄宗末年獲罪,被貶為庶人。清門:寒門,即平民。

〔4〕英雄割據:指曹操在東漢末年與群雄爭霸,建立魏國,稱雄一方。已:止,去。

〔5〕文彩風流今尚存:曹霸能繼承祖先的流風餘韻。文彩風流,指曹操父子能詩擅文。

〔6〕學書:學習書法。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師從她學書法。

〔7〕過:超越。王右軍:王羲之,字逸少,書法家。曾官右軍將軍,其書法為古今之冠。

〔8〕“丹青”二句:曹霸專心繪畫,不慕富貴。不知老將至,用《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之意。此句化用《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之意。

〔9〕開元之中:指唐玄宗開元年間。

〔10〕承恩:被皇帝召見。數(shuò):多次。南熏殿:在唐皇宮興慶宮內。

〔11〕淩煙功臣:唐貞觀十七年(643),太宗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於淩煙閣中,褒崇勳德。少顏色:指畫像色彩暗淡。

〔12〕開生麵:指曹霸重畫功臣像,又創了新的意境。

〔13〕進賢冠:古時文臣儒士所戴之禮帽,為黑布做成。

〔14〕大羽箭:一種四羽大杆長箭,為唐太宗所創製。

〔15〕褒公:褒國公段誌立。鄂公:鄂國公尉遲敬德。

〔16〕先帝:指唐玄宗。玉花驄:唐玄宗所乘名馬。

〔17〕畫工如山:形容畫工之多。貌不同:指所畫各自不同,都不能逼真神似。貌,描繪。

〔18〕赤墀(chí):即“丹墀”,宮內塗成紅色的台階。

〔19〕迥立:昂首挺立。閶闔(chāng hé):天宮之門,此指宮殿大門。生長風:形容馬之神駿。

〔20〕詔:皇帝下令。絹素:白絹。

〔21〕意匠:構思之意。慘澹經營:煞費苦心之意。

〔22〕斯須:一會兒。九重真龍:意指真正的禦馬。九重,本指九重天,此指皇宮。語本《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真龍,古稱八尺馬為龍。此謂良馬。

〔23〕一洗萬古凡馬空:意謂此畫的神馬一出,萬古以來所畫的平庸之馬都被一掃而空。

〔24〕“玉花”二句:此畫掛起來,就好像真的玉花驄立於禦榻之上,與庭前的活馬相對而立,似乎難辨真假。玉花,玉花驄。卻,反。屹,屹立。

〔25〕至尊:皇帝。

〔26〕圉(yǔ)人:養馬人。太仆:執掌皇帝車馬官。

〔27〕韓幹:畫家,唐玄宗時官至太府寺丞,最擅畫馬。初師曹霸,後獨創一派。入室:弟子得老師真傳,稱入室。

〔28〕窮殊相:畫盡其形、其相、其態,即曲盡其妙之意。

〔29〕“幹惟”二句:以韓幹襯托曹霸。畫肉不畫骨,指韓幹畫馬過於肥大。驊騮,周穆王八駿之中有名驊騮,此泛稱駿馬。氣凋喪,指馬沒有了神氣。

〔30〕佳士:道德高尚且氣質不凡的人稱佳士。寫真:畫人像。

〔31〕幹戈際:指戰亂時代。

〔32〕貌:描畫。

〔33〕俗眼白:遭世俗之人的輕視。《晉書·阮籍傳》:“籍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母終,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此處即用此典。

〔34〕“但看”二句:看來自古負盛名之人,往往都被窮愁失意所困擾。坎壈(kǎn lǎn),貧困失意。

寄韓諫議注〔1〕

——杜甫

今我不樂思嶽陽〔2〕,身欲奮飛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3〕,濯足洞庭望八荒〔4〕。

鴻飛冥冥日月白〔5〕,青楓葉赤天雨霜〔6〕。

玉京群帝集北鬥〔7〕,或騎麒麟翳鳳凰〔8〕。

芙蓉旌旗煙霧落〔9〕,影動倒景搖瀟湘〔10〕。

星宮之君醉瓊漿〔11〕,羽人稀少不在旁〔12〕。

似聞昨者赤鬆子〔13〕,恐是漢代韓張良〔14〕。

昔隨劉氏定長安〔15〕,帷幄未改神慘傷〔16〕。

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17〕。

周南留滯古所惜〔18〕,南極老人應壽昌〔19〕。

美人胡為隔秋水〔20〕,焉得置之貢玉堂〔21〕。

【注釋】

〔1〕此詩似作於唐代宗大曆年間,以遊仙體規勸去官退隱的韓注能重新出山。韓諫議注:韓注,其人不詳,似為楚人。諫議,官名,掌侍從規諫。

〔2〕嶽陽:地名,今屬湖南嶽陽。

〔3〕美人:古人多用以比喻君子,此指韓注。娟娟:美好的樣子。隔秋水:暗用《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比喻韓注去官隱居。

〔4〕濯(zhuó)足:洗腳。語本《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此指韓注棄世隱居。八荒:四麵八方。

〔5〕鴻飛冥冥:冥冥,指遠空。比喻韓注已歸隱。

〔6〕“青楓”以上四句:杜甫懷念已歸隱於洞庭湖的韓注。

〔7〕玉京:玉京山,道家所說元始天尊所在的天之中心。群帝:眾仙人。北鬥:北鬥星座。

〔8〕或:有的。翳(yì):本意為掩蔽。此引申作“跨坐”之意。

〔9〕芙蓉旌旗:指仙人所用儀仗。

〔10〕影動倒景搖瀟湘:天上群仙畢集,其影倒映於瀟湘水中。瀟湘,瀟水、湘水,在今湖南。

〔11〕星宮:天宮。瓊漿:仙人所飲之酒。

〔12〕“羽人”以上六句:比喻朝廷中權貴近臣紛紛集於皇帝身邊沽名釣譽,而韓注卻已遁世隱居,不在朝廷出謀劃策。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13〕昨者:以前的那個。赤鬆子:仙人,傳說神農時為雨師,常至西王母身邊。

〔14〕韓張良:張良字子房,韓國人,輔佐劉邦平天下,立漢朝,封留侯。後辟穀,從赤鬆子遊。

〔15〕定長安:指張良佐劉邦定都長安。

〔16〕帷幄:《漢書·張良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子房功也。”帷幄原指幕帳,後用指大臣決策之地。

〔17〕“色難(nàn)”以上四句:大意是,杜甫把韓注比作韓人張良,說他雖然曾隨皇帝開國定鼎,有功朝廷,後目睹政治腐敗,雖諫國之忠未改變,但內心已慘然傷痛了。對國家成敗哪敢坐視不理,但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如同食飲腥臭腐爛之食,實違本心,還不如歸隱山林,潔身自好。色難,(臉上)有難色。餐楓香,比喻歸隱山林。楓香,道家用以合藥之物。

〔18〕周南留滯:見《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周南,洛陽的古稱。此典比喻不能為國家出力。

〔19〕南極老人應壽昌:把韓注比作南極老人星,期望他的出現能使政治清明。南極老人,星名,即老人星。《晉書》:“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於丙,秋分之夕沒於丁。見則治平,主壽昌。”

〔20〕胡為:為什麽。

〔21〕“焉得”以上四句:不能為國出力自古就讓人可惜,韓注你還是應該複出,濟世匡君;你為什麽還隱居山林,怎樣才能把你安置於朝廷呢?這裏是表達杜甫的期望。貢,獻。玉堂,即指漢之未央宮,此用指朝廷。

古柏行〔1〕

——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2〕,柯如青銅根如石〔3〕。

霜皮溜雨四十圍〔4〕,黛色參天二千尺〔5〕。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6〕。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7〕。

憶昨路繞錦亭東〔8〕,先主武侯同閟宮〔9〕。

崔嵬枝幹郊原古〔10〕,窈窕丹青戶牖空〔11〕。

落落盤踞雖得地〔12〕,冥冥孤高多烈風〔13〕。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14〕。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15〕。

不露文章世已驚〔16〕,未辭翦伐誰能送〔17〕。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曾經宿鸞鳳〔18〕。

誌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注釋】

〔1〕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以古柏禮讚追念孔明,亦以自喻自傷。古柏:指夔州(今重慶奉節)諸葛廟前的古柏。

〔2〕孔明廟:諸葛孔明廟有三處;一在定軍山(今陝西勉縣);一在成都,為武侯祠,附劉備廟中;一在夔州,與劉備廟分立。此指夔州孔明廟。

〔3〕柯:枝幹。

〔4〕霜皮溜雨:樹皮白而光滑。四十圍:極言其粗。圍,合抱曰圍。

〔5〕黛色:青黑色。二千尺:極言其高。

〔6〕“君臣”二句:劉備、孔明君臣遇合,有德於民,人們懷念他們因而對樹木更加愛惜。與時,因時。際會,遇合。此處用召伯甘棠之典。《左傳·定公九年》:“《詩》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7〕“雲來”二句:白天雲來,雲氣與巫峽相接;夜晚月出,寒氣來自雪山。此處形容柏樹氣象。雪山,岷山主峰,在四川鬆潘。

〔8〕路繞錦亭東:因武侯祠在草堂東麵,故去武侯祠必繞道而行。錦亭,杜甫在成都的草堂有亭,因草堂近錦江,故稱錦亭。

〔9〕閟(bì)宮:神宮,指祠廟。

〔10〕崔嵬:高大的樣子。

〔11〕窈窕(yǎotiǎo):幽深的樣子。丹青:繪畫。

〔12〕落落:指樹獨立挺拔的樣子。盤踞:語自《西京雜記》載中山王《文木賦》:“或如龍盤虎踞。”此指古柏雄壯。得地:得其所在。

〔13〕冥冥:高空深遠的樣子。

〔14〕“扶持”二句:古柏經烈風而長存,自是神明著意扶持;其挺拔正直,是因為造物主賦予它力量。神明力、造化功,皆指自然的力量。

〔15〕萬牛回首丘山重:語自鮑照詩:“丘山不可勝。”此言古柏重如丘山,萬牛也拉不動。

〔16〕不露文章:指古柏不炫耀自己的花紋之美。文章,指古柏華美的花紋。

〔17〕未辭翦伐誰能送:古柏雖不避砍伐,可又有誰能采送。比喻棟梁之材雖想為世所用,但無人引薦。

〔18〕“苦心”二句:古柏的根莖雖難免遭螻蟻侵害,但其枝葉上曾有鸞鳳棲宿過。苦心,柏心味苦。螻蟻,螻蛄螞蟻,喻小人。鸞鳳,鸞鳥鳳凰,喻賢人。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1〕

——杜甫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2〕,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3〕,壯其蔚跂〔4〕。問其所師,曰:“餘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5〕,餘尚童稚〔6〕,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7〕,瀏漓頓挫,獨出冠時〔8〕。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9〕,洎外供奉〔10〕,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11〕,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餘白首〔12〕,今茲弟子,亦匪盛顏〔13〕。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14〕。撫事慷慨〔15〕,聊為《劍器行》〔16〕。往者吳人張旭〔17〕,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18〕,自此草書長進〔19〕。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20〕。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21〕,天地為之久低昂〔22〕。

㸌如羿射九日落〔23〕,矯如群帝驂龍翔〔24〕。

來如雷霆收震怒〔25〕,罷如江海凝清光〔26〕。

絳唇珠袖兩寂寞〔27〕,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28〕,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29〕,感時撫事增惋傷〔30〕。

先帝侍女八千人〔31〕,公孫劍器初第一〔32〕。

五十年間似反掌〔33〕,風塵澒洞昏王室〔34〕。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35〕。

金粟堆前木已拱〔36〕,瞿塘石城草蕭瑟〔37〕。

玳弦急管曲複終〔38〕,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39〕。

【注釋】

〔1〕此詩是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觀劍器舞時“感時撫事”之作。公孫大娘:開元年間著名的舞蹈藝人,能為《鄰裏曲》、《西河劍器渾脫》等舞。劍器:唐代“健舞”之一,屬“武舞”,舞者穿戎裝,執劍。

〔2〕夔(kuí)府:貞觀十四年(640),夔州曾設督府,故夔州又稱夔府,在今重慶奉節。別駕:官名,刺史佐官。元持:人名,其人不詳。

〔3〕臨潁:在今河南臨潁縣。

〔4〕蔚跂(qǐ):形容其舞姿矯健淩厲。

〔5〕開元三載:“三”一作“五”。

〔6〕童稚:年幼。開元三載(715)時杜甫四歲;開元五載(717)時為六歲。

〔7〕郾城:在今河南郾城縣。渾脫(tuó):原指一種帽子。唐太宗時,趙國公長孫無忌用烏羊毛做成渾脫氈帽,人多效之,稱“趙公渾脫”。後演變成舞,也屬“武舞”。

〔8〕冠時:冠絕一時。

〔9〕高頭:前頭,指在皇帝跟前。宜春、梨園:指唐玄宗時設於宮內的皇家歌舞班子。伎坊:教坊,或稱“內供奉”,教演音樂歌舞的機構。《雍錄》卷九記載:“開元二年,置教坊於蓬萊宮,上自教法曲,謂之梨園子弟……至天寶中,即東宮置宜春北苑,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

〔10〕洎(jì):及。外供奉:設於宮外的外教坊。

〔11〕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號。

〔12〕“玉貌”二句:想起當年公孫大娘容貌美麗、衣著華豔,今已不在,何況我也白頭了呢?

〔13〕“今茲”二句:現在這個弟子也不年輕了。盛顏,容貌年輕。

〔14〕“既辨”二句:既然明白了她的師承,那她的舞技與公孫大娘也沒有差別。波瀾莫二,指一脈相承。

〔15〕撫事:回憶往事。

〔16〕聊:姑且。

〔17〕張旭:唐代書法家,最善草書,有“草聖”之名。

〔18〕數(shuò):多次。鄴縣:地名,在今河南安陽。西河劍器:劍器舞中的一種。

〔19〕草書長進:草書書法大有進步。

〔20〕“豪蕩”二句:張旭的書法從公孫大娘那裏受到感染,則公孫大娘的舞技就可想見了。

〔21〕觀者如山:指觀眾眾多。色沮喪:失色之意。

〔22〕低昂:起伏動蕩。

〔23〕㸌(huò):閃光貌。羿射九日:傳說帝堯時,天上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後堯命羿射落九日。

〔24〕矯:飛騰貌。群帝:天上眾仙。驂(cān)龍翔:駕龍飛翔。

〔25〕來:指上場。雷霆:指鼓聲如雷鳴。

〔26〕罷:指下場。清光:指劍閃寒光。

〔27〕絳唇珠袖兩寂寞:公孫大娘人與舞都亡逝了。絳唇,紅唇。此指公孫大娘其人。珠袖,此指舞蹈。

〔28〕臨潁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白帝城,在夔州。

〔29〕既有以:有根由,即序中所說“既辨其由來”。

〔30〕感時撫事:感於今事,追憶往昔。

〔31〕先帝:指唐玄宗。

〔32〕初:本。

〔33〕五十年間:指自開元三載至大曆二年,其間有五十餘年。似反掌:形容歲月迅速流逝。

〔34〕風塵澒(hòng)洞:指安史之亂。澒洞,形容彌漫無際。

〔35〕女樂餘姿:指李十二娘的舞姿有開元歌舞的神韻。寒日:杜甫觀舞作詩正值十月。

〔36〕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陝西蒲城東北,唐玄宗陵泰陵即在山上。木已拱:墓前所栽種之樹已有合抱一般粗了。

〔37〕瞿塘石城:即白帝城。夔州近瞿塘峽。

〔38〕玳弦:玳瑁製的弦樂器。急管:節奏急促的管樂之聲。

〔39〕“老夫”二句:離開元持宅,我不知該往何處去,腳上生繭走不快,可仍像在荒山行路一樣,擔心走得太快。這裏比喻戀戀不忍離去。老夫,杜甫自指。

並序〔1〕

——元結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2〕,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3〕,使舫載之〔4〕,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5〕,諸子環洞庭而坐〔6〕,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7〕。

石魚湖,似洞庭,

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8〕,水為沼〔9〕,

酒徒曆曆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10〕。

我持長瓢坐巴丘〔11〕,酌飲四座以散愁。

【注釋】

〔1〕此詩極寫酒興之豪,放浪之中實有苦衷。石魚湖:在今湖南道縣東,因湖中有大石,狀如遊魚而得名。元結任道州刺史時,常到石魚湖飲酒賦詩。其《石魚湖上作》詩序雲:“潓泉南山,有獨石在水中,狀如遊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人堪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回流,乃命湖曰‘石魚湖’。”

〔2〕漫叟:元結之自號。

〔3〕引臂:伸臂。向魚取酒:在石魚上有凹處,可以貯酒,故稱。

〔4〕舫:小船。石魚湖上,水繞石魚回流,故飲酒時,用小船載酒,繞石而行,遍飲同遊之人。

〔5〕疑:就好像。巴丘:即巴陵,洞庭湖岸邊山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6〕洞庭:此指洞庭湖(一說指石魚湖)。

〔7〕長(zhǎng):助興之意。

〔8〕樽:酒器的一種。

〔9〕沼:即池,此指酒池。

〔10〕廢:阻止。

〔11〕長瓢:長柄的舀酒器。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今屬河北),故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當過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監察禦史。因上疏觸怒權貴,被貶為陽山令。元和元年(806)召為國子博士,曆任都官員外郎、比部郎中、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職。十四年(819)因諫迎佛骨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後,征為國子祭酒,曆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長慶四年(824)卒。世稱“韓吏部”或“韓文公”。

韓愈是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袖,也是當時的文壇盟主,其古文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詩歌吸收古文的章法、句式,“以文為詩”(《後山詩話》引蘇軾語),因而表現出“騁駕氣勢,嶄絕崛強”(高棅《唐詩品匯》)的特色。張戒評曰:“退之詩大抵才氣有餘,故能擒能縱,顛倒崛奇,無施不可。放之則如長江大河,瀾翻洶湧。滾滾不窮;收之則藏形匿影,乍出乍沒,姿態橫生,變怪百出。”(《歲寒堂詩話》)同時,為了出奇製勝、別開生麵,韓愈詩喜用險韻、奇字、古句、方言,錢良擇評曰:“唐自李杜崛起,盡翻六朝窠臼,文章能事已盡,無可變化矣。昌黎生其後,乃盡廢前人之法,而創為奇辟拙拗之語,遂開千古未有之麵目。”(《唐音審體》)所以蘇軾認為“詩格之變自退之始”(《王直方詩話》引)。方東樹評韓詩“筆力強,造語奇,取境闊,蓄勢遠,用法變化而深嚴”,可謂概括了其特點。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及《外集》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十卷。

山石〔1〕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2〕,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3〕。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4〕。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5〕。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6〕。

天明獨去無道路〔7〕,出入高下窮煙霏〔8〕。

山紅澗碧紛爛漫〔9〕,時見鬆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侷促為人〔10〕。

嗟哉吾黨二三子〔11〕,安得至老不更歸〔12〕。

【注釋】

〔1〕此詩作於貞元十七年(801)韓愈在洛陽惠林寺時,描寫遊山寺的所遇、所見、所聞、所感。

〔2〕犖(luò)確:險峻不平的樣子。微:狹窄。

〔3〕支子:即梔子,夏天開白花。

〔4〕稀:模糊,少見。

〔5〕疏糲(lì):糙米飯。

〔6〕扉:門。

〔7〕無道路:意指隨處閑走,不擇路徑。

〔8〕煙霏(fēi):指雲霧。

〔9〕山紅:指山花紅豔。澗碧:指澗水碧綠。

〔10〕侷促:約束之意。為人(jī):形容被人所控製。,馬絡頭。

〔11〕吾黨二三子:意謂我的幾個誌趣相投的朋友。吾黨,語出《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簡狂。”二三子,語出《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乎?”

〔12〕不更歸:即再不歸。更,再。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1〕

——韓愈

纖雲四卷天無河〔2〕,清風吹空月舒波〔3〕。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4〕。

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5〕,蛟龍出沒猩鼯號〔6〕。

十生九死到官所〔7〕,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8〕,海氣濕蟄熏腥臊〔9〕。

昨者州前捶大鼓〔10〕,嗣皇繼聖登夔皋〔11〕。

赦書一日行千裏,罪從大辟皆除死〔12〕。

遷者追回流者還〔13〕,滌瑕蕩垢清朝班〔14〕。

州家申名使家抑〔15〕,坎軻隻得移荊蠻〔16〕。

判司卑官不堪說〔17〕,未免捶楚塵埃間〔18〕。

同時流輩多上道〔19〕,天路幽險難追攀〔20〕。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21〕。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22〕。

【注釋】

〔1〕貞元十九年(803),韓愈和張署因進諫觸怒德宗,同遭貶斥。韓愈為陽山令,張署為臨武令。二十一年(805),順宗即位大赦,二人到郴州(今屬湖南)待命,卻又遭湖南觀察使楊憑的壓製,未得調任。此詩就作於這一年的中秋節,敘寫張功曹從被貶到赦回所受的艱難困苦,以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張功曹:即張署,河間(今屬河北)人。

〔2〕河:銀河。

〔3〕月舒波:月光向四麵舒展。

〔4〕屬(zhǔ):勸酒。

〔5〕洞庭:洞庭湖。九疑:即蒼梧山,在今湖南寧遠境。

〔6〕猩:猩猩。鼯(wú):鼯鼠。

〔7〕官所:指張署被貶地臨武。

〔8〕藥:此指蠱毒。

〔9〕濕蟄:潮濕。

〔10〕昨者:以前。捶大鼓:唐時,凡頒大赦令時,要在衙門前擊鼓聚眾。

〔11〕嗣皇:指唐憲宗。繼聖:即皇帝位。登夔(kuí)皋(gāo):此處比喻任用賢能。登,進用。夔皋,指舜帝時的賢臣夔和皋陶。

〔12〕大辟(pì):死刑。除死:免死。

〔13〕遷者:貶謫之官。流者:流放之人。

〔14〕滌瑕蕩垢清朝班:即清除積弊,清理朝政之意。

〔15〕州家:指州刺史。申名:向上申報姓名。使家:指觀察使。抑:壓製。

〔16〕坎軻:困頓失意。移荊蠻:指遷調到江陵為官。荊蠻,指江陵(今屬湖北)。

〔17〕判司:諸曹參軍的統稱。卑官:地位低下的小官。當時韓愈被調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張署為功曹參軍。

〔18〕捶楚:鞭打。諸曹參軍官輕人賤,有過失甚至會遭鞭打。

〔19〕同時流輩:此指一同被貶的人。上道:去京城。

〔20〕天路:指進身朝廷之路。

〔21〕殊科:不同類。

〔22〕明:指明月。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1〕

——韓愈

五嶽祭秩皆三公〔2〕,四方環鎮嵩當中〔3〕。

火維地荒足妖怪〔4〕,天假神柄專其雄〔5〕。

噴雲泄霧藏半腹〔6〕,雖有絕頂誰能窮〔7〕。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8〕。

須臾靜掃眾峰出〔9〕,仰見突兀撐青空〔10〕。

紫蓋連延接天柱〔11〕,石廩騰擲堆祝融〔12〕。

森然魄動下馬拜,鬆柏一徑趨靈宮〔13〕。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14〕,欲以菲薄明其衷〔15〕。

廟令老人識神意〔16〕,睢盱偵伺能鞠躬〔17〕,

手持杯珓導我擲〔18〕,雲此最吉餘難同〔19〕。

竄逐蠻荒幸不死〔20〕,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21〕。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朣朦〔22〕。

猿鳴鍾動不知曙〔23〕,杲杲寒日生於東〔24〕。

【注釋】

〔1〕此詩是韓愈在永貞元年(805)八月從貶所陽山北還,過衡山時所作,敘寫謁祭衡山,占卜吉凶並投宿廟中,憤世嫉俗之慨溢於其中。謁:拜見。衡嶽廟:在衡山,今湖南衡山西。

〔2〕五嶽祭秩皆三公:祭祀五嶽,要參照祭三公的等級來致祭。五嶽,為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祭秩,祭祀的等級。三公,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用以指稱最尊貴的官位。

〔3〕嵩當中:指中嶽嵩山為中心。

〔4〕火維:此指南方。古代以五行為屬五方,火屬南方。地荒:荒遠之地。足:多。

〔5〕假:授予。柄:權力。

〔6〕半腹:半山腰。

〔7〕窮:此為“到頭”的意思。

〔8〕正直:指衡山之神。《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9〕靜掃:指雲霧被靜靜地吹散。

〔10〕突兀:高聳突起的樣子。

〔11〕紫蓋、天柱:山峰名。

〔12〕石廩、祝融:山峰名。衡山最高峰有五座,為芙蓉、紫蓋、石廩、天柱、祝融。騰擲:騰躍起伏。

〔13〕一徑:一條路。靈宮:神宮。

〔14〕升階:登上台階。傴僂(yǔlǚ):曲身彎腰,以示敬意。薦:進獻。脯:幹肉。

〔15〕菲薄:此指祭品。謙詞。明其衷:表明內心的誠敬之意。

〔16〕廟令:管理嶽廟的官,稱廟令。

〔17〕睢盱(suīxū):凝視之意。偵伺:觀察。

〔18〕杯珓:也作“杯教”,占卜用品,形似蚌殼,兩片。占卜時,向空中擲出,落地後視其俯仰,以卜吉凶。

〔19〕餘難同:其他占卜的結果都難以相比。

〔20〕竄逐蠻荒:指韓愈被貶陽山事。

〔21〕福:賜福。難為功:難以成功。

〔22〕朣朦:朦朧不明的樣子。

〔23〕曙:天明。

〔24〕杲杲(gǎo):形容日光明亮。

石鼓歌〔1〕

——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2〕,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3〕,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陵遲四海沸〔4〕,宣王憤起揮天戈〔5〕。

大開明堂受朝賀〔6〕,諸侯劍佩鳴相磨〔7〕。

蒐於岐陽騁雄俊〔8〕,萬裏禽獸皆遮羅〔9〕。

鐫功勒成告萬世〔10〕,鑿石作鼓隳嵯峨〔11〕。

從臣才藝鹹第一〔12〕,揀選撰刻留山阿〔13〕。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㧑嗬〔14〕。

公從何處得紙本〔15〕,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16〕。

年深豈免有缺畫〔17〕,快劍斫斷生蛟鼉〔18〕。

鸞翔鳳翥眾仙下〔19〕,珊瑚碧樹交枝柯〔20〕。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21〕。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22〕。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23〕。

嗟餘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24〕。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25〕。

故人從軍在右輔〔26〕,為我度量掘臼科〔27〕。

濯冠沐浴告祭酒〔28〕,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29〕,十鼓隻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30〕,光價豈止百倍過〔31〕。

聖恩若許留太學〔32〕,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33〕,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角〔34〕,安置妥帖平不頗〔35〕。

大廈深簷與蓋覆,經曆久遠期無佗〔36〕。

中朝大官老於事〔37〕,詎肯感激徒媕娿〔38〕。

牧童敲火牛礪角〔39〕,誰複著手為摩挲〔40〕。

日銷月鑠就埋沒〔41〕,六年西顧空吟哦〔42〕。

羲之俗書趁姿媚〔43〕,數紙尚可博白鵝〔44〕。

繼周八代爭戰罷〔45〕,無人收拾理則那〔46〕。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47〕。

安能以此上論列〔48〕,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49〕。

【注釋】

〔1〕此詩作於元和六年(811)。敘寫石鼓的來曆、體勢和不幸遭遇,呼籲保護文物,昌明儒道。石鼓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因其刻於十塊鼓形大石而得名。它以大篆書體記敘遊獵之事。據歐陽修《集古錄》記載,石鼓文發現於岐陽,唐時引起文人們的關注。韓愈認為是周宣王之物。但據近代學者考證,實為秦刻石。今藏於北京故宮。杜甫、韋應物、蘇軾都寫過詠石鼓的詩篇,以杜詩為佳。

〔2〕張生:指張徹。

〔3〕少陵:即杜甫。謫仙:李白號謫仙。

〔4〕周綱:周朝的政治統治。陵遲:衰敗。

〔5〕宣王:周宣王姬靜,為周室中興之主。揮天戈:指宣王征討淮夷、玁狁事。

〔6〕明堂:古時天子接見諸侯、舉行祭祀之地,稱明堂。

〔7〕劍佩:劍上的玉佩。

〔8〕蒐(sōu)於岐陽:語出《左傳·昭公四年》:“成有岐陽之蒐。”即天子在岐陽打獵。韓愈認為石鼓文是記周宣王在岐陽打獵之事。蒐,狩獵。

〔9〕遮羅:圍捕。

〔10〕鐫功勒成:都是把功業刻在石頭上的意思。

〔11〕鑿石作鼓隳(huī)嵯峨:鑿毀高山作石鼓的意思。隳,毀壞。嵯峨,高峻的樣子。

〔12〕鹹:都。

〔13〕山阿(ē):泛指山陵。

〔14〕“鬼物”以上十二句:敘石鼓文之原委。㧑嗬(huīhē),維護喝叱。

〔15〕公:指張生。

〔16〕不類:不像。隸:隸書。蝌:蝌蚪文,即今所說的戰國文字。因其字體像蝌蚪,故名。

〔17〕缺畫:筆畫殘缺。

〔18〕快劍斫(zhuó)斷生蛟鼉(tuó):形容筆畫殘缺。斫,砍。蛟鼉,蛟龍。

〔19〕鸞翔鳳翥(zhù):龍飛鳳舞之意。翥,飛。

〔20〕枝柯:樹枝。

〔21〕“古鼎”以上四句:形容字體。古鼎躍水,典出《水經注·泗水》。相傳周顯王時九鼎沉於泗水,秦始皇時,派人入水求之,但龍齒咬斷繩索而不得。龍騰梭,典出《晉書·陶侃傳》。陶侃少時在雷澤捕魚,撈得一梭,掛在牆上,一會兒,梭化為龍,在雷雨中騰空而去。

〔22〕“陋儒”二句是說,《大雅》、《小雅》中有稱頌周宣王征伐事,但亦敘此事的石鼓文卻未見收入,實為眼光偏狹的陋儒所為。詩,指《詩經》。二雅,指《詩經》中的《大雅》、《小雅》。褊迫,偏狹。委蛇,莊嚴從容的樣子。

〔23〕“孔子”二句:孔子未到過秦地,未見過石鼓文,故而編定《詩經》遺漏了,這就像隻取星辰而遺漏日月一樣。掎摭(jǐzhí),采取。羲,羲和。古代神話中相傳羲和駕日。此借指太陽。娥,嫦娥。古代神話中嫦娥盜不死藥而奔月。此處借指月亮。

〔24〕滂沱:形容淚下如雨。

〔25〕元和:元和元年(806),韓愈被征召為國子博士。

〔26〕從軍在右輔:指為鳳翔節度府從事。右輔,漢時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唐時沿襲此稱。右輔即右扶風,在今陝西鳳翔。

〔27〕度量:設計。臼科:坑穴,指石鼓所埋之處。

〔28〕濯(zhuó):洗。祭酒:學官名,唐時為國子監的主管。當時鄭餘慶任此職,他曾把石鼓移至鳳翔。

〔29〕立致:馬上辦到。

〔30〕薦:進獻。郜鼎:《左傳·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納於太廟。”此處是把石鼓比作郜鼎。

〔31〕光價:猶聲價。

〔32〕聖恩:皇帝恩準。太學:古代大學,唐時屬國子監。

〔33〕觀經: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定六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天下學子都來觀看摹寫,以為定本。鴻都:漢靈帝光利元年(178),置鴻都門學士。鴻都門為國家藏書館。因二事皆靈帝時事,所以韓愈合而詠之。填咽:擁擠堵塞。

〔34〕節角:文字棱角。

〔35〕頗:歪斜。

〔36〕佗(tuó):通“他”,此指意外。

〔37〕老於事:處事老練世故。

〔38〕詎:怎,豈。感激:有所感受觸動。媕娿(ān’ē):沒有主見。

〔39〕牧童敲火牛礪角:指石鼓受到損壞。敲火,敲石取火。礪,磨。

〔40〕誰複著手為摩挲:是說又有誰來愛護石鼓。摩挲,撫摸。

〔41〕鑠(shuò):熔毀。就:歸於。

〔42〕六年:韓愈在元和元年為博士時就提議,至作詩時已經六年過去了。

〔43〕俗書:有兩說。一說俗為時俗之俗。王羲之書法,相對古大篆,為俗書。一說俗為淺俗之俗。王羲之寫字,偏旁多誤,隻以嫵媚清脫取悅於人。從詩意揣度,韓愈似有譏貶之意。

〔44〕數紙尚可博白鵝:此事出《晉書·王羲之傳》。羲之愛鵝,曾以所書《道德經》與山陰道士換鵝。

〔45〕八代:泛指秦漢以來諸朝。

〔46〕則那(nuò):又奈何。

〔47〕柄任儒術:重用儒士之意。崇丘軻:尊崇孔孟之學。丘,孔丘。軻,孟軻。

〔48〕論列:議論。

〔49〕其:將。蹉跎:虛度歲月。此為空費口舌之意。

漁翁〔1〕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2〕,曉汲清湘燃楚竹〔3〕。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4〕。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5〕。

【注釋】

〔1〕此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期間,以寫漁翁寫景,寄托超脫心緒。

〔2〕傍:靠。

〔3〕汲:打水。清湘:指湘江。楚竹:楚地之竹。因永州古屬楚國,故稱。

〔4〕欸(ǎi)乃:搖槳發出的聲音。唐時湘中有漁歌《欸乃曲》,有人也認為此處指船歌。

〔5〕無心雲相逐:語本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指任意飄蕩的雲。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居於下邽(今陝西渭南),生於鄭州新鄭縣(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登進士第,曆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京兆府戶曹參軍等職,為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因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凶手,遭當權者嫉恨,被貶為江州司馬。穆宗即位後,召為尚書司門員外郎。以後當過主客郎中、知製誥、中書舍人、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賓客等。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白居易晚年皈依佛教,吟詠自適,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白居易以詩著稱,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元和年間提倡新樂府,主張作詩“辭質而徑”、“言直而切”、“事核而實”、“體順而肆”(《新樂府序》),影響深遠。他的作品“自擅天然,貴在近俗”(蔡僚《西清詩話》),“看是平易,其實精純”(趙翼《甌北詩話》),“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他的七言古詩以《長恨歌》、《琵琶行》最著名。趙翼認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後世把白居易和元稹的這類七言長篇敘事歌行稱作“長慶體”(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張為《詩人主客圖》把白居易列為“廣大教化主”。胡應麟認為:“唐詩文至樂天,自別是一番境界、一種風流。”(《題白樂天集》)現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十九卷。

長恨歌〔1〕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2〕,禦宇多年求不得〔3〕。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4〕。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5〕。

春寒賜浴華清池〔6〕,溫泉水滑洗凝脂〔7〕。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8〕。

雲鬢花顏金步搖〔9〕,芙蓉帳暖度春宵〔10〕。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11〕,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12〕,可憐光彩生門戶〔13〕。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4〕。

驪宮高處入青雲〔15〕,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16〕。

漁陽鼙鼓動地來〔17〕,

驚破《霓裳羽衣曲》〔18〕。

九重城闕煙塵生〔19〕,千乘萬騎西南行〔20〕。

翠華搖搖行複止〔21〕,西出都門百餘裏〔22〕。

六軍不發無奈何〔23〕,宛轉蛾眉馬前死〔24〕。

花鈿委地無人收〔25〕,翠翹金雀玉搔頭〔26〕。

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27〕。

峨嵋山下少人行〔28〕,旌旗無光日色薄〔29〕。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30〕,夜雨聞鈴腸斷聲〔31〕。

天旋地轉回龍馭〔32〕,到此躊躇不能去〔33〕。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34〕。

君臣相顧盡沾衣〔35〕,東望都門信馬歸〔36〕。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37〕。

芙蓉如麵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38〕,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39〕,椒房阿監青娥老〔40〕。

夕殿螢飛思悄然〔41〕,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42〕。

鴛鴦瓦冷霜華重〔43〕,翡翠衾寒誰與共〔44〕?

悠悠生死別經年〔45〕,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46〕,能以精誠致魂魄〔47〕。

為感君王輾轉思〔48〕,遂教方士殷勤覓〔49〕。

排空馭氣奔如電〔50〕,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51〕,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52〕,其中綽約多仙子〔53〕。

中有一人字太真〔54〕,雪膚花貌參差是〔55〕。

金闕西廂叩玉扃〔56〕,轉教小玉報雙成〔57〕。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58〕。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59〕。

雲髻半偏新睡覺〔60〕,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61〕,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62〕,梨花一枝春帶雨〔63〕。

含情凝睇謝君王〔64〕,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絕〔65〕,蓬萊宮中日月長〔66〕。

回頭下望人寰處〔67〕,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68〕。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69〕。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70〕,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71〕,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72〕。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

【注釋】

〔1〕此詩作於元和元年(806),白居易時任盩厔縣尉。這是一首詠歎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的長篇敘事詩。

〔2〕漢皇:此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常以漢武帝指唐玄宗,又以武帝之寵李夫人喻玄宗之寵楊貴妃。傾國:據《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李夫人之兄)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意謂佳人美色能傾動全城、全國。後以“傾城”、“傾國”來比喻佳人美貌,或代稱美人。

〔3〕禦宇:治理天下。

〔4〕“一朝”以上四句:楊貴妃小名玉環,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之女。因父早死,養於叔父楊玄珪家。開元二十三年(735)封為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之妃。二十八年(740),玄宗命她出家為女道士,改名太真。天寶四年(745),冊封為貴妃。詩中所寫並不符合事實,這是白居易為唐玄宗隱諱。

〔5〕六宮粉黛:指後宮中所有的妃嬪。顏色:姿色。

〔6〕華清池:即驪山(在今陝西臨潼)上的華清宮中,為溫泉。

〔7〕凝脂:指白嫩柔滑的肌膚。《詩經·衛風·碩人》有“膚如凝脂”句。

〔8〕承恩澤:指得到皇帝的寵幸。

〔9〕雲鬢:指女人濃密卷曲如雲的鬢發。金步搖:一種綴有垂珠的頭釵,因步行則垂珠搖動,故稱。據宋人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玄宗於定情之夕親手給玉環插上一枝“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

〔10〕芙蓉帳:上繡並蒂蓮花的幔帳。

〔11〕金屋:據《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幼時,看上姑母長公主之女阿嬌,曾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後用金屋指寵姬之居。

〔12〕列土:分封土地。楊貴妃被冊封後,其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族兄楊銛封鴻臚卿,楊錡任侍禦史,楊釗(國忠)為右丞相,封魏國公。

〔13〕可憐:可羨。

〔14〕“遂令”二句:當時有歌謠曰:“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

〔15〕驪宮:指驪山華清宮。

〔16〕盡日:一整天。看不足:看不夠。

〔17〕漁陽鼙(pí)鼓:指安祿山起兵漁陽叛亂事。漁陽,唐郡名,在今河北薊縣一帶。鼙鼓,騎馬所用的戰鼓。安祿山為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天寶十四年(755)起兵範陽(漁陽郡為範陽節度使所轄八郡之一),反叛朝廷。

〔18〕《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西域樂曲,唐玄宗據以改編而成。

〔19〕九重城闕:指京城長安。煙塵:塵土與烽火驟起,指戰火逼近。

〔20〕千乘(shèng)萬騎:指跟隨玄宗的大隊人馬。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破潼關,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出逃西南。乘,指車。

〔21〕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此指皇帝車駕。

〔22〕百餘裏:馬嵬坡在今陝西興平縣,距長安約百餘裏路。

〔23〕六軍:皇帝衛隊。不發:不肯前進。唐玄宗行至馬嵬坡,衛隊嘩變,請殺楊國忠和楊貴妃,以泄天下之憤,玄宗無奈從之,殺楊國忠,令楊貴妃自縊。

〔24〕宛轉:委婉委屈的樣子。蛾眉:代指美貌女子,此指楊貴妃。

〔25〕花鈿(diàn):嵌珠玉的花形頭飾。委地:扔在地上。

〔26〕翠翹:形似翠鳥尾的首飾。金雀:黃金製成的鳳形首飾。玉搔頭:即玉簪子。

〔27〕雲棧:直入雲霄的棧道。關中入蜀,必走棧道。縈紆:指棧道曲折迂回。劍閣:在大小劍山之間,地勢極險,為南棧道的一部分,在今四川劍閣東北。

〔28〕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此處泛指蜀中之山。

〔29〕日色薄:日光慘淡。

〔30〕行宮:皇帝出行時所住之處。

〔31〕夜雨聞鈴:據唐人鄭處誨《明皇雜錄·補遺》記載,唐玄宗“初入斜穀,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焉。”鈴,此指棧道鐵索上所掛鈴鐺。

〔32〕天旋地轉:指時局好轉。肅宗至德二年(757)十月,唐軍收複長安。回龍馭:指此年十二月唐玄宗回京。龍馭,皇帝車駕。

〔33〕此:指馬嵬坡。躊躇:徘徊留連。

〔34〕空死處:隻見死的地方。據《新唐書·後妃傳》載,唐玄宗回京,經馬嵬坡,派人以禮改葬貴妃,見其香囊猶在,不勝悲切。

〔35〕沾衣:指流淚。

〔36〕都門信馬:任馬馳去。

〔37〕太液:漢長安有太液池,唐太液池在大明宮北。未央:漢未央宮,故址在今陝西西安。此處借指唐朝宮苑。芙蓉:荷花。

〔38〕西宮南內:西宮,指太極宮,故址在今西安以北故宮城內。南內,即南宮,指興慶宮,故址在今西安東南。唐玄宗回京後,先住南內;後遷居西宮,被軟禁。

〔39〕梨園弟子:唐玄宗通曉音樂,曾親自教習音樂於梨園,習藝者即稱“梨園弟子”。

〔40〕椒房:指後宮。漢時後妃宮中,取椒粉塗牆,因其香可避惡氣,且溫暖,故稱。阿監:宮中女官。青娥:青春少女。

〔41〕悄然:興味索然。

〔42〕耿耿:明亮的樣子。星河:銀河。

〔43〕鴛鴦瓦:兩片瓦上下合扣稱“鴛鴦瓦”。霜華:霜花。

〔44〕翡翠衾(qīn):繡有翡翠鳥的錦被。據說翡翠鳥雌雄相隨而行。

〔45〕經年:整年。

〔46〕臨邛(qióng):今四川邛崍。鴻都:漢代洛陽北宮門名。此借指長安。臨邛道士和鴻都客指同一人,意謂從四川來到長安的道士。

〔47〕致魂魄:把楊貴妃的魂靈招來。據《太平廣記》卷二十引《仙傳拾遺》裏說,此道士叫楊通幽,會招魂之術,“役命鬼神,無不立應”。

〔48〕輾轉思:反覆思念。

〔49〕方士:即道士。秦漢時稱“方士”,好講神仙方術。

〔50〕排空馭氣:駕著雲氣橫飛過天空。

〔51〕碧落:道家所說東方第一層天叫“碧落”,此指天堂。黃泉:地下極深處。此指地府。

〔52〕五雲:五色祥雲。

〔53〕綽約:姿態柔美的樣子。

〔54〕太真:楊玉環出家時道號。

〔55〕參差(cēncī):好像,差不多。

〔56〕金闕、玉扃(jiōng):道家說,天堂上有上清宮,左金闕、右玉扃。扃,門戶。此處“金闕”指金碧輝煌的仙宮,玉扃指玉製的門。

〔57〕小玉:相傳吳王夫差之女名小玉,死後成仙。雙成:相傳為西王母侍女董雙成。此處皆喻指楊太真之侍女。

〔58〕九華帳:繡著百花圖案的帷帳。

〔59〕珠箔:珠簾。銀屏:銀製屏風。迤邐:形容連續不斷。

〔60〕新睡覺:剛睡醒。

〔61〕袂(mèi):衣袖。

〔62〕淚闌幹:眼淚縱橫。

〔63〕梨花一枝春帶雨:以梨花帶雨形容美人雪白的臉上掛著淚珠。

〔64〕凝睇:定睛凝視。謝:告訴。

〔65〕昭陽殿:漢宮殿名。為漢成帝皇後趙飛燕得寵時所居之宮。此指楊貴妃生前居處。

〔66〕蓬萊宮:蓬萊相傳為海上仙山。蓬萊宮即指仙宮。

〔67〕人寰:人世間。

〔68〕鈿合:鑲金花的盒子。

〔69〕“釵留”二句:把金釵和鈿盒連同釵上的金飾和盒上的鈿(金花)一起折斷,楊太真留下一半,叫道士帶給玄宗一半。釵留一股,金釵有兩股,留下其中的一股。合一扇,盒子有底有蓋,分開則成兩扇,留下其中的一扇。擘(bò),用手中間分開或折斷。

〔70〕重:反覆。

〔71〕長生殿:在華清宮中,為祭神之宮,一名集靈殿。七月七日:相傳此日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故古代婦女在此日穿針,稱為“乞巧”。

〔72〕“在天”二句:這是二人私語誓詞。比翼鳥,名鶼鶼,據說生於南方,雌雄雙飛雙宿,常用來比喻夫婦。連理枝,不同根的樹木,其枝葉同生在一起,稱連理枝。

並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餘左遷九江郡司馬〔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3〕,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4〕。問其人,本長安倡女〔5〕,嚐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6〕。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7〕。遂命酒使快彈數曲〔8〕,曲罷憫然〔9〕。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10〕。餘出官二年〔11〕,恬然自安〔12〕;感斯人言〔13〕,是夕始覺有遷謫意〔14〕。因為長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15〕,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16〕,楓葉荻花秋瑟瑟〔17〕。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18〕。

醉不成歡慘將別〔19〕,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20〕。

尋聲暗問彈者誰〔21〕,琵琶聲停欲語遲〔22〕。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23〕。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24〕,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25〕,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26〕,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27〕,初為霓裳後六幺〔28〕。

大弦嘈嘈如急雨〔29〕,小弦切切如私語〔30〕。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31〕,幽咽流泉水下灘〔32〕。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33〕。

曲終收撥當心畫〔34〕,四弦一聲如裂帛〔35〕。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36〕。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37〕。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38〕。

曲罷常教善才服〔39〕,妝成每被秋娘妒〔40〕。

五陵年少爭纏頭〔41〕,一曲紅綃不知數〔42〕。

鈿頭銀篦擊節碎〔43〕,血色羅裙翻酒汙〔44〕。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45〕,暮去朝來顏色故〔46〕。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47〕。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48〕。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49〕。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50〕。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51〕。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52〕。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53〕,為君翻作琵琶行〔54〕。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55〕。

淒淒不似向前聲〔56〕,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57〕。

【注釋】

〔1〕題一作《琵琶引》。此詩敘寫琵琶女身世,描摹琵琶曲,抒發淪落天涯的感傷。

〔2〕左遷:即貶官。漢製以右為上,故貶官又稱“左遷”,後世沿用。九江郡:即詩中指到的潯陽、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司馬:原為刺史下的武職佐吏,此時已變成安置貶官的閑職。

〔3〕湓浦口:湓水入長江處。湓水,今稱“龍開河”,源於江西青盆山,至九江入長江。

〔4〕錚錚然:形容樂聲鏗鏘宏亮。京都聲:有長安樂手演奏的韻味。

〔5〕倡女:以歌舞演奏為業的樂伎。

〔6〕善才:名手。

〔7〕委身:出嫁之意。賈(gǔ)人:商人。

〔8〕命酒:命人置辦酒席。快彈:盡情彈奏。

〔9〕憫然:傷感的樣子。

〔10〕轉徙:展轉遷移。

〔11〕出官:即貶官之意。

〔12〕恬(tián)然:平靜悠閑的樣子。

〔13〕斯人:此人。

〔14〕遷謫(zhé)意:被貶逐的感覺。

〔15〕六百一十二言:此詩實為六百一十六字。

〔16〕潯陽江:長江在今江西九江附近的一段。

〔17〕瑟瑟:風吹草木之聲。

〔18〕管弦:管樂器與弦樂器,此指音樂。

〔19〕慘:指情緒暗淡。

〔20〕發:啟程。

〔21〕暗問:低聲問。

〔22〕欲語遲:想說又遲疑了沒說。

〔23〕回燈:指添油撥芯,使燈重新明亮。

〔24〕轉軸:即定弦。軸,指琶琶上調整琴弦鬆緊的木把手。

〔25〕掩抑:指琶琶聲低沉壓抑。

〔26〕信手:隨手。

〔27〕攏、撚:彈琵琶的左手指法,“攏”是按弦內攏,“撚”是按弦左右揉。抹、挑:彈琵琶的右手用撥子的指法,抹是向左彈,挑是向右彈。

〔28〕霓裳:《霓裳羽衣曲》。六幺(yāo):本作“錄要”,又叫“綠腰”,為京都流行的曲子。

〔29〕大弦:琵琶弦有粗細,最粗的稱“大弦”,音低而沉。

〔30〕小弦:最細的弦,音尖而細。

〔31〕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聲流暢輕快,如同鶯聲從花下滑過。間關,鳥鳴聲。

〔32〕幽咽流泉水下灘:形容樂聲澀咽沉重,如同泉水滯留在灘石之下。水下灘,一作“水下難”。

〔33〕“銀瓶”二句:形容樂聲暫歇後突然發出激烈的聲音。銀瓶,汲水瓶。乍,突然。

〔34〕撥:彈琵琶用的撥片。當心畫:用撥片掃過幾根弦,以示結束。

〔35〕裂帛:指樂聲如撕裂帛的聲音。

〔36〕斂容:指琵琶女從音樂中恢複過來,臉色重又嚴肅矜持。

〔37〕蝦蟆陵:在長安東南,為歌女聚居之處。據說此地原為漢儒董仲舒墓,門人過此須下馬,故稱“下馬陵”,後訛為“蝦蟆陵”。

〔38〕教坊:唐代掌管音樂、歌舞、雜技藝人的機構。第一部:第一隊,意指最優秀的演奏隊。

〔39〕曲罷常教善才服:形容演奏技藝高超。教,使得。

〔40〕妝成每被秋娘妒:自己貌美,被同行嫉妒。秋娘,唐代歌舞伎的通稱。

〔41〕五陵年少:指豪門子弟。五陵是長安城外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為豪門貴族居住區。纏頭:贈送的錦帕綾羅。藝伎演出時以錦纏頭,客人便以纏頭之錦為贈禮,後成為專送歌舞伎的禮物,稱“纏頭彩”。

〔42〕紅綃:紅色的絲織品。

〔43〕鈿(diàn)頭銀篦(bì):鑲嵌金絲的銀篦子。擊節碎:因打拍子而打碎了。

〔44〕血色:鮮紅色。

〔45〕阿姨:鴇母。

〔46〕顏色故:姿色衰老。

〔47〕浮梁:在今江西景德鎮,唐時為茶葉集散地。

〔48〕妝淚紅闌幹:淚水流過帶著脂粉的臉,紅淚縱橫。

〔49〕唧唧:歎息聲。

〔50〕絲竹:管樂和弦樂。

〔51〕獨傾:獨飲。

〔52〕嘔啞嘲哳(zhāo zhā):形容樂聲雜亂刺耳。

〔53〕更坐:再請坐下。

〔54〕翻:依曲作辭。

〔55〕卻坐:退回坐下。促弦:擰緊弦子。

〔56〕淒淒:形容樂聲淒惋。向前:剛才。

〔57〕青衫:唐時八、九品文官著青衣。白居易為江州司馬,品級是最低的九品將仕郎,故穿青衫。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大和年間,為天平節度使令狐楚賞識,辟為巡官,並親授駢文。開成二年(837)因令狐楚之子令狐綯之薦,登進士第。令狐楚死後,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掌書記,並娶王女為妻。時牛、李黨爭激烈,令狐父子為牛黨,王茂元屬李黨,牛黨惡其背恩而排擠他,故李商隱坎壈終身。以後當過弘農尉、秘書省正字、京兆尹掾曹、節度判官、鹽鐵推官等。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之巨擘,“欲取一人備晚唐之數,定在此君”(牟願相《小澥草堂雜論詩》)。李商隱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他又與溫庭筠、段成式以駢文著名,三人皆行十六,故時號“三十六體”。王安石以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唯義山一人而已”(《蔡寬夫詩話》)。其詩“感事托諷,運意深曲”(方回《瀛奎律髓》),“造意幽深,律切精密”(高棅《唐詩品匯》),“高華典麗,音韻纏綿”(陳明善《唐八家詩鈔·例言》),“微婉頓挫,使人蕩氣回腸”(翁方綱《石洲詩話》)。李商隱之七律、七絕最受人稱道,其七律“襞績重重,長於諷諭,中有頓挫沉著可接武少陵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其七絕“寄托深而措詞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葉燮《原詩》)。吳喬評曰:“於李、杜、韓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圍爐詩話》)今有《李義山詩集》六卷,《全唐詩》編其詩三卷。

韓碑〔1〕

——李商隱

元和天子神武姿〔2〕,彼何人哉軒與羲〔3〕。

誓將上雪列聖恥〔4〕,坐法宮中朝四夷〔5〕。

淮西有賊五十載〔6〕,封狼生䝙䝙生羆〔7〕。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8〕。

帝得聖相相曰度〔9〕,賊斫不死神扶持〔10〕。

腰懸相印作都統〔11〕,陰風慘澹天王旗〔12〕。

愬武古通作牙爪〔13〕,儀曹外郎載筆隨〔14〕。

行軍司馬智且勇〔15〕,十四萬眾猶虎貔〔16〕。

入蔡縛賊獻太廟〔17〕,功無與讓恩不訾〔18〕。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19〕。

愈拜稽首蹈且舞〔20〕,金石刻畫臣能為〔21〕。

古者世稱大手筆〔22〕,此事不係於職司〔23〕。

當仁自古有不讓〔24〕,言訖屢頷天子頤〔25〕。

公退齋戒坐小閣〔26〕,濡染大筆何淋漓〔27〕。

點竄《堯典》《舜典》字,

塗改《清廟》《生民》詩〔28〕。

文成破體書在紙〔29〕,清晨再拜鋪丹墀〔30〕。

表曰臣愈昧死上〔31〕,詠神聖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鬥,負以靈鼇蟠以螭〔32〕。

句奇語重喻者少〔33〕,讒之天子言其私〔34〕。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35〕。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36〕。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37〕。

嗚呼聖王及聖相〔38〕,相與烜赫流淳熙〔39〕。

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40〕。

願書萬本誦萬遍〔41〕,口角流沫右手胝〔42〕。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43〕。

【注釋】

〔1〕韓碑:指韓愈所作《平淮西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丞相裴度率軍討平反叛的淮西藩鎮吳元濟,節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十二月,詔命韓愈撰《平淮西碑》。因碑文中突出了裴度之功,引起李愬的不滿。因李愬妻是唐安公主之女,故得入宮向憲宗陳述碑文不實。於是詔令磨去韓愈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勒石。比較兩篇碑文,韓碑比較客觀地評述了裴度與李愬在戰爭中的作用和功績,且文學價值也遠勝段碑。李商隱支持韓愈的觀點,在詩中推崇韓碑,稱讚君聖相賢。

〔2〕元和天子:指唐憲宗。元和,憲宗的年號。

〔3〕彼何人哉:語出《孟子·滕文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軒與羲:“軒”指軒轅氏黃帝,“羲”指伏羲氏。此泛指三皇五帝。

〔4〕列聖恥:指憲宗之前的幾個皇帝在平叛戰爭中的失敗。唐自“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多有叛亂,君王蒙受恥辱。

〔5〕法宮:皇帝處理政事的宮殿。朝四夷:接受四方邊遠之地使節的朝見。

〔6〕五十載:自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李忠臣任淮西節度使,鎮蔡州(今河南汝南)起,經過李希烈、陳仙奇、吳少誠、吳少陽至吳元濟的割據,達五十餘年。

〔7〕封狼:大狼。貙(chū)、羆(pí):皆為猛獸,用來比喻藩鎮凶狠殘暴,幾代相承。

〔8〕“不據”二句:藩鎮自恃兵強將勇,不必據山河之險,竟然在平原地區公然對抗朝廷。日可麾(huī),典出《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麾,同“揮”。此處用來比喻對抗朝廷軍隊,反叛作亂。

〔9〕度:指裴度。

〔10〕賊斫(zhuó)不死:當時宰相武元衡、禦史中丞裴度堅決主張出兵平定淮西,而節度使王承宗、李師道則要求赦免吳元濟,以避免戰事,朝中鬥爭激烈。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師道派刺客暗殺武元衡和裴度,武身死非命,而裴受傷,僥幸未死,後任為宰相。斫,砍。神扶持:天神保佑之意。憲宗得知裴度未死,說:“度得全,天也。”

〔11〕都統:指行營都統,為討伐藩鎮軍隊的軍事首領。當時裴度率軍出征,以宰相之名,兼彰義軍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因韓弘為淮西行營都統,就隻稱宣慰處置使。事實上,仍行使都統之權。

〔12〕陰風:秋風。天王旗:皇帝的旗幟。裴度赴淮西時,已是秋天,憲宗親臨通化門送行。

〔13〕愬(sù):指鄧隨節度使李愬。武:指淮西都統韓弘之子韓公武。古:指鄂嶽觀察使李道古。通:指壽州團練使李文通。此四人皆為裴度的部將。牙爪:即爪牙,為得力助手之意。

〔14〕儀曹外郎:儀曹,指禮部郎中。外郎,當時司勳員外郎李正封、都官員外郎馮宿、禮部員外郎李宗閔都隨軍出征,任書記。

〔15〕行軍司馬:指以太子右庶子的身份為軍中行軍司馬的韓愈。

〔16〕貔(pí):貔貅,傳說中的猛獸。

〔17〕入蔡:十月十五日,李愬攻入蔡州;十七日,擒吳元濟。獻太廟:吳元濟被解押至京,獻於太廟,後斬於獨柳樹。

〔18〕功無與讓恩不訾(zī):裴度之功自然當仁不讓,而皇帝的恩遇也不可估量。裴度回朝,加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勳上柱國,封晉國公。訾,估量。

〔19〕“帝曰”二句:以皇帝語入詩。從事,州郡長官的幕僚都稱從事。韓愈時為行軍司馬,也可稱從事。宜為辭,應該寫文章。指韓愈奉詔撰《平淮西碑》。

〔20〕稽(qǐ)首:叩頭。

〔21〕金石刻畫:指為鍾鼎碑碣而寫的歌功頌德之文。

〔22〕大手筆:典出《晉書·王珣傳》。王珣夢見有人給他如椽大筆,醒來對人說:“此當有大手筆事。”後用指朝廷重要的詔令文書,也可代指著名的作家。

〔23〕不係於職司:與職司不相幹。職司,指以撰寫文章為職業的翰林。

〔24〕當仁自古有不讓:語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曰:“茲事至大,不可以輕屬人。”即有當仁不讓之意。以上四句是韓愈之語,意為寫碑文正是我的擅長,這種朝廷重要的文章,自古以來就稱大手筆,不能讓一般的翰林撰寫,我正願意承擔。

〔25〕言訖:說完。屢頷(hàn)天子頤:天子頻頻點頭。頷,原指下巴,後用作點頭之意。頤,麵頰。

〔26〕公:指韓愈。齋戒:原指祭祀前表示虔誠的儀式。此處形容韓愈寫文章前的鄭重嚴肅的態度。

〔27〕濡染大筆何淋漓:形容韓愈寫文章酣暢淋漓。

〔28〕“點竄”二句:韓愈的碑文追摹古代典誥雅頌之意。點竄,運用之意。《堯典》、《舜典》,都是《尚書》的篇名。塗改,也是運用之意。《清廟》、《生民》,《詩經》中的篇名。

〔29〕破體:行書的一種。又一說,韓愈之文意韻獨創,破當時之文體。

〔30〕再拜:一種禮節。丹墀(chí):皇宮內塗紅漆的台階。

〔31〕表:指韓愈所作《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臣愈昧死上:引用表中的話。古時臣下上書多用此語,以示敬畏。昧死,冒死。

〔32〕靈鼇(áo):即靈龜。蟠:盤旋。螭(chī):神龍。古時碑石下雕大龜以負碑,碑上刻著盤旋的龍紋作裝飾。

〔33〕喻者:讀懂碑文的人。

〔34〕讒之天子言其私:指李愬之妻進宮向皇帝述說碑文不實之事。

〔35〕“長繩”二句:指皇帝命推倒韓碑,磨去文字,讓段文昌重撰碑文事。

〔36〕“公之”二句:韓愈的碑文早已深入人心。公,指韓愈。斯文,這篇碑文。元氣,不可傷損的天然之氣。

〔37〕“湯盤”二句:意謂韓碑就像湯盤孔鼎一樣,器物雖已不存,但文字能流傳下去。湯盤,商湯沐浴之盤,其銘文見《禮記·大學》。孔鼎,孔子祖先正考父之鼎,其銘文見《左傳·昭公七年》。有述作,指盤鼎上都有文字。

〔38〕聖王:指唐憲宗。聖相:指裴度。

〔39〕相與:互相。烜(xuān)赫:顯耀。淳熙:耀眼的光輝。

〔40〕“公之”二句:韓碑如果不能流傳後世,那憲宗的功績又如何與三皇五帝相承接。示後,讓後人看見。曷(hé),怎麽。三五,指三皇五帝。

〔41〕書:抄寫。

〔42〕胝(zhī):即老繭。此用作動詞,起老繭。

〔43〕“傳之”二句:韓碑就像封禪時明堂的基石一樣,一代代地流傳下去。七十二代,《史記·封禪書》:“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封禪,古時帝王稱揚功業的祭祀儀式。封,在泰山築壇祭天。禪,在梁父山辟基祭地。玉檢,封禪書的封套。明堂,天子接見諸侯、舉行祭祀的場所。

樂府七首

樂府七首

樂府,最初指古代音樂官署。據《漢書·禮樂誌》記載,漢武帝開始建立樂府,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樂府作為一種詩體,最初就是指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樂歌。後來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也稱為“樂府詩”,簡稱“樂府”。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樂府。因此,樂府詩是古體詩中依據其源流及與音樂的關係所劃分出的一種類別。其字數、句數和格律都沒有嚴格的要求。

五言古詩與五古樂府,雖然在發生學上別有係統,但二者在句式和字數上有類似之處,即都要求每句五個字,句數長短不拘。而按照樂府曲調來說,五古樂府既有沿用樂府舊題寫時事以抒發自己情感的,也有摹仿民歌以寫男女戀情的,還有“悲如蛩螿”(薑夔《白石道人詩說》)的吟體。

塞上曲〔1〕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2〕,八月蕭關道〔3〕。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4〕,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5〕,矜誇紫騮好〔6〕。

【注釋】

〔1〕此為寫幽、並健兒的邊塞詩。塞上曲:為唐新樂府辭,出自漢樂府《出塞》、《入塞》,屬橫吹曲辭。此題一作“塞下曲”。

〔2〕空桑林:指秋天桑林葉落,變得空疏。

〔3〕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4〕幽並(bīng)客:幽州和並州的人。幽、並二州在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此概指燕趙之地。

〔5〕遊俠兒:指重意氣、以勇武馳騁天下的人。

〔6〕矜誇:誇耀。紫騮:古駿馬名。此指駿馬。

塞下曲〔1〕

——王昌齡

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2〕。

昔日長城戰〔3〕,鹹言意氣高〔4〕。

黃塵足今古〔5〕,白骨亂蓬蒿〔6〕。

【注釋】

〔1〕這是一首具有非戰意味的邊塞詩。塞下曲:唐新樂府辭,屬橫吹曲辭。

〔2〕黯黯:隱隱約約的樣子。臨洮:在今甘肅岷縣,唐時為邊防要地。古長城西邊的起點。

〔3〕長城戰:指開元二年(714)唐軍在臨洮和吐蕃的戰爭。

〔4〕鹹:都。

〔5〕足:充滿。今古:從古至今。

〔6〕蓬蒿:野草。

關山月〔1〕

——李白

明月出天山〔2〕,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3〕。

漢下白登道〔4〕,胡窺青海灣〔5〕。

由來征戰地〔6〕,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7〕,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8〕,歎息未應閑。

【注釋】

〔1〕關山月為古樂府名,本為訴離別之苦。李白用此題寫邊塞戍士思歸及閨中思夫的內容。

〔2〕天山:此指甘肅境內祁連山。

〔3〕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為唐時邊關,是通西域的關塞要道。

〔4〕漢:指漢朝。下:出兵之意。白登: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東。據《漢書》記載,漢高祖親征匈奴,曾被困於白登山。

〔5〕胡:此指吐蕃。青海灣:指青海湖,在今青海西寧附近。

〔6〕由來:從來。

〔7〕戍客:守邊將士。

〔8〕高樓:指在高樓中的遠征邊塞將士的妻子。

子夜吳歌〔1〕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2〕。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3〕。

何日平胡虜〔4〕,良人罷遠征〔5〕。

【注釋】

〔1〕李白此題下有四首,分詠春夏秋冬。此為第三首《秋歌》,寫女子秋夜思念遠征丈夫。子夜吳歌:古樂府名。相傳是東晉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因起於吳地,故名。《清商曲·吳聲歌曲》有《子夜歌》、《子夜四時歌》、《大子夜歌》等。

〔2〕搗衣:深秋時,家家少婦搗衣,準備冬衣,同時寄托對遠戍邊關丈夫的思念。

〔3〕玉關情:指對玉門關外戍邊丈夫的思念之情。

〔4〕胡虜:侵擾邊境的敵人,此指匈奴。

〔5〕良人:古時妻子對丈夫的尊稱。罷:停止。

長幹行〔1〕

——李白

妾發初覆額〔2〕,折花門前劇〔3〕。

郎騎竹馬來〔4〕,繞床弄青梅〔5〕。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嚐開〔6〕。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7〕,願同塵與灰〔8〕。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9〕。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10〕。

五月不可觸〔11〕,猿聲天上哀〔12〕。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13〕,預將書報家〔14〕。

相迎不道遠〔15〕,直至長風沙〔16〕。

【注釋】

〔1〕此詩代商人婦自白,回憶其與夫君青梅竹馬的童年,抒發盼君早歸的急切和摯愛。長幹行: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本為江南一帶民歌,內容多寫男女戀情。長幹,地名,古時建業(今江蘇南京)有長幹裏,處秦淮河南岸,地近長江。《輿地紀勝》:“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幹,金陵五裏有山岡,其間平地民庶雜居,有大長幹,小長幹,東長幹,並是地名。”

〔2〕妾:古代婦女自稱。

〔3〕劇:遊戲。

〔4〕郎: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竹馬:兒童遊戲時,把竹竿當馬騎,即稱竹馬。

〔5〕床:井欄杆。弄:玩。

〔6〕羞顏未嚐開:指結婚後的害羞之意還沒有釋解。

〔7〕展眉:指懂得人事,不再害羞。

〔8〕願同塵與灰:意謂願與丈夫同生共死。

〔9〕“常存”二句:表達對夫妻情愛的堅信不疑。抱柱信,典出《莊子·盜蹠》,相傳古代尾生和一女子約會於橋下,到時女子未來,而潮水已至,尾生堅持不去,抱橋柱而被淹死。此後用來比喻信守諾言、忠貞不二。望夫台,古時傳說有丈夫久出不歸,妻子在台上眺望,久而成石,此台稱望夫台。

〔10〕瞿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灩澦(yànyù)堆:瞿塘峽口的一塊大礁石。

〔11〕五月不可觸:指船隻不要碰到礁石。陰曆五月江水上漲,灩澦堆被江水淹沒,往來船隻極易觸礁。《太平寰宇記》中民謠有“灩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觸”句。

〔12〕猿聲天上哀:瞿塘峽兩岸,高山聳立,山中群猿啼聲淒厲,船行其間,聞猿嘯之聲似在天上。

〔13〕下三巴:指丈夫離開三巴順流而下。三巴,巴郡、巴東、巴西統稱三巴,地在今重慶東部。

〔14〕書:家信。

〔15〕不道遠:不嫌遠。

〔16〕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東長江邊,地險水急。

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東安丘)。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當過溧陽尉、水陸轉運從事、大理評事。元和九年(814)暴疾卒。孟郊生性孤直,不諧世媚俗,一生窮困潦倒,卻刻意吟詩,到了“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胄賢”(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的地步。

他的詩“蹇澀窮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魏泰《臨漢隱居詩話》),“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韓愈《薦士》)。張為《詩人主客圖》把他列為“清奇僻苦主”,蘇軾將他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但大家最喜歡的卻還是孟郊為數不多的平易自然的作品,如《遊子吟》、《列女操》、《結愛》等。傳有《孟東野詩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卷。

列女操〔1〕

——孟郊

梧桐相待老〔2〕,鴛鴦會雙死〔3〕。

貞婦貴殉夫〔4〕,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5〕。

【注釋】

〔1〕此詩代貞婦寫其節烈自誓。列女操:古樂府《琴曲》歌辭舊題。列,同“烈”。操,是琴曲中的一種體裁。

〔2〕梧桐:樹名,據說梧樹為雄樹,桐樹為雌樹,並立而生,相伴到老。

〔3〕鴛鴦:水鳥,鴛鴦鳥總是雌雄相隨,結伴而行,同生共死。會:總是。雙死:雙雙就死。

〔4〕貴:崇尚。殉夫:隨同去世的丈夫一同死去。

〔5〕“波瀾”二句:指烈女為夫守節。妾,古時女子自稱。古井水,指井水波瀾不起,比喻人心不會動搖。

遊子吟〔1〕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2〕。

【注釋】

〔1〕此題下有自注:“迎母溧上作。”可知此詩是孟郊為溧陽縣尉時,迎養母親時所作的。吟:詩體之一。

〔2〕“誰言”二句:誰說兒女微薄的孝心能報答得了陽光般溫暖的母愛呢?寸草心,指小草生出的嫩芽,又象征兒女的孝心。寸草,小草。三春暉,指春天的陽光,也象征母愛。三春,春天。因春季有三個月,故稱。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五言古詩,又稱五言古風,簡稱“五古”,古體詩的一種,形成於漢、魏時期。每句字數為五個,每篇句數不拘,不求對仗,但一般遵守“拈二”原則,即每句的第二個字要盡量依照粘對原則。平仄和用韻比較自由,可用仄聲韻,也可轉韻。其內容“非指言時事,即感傷己遭”(胡震亨)。五言古詩篇幅短者,一般直賦其情或比興寄托,較長者可敘事、議論、抒情。風格以高古、雄渾、有風骨為正。

五言古詩在唐代較為流行,唐人的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長安二年(702)中進士。張九齡守正嫉邪,敢言直諫,被視為開元賢相。有《曲江張先生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作,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五言古詩,詞旨衝融,委婉深秀,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尤其是《感遇》十二首,感事寄興,曆來與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並稱。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說:“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體簡貴,選言清泠,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於塵外置賞。”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唐初五言古漸趨於律,風格未遒。陳正字(子昂)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而詩品乃醇。”清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中說:“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感遇(1)二首

|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2〕,桂華秋皎潔〔3〕。

欣欣此生意〔4〕,自爾為佳節〔5〕。

誰知林棲者〔6〕,聞風坐相悅〔7〕。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8〕。

【注釋】

〔1〕原詩共有十二首,作於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本詩借歌詠蘭草和桂花抒發自己不慕權貴、不求名利的高尚情操。

〔2〕蘭:即蘭草,古人視蘭草為香草,用來比喻高潔的操守。葳蕤(wēi ruí):指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

〔3〕桂華:即桂花,也是香草。古人常以“蘭桂”連稱。皎潔:明淨。

〔4〕欣欣:欣欣向榮,指草木蓬勃茂盛。生意:即生機。

〔5〕自爾:從此。佳節:指春秋二季因為有了蘭桂而成了最好的季節。

〔6〕林棲者:指山林隱士。

〔7〕聞風:指沐浴在蘭桂的芬芳裏。坐:因。悅:愛,賞。

〔8〕“草木”二句:春蘭和秋桂競相開放,吐露芬芳是它們的天性,並不是為了取悅於人,讓人們摘取欣賞的。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要尊從美好的天性,行芳誌潔,而不求人賞識,博取名利。本心,本質,天性。

|其二|

江南有丹橘〔1〕,經冬猶綠林〔2〕。

豈伊地氣暖〔3〕,自有歲寒心〔4〕。

可以薦嘉客〔5〕,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6〕。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7〕。

【注釋】

〔1〕橘為嘉木,屈原曾作《橘頌》,稱讚它誌向高潔。此詩是作者借歌詠丹橘,來傾訴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進而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態度。丹橘:紅橘。

〔2〕經冬:經過了整個冬天。猶:尚,還。

〔3〕豈:難道。伊:那裏,此指江南。

〔4〕歲寒心:據《論語·子罕》,孔子有“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之語,後用以比喻節操堅貞。此指橘具有耐寒的本性。

〔5〕薦:贈給。

〔6〕“運命”二句:人的命運隻能隨境遇的起伏沉降而定,循環往複,其中的道理沒法預料追尋。運命,猶言命運。

〔7〕“徒言”二句:隻聽有人說種桃樹、李樹,能得其蔽,能吃其果實,難道這橘樹就沒有綠蔭嗎?樹桃李,《韓詩外傳》記載,趙簡子說:“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樹,種植。陰,同“蔭”。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五歲時隨父遷回四川綿州彰明(今屬四川江油)。二十五歲出蜀漫遊,仗劍任俠,訪道學仙,縱酒賦詩,結交文友,狂放個性和天賦詩才聞名遐邇。賀知章見到他的《蜀道難》詩,稱之為“謫仙人”。天寶元年(742),李白應詔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特殊的禮遇,但唐玄宗隻是把他當作一個清客。天寶三年(744)春天,因權貴讒毀,被玄宗“賜金放還”。至洛陽,與杜甫、高適相會,同遊梁宋、齊魯。安史之亂中,李白隱臥廬山;永王李璘東巡,被召至幕中。至德二年(757),李璘謀亂兵敗,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途中遇赦而回。寶應元年(762)在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處病逝。

李白是個天才的詩人。杜甫稱讚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王安石曾用李白本人的詩句形容他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裴敬更說他“為詩格高旨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雲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翰林學士李公墓碑》)。黃庭堅體會他的詩“如黃帝張樂於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人槧工所可擬議”(《題李白詩草後》)。

李白詩以樂府、絕句最為傑出。明李攀龍說:“太白古樂府,窈冥惝恍,縱橫變幻,極才人之致。”(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明胡震亨說:“太白於樂府最深,古題無一弗擬,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離,離而實合,曲盡擬古之妙。”(《唐音癸簽》)明陸時雍稱之為“想落意外,局自變生,真所謂‘驅走風雲,鞭撻海嶽’。其殆天授,非人力也”(《詩境總論》)。李白的絕句被李攀龍稱作“實唐三百年一人”(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明胡應麟說他“絕句超然自得,冠古絕今”(《詩藪》)。這是因為在諸體詩中,樂府歌行和絕句較少拘束,最適合李白展示其豪邁縱逸的天才。今有《李太白全集》行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十五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2〕,蒼蒼橫翠微〔3〕。

相攜及田家〔4〕,童稚開荊扉〔5〕。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6〕。

歡言得所憩〔7〕,美酒聊共揮〔8〕。

長歌吟鬆風〔9〕,曲盡河星稀〔10〕。

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11〕。

【注釋】

〔1〕這是一首訪友詩,將下山之景、田家之幽和友人間的樂飲酣歌描寫得情景如畫。終南山:為秦嶺的主峰之一,在今陝西西安南,是著名的隱居地。過:拜訪,訪問。斛(hú)斯山人:指複姓斛斯的山中隱士。

〔2〕卻顧:回頭望。

〔3〕翠微:山坡上草木翠綠茂盛。

〔4〕及:至,到。田家:農家。此指斛斯山人之家。

〔5〕童稚:小孩子。荊扉:用小樹枝編成的院門,指柴門。

〔6〕青蘿:即鬆蘿,一種懸垂的綠色植物。

〔7〕憩(qì):休息。

〔8〕揮:指舉杯暢飲。

〔9〕鬆風:指古琴曲《風入鬆》。

〔10〕河星稀:銀河中星光稀微,此指天快亮了。

〔11〕忘機:忘卻世俗機巧之心。

|月下獨酌|〔1〕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2〕。

月既不解飲〔3〕,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4〕,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5〕,相期邈雲漢〔6〕。

【注釋】

〔1〕原詩有四首,此為第一首。以月下獨飲為背景,想象以“月”與“影”為伴,抒發孤獨無知音的苦悶。酌(zhuó):喝酒。

〔2〕三人:指李白自己、月亮和人的影子。

〔3〕不解飲:不會飲酒。

〔4〕將:和。

〔5〕無情遊:忘情的遊樂。

〔6〕相期:相約。邈(miǎo):遠。雲漢:銀河。此指天上的仙境。

|春思|〔1〕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2〕。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3〕。

【注釋】

〔1〕此詩為閨情詩,描寫春天將臨,秦地少婦思念遠戍燕地的丈夫之苦。

〔2〕“燕(yān)草”二句:燕地的草嫩綠如絲時,秦中的桑樹早已茂盛,枝條也低垂了,說明兩地時序不同。燕,今河北一帶,詩中征人所在地。秦,今陝西一帶。

〔3〕羅幃:絲織的幃帳。此指女子的閨房。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其十三世祖杜預,乃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故杜甫自稱“杜陵布衣”。曾祖時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杜甫曾居長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嚐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開元二十三年(735)舉進士落第,遊齊、趙。天寶三載(744)與李白、高適同遊梁宋、齊魯間。十載(751),進《三大禮賦》,為唐玄宗稱讚,命待製集賢院。十五載(756)得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之亂中,被困長安。至德二年(757)赴鳳翔,拜左拾遺。乾元元年(758)為華州司功。因饑年,於第二年棄官入蜀,在成都營草堂,後稱“杜甫草堂”。寶應元年(762)蜀亂,流亡梓州、閬州,兩年後得歸成都。故人嚴武鎮蜀,表薦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杜工部”。大曆五年(770)病死於湘中。

杜甫是古代最偉大的詩人,被稱為“詩聖”;其詩因能全麵反映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情況,故世稱“詩史”,後人以之與李白並稱“李杜”。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元稹曰:“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並序》)秦觀曰:“於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衝淡之嗓,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韓愈論》)胡應麟曰:“盛唐一味秀麗雄渾,杜則精粗、巨細、巧拙、新陳、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參其格調,實與盛唐大別。其能薈萃前人在此,濫觴後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經,敘事兼史,尤詩家絕睹。”(《詩藪》)李維楨曰:“昔人雲詩至子美集大成,不為四言,不用樂府舊題,雖唐調時露,而能得風雅遺意。七言歌行擴漢魏而大之,沉鬱瑰琦,巨麗超逸。五言律體裁明密,規模宏遠,比耦精嚴,音節調暢;七言律稱是。至於長律,闔辟馳驟,變化錯綜,未可端倪,冠絕古今矣。”(《雷起部詩選序》)今有《杜工部集》二十卷、《補遺》一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十九卷。

|望嶽|〔1〕

——杜甫

岱宗夫如何〔2〕,齊魯青未了〔3〕。

造化鍾神秀〔4〕,陰陽割昏曉〔5〕。

蕩胸生層雲〔6〕,決眥入歸鳥〔7〕。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8〕。

【注釋】

〔1〕此詩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遊齊、趙時,由望嶽而生登臨之想,表現了青年杜甫壯誌淩雲的氣概和抱負。嶽:指東嶽泰山。

〔2〕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別稱岱山,位居五嶽之首,故稱岱宗。

〔3〕齊魯:春秋時,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後泛指山東一帶為齊魯。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未了:不盡,無窮無盡之意。

〔4〕造化:大自然。鍾:聚集。

〔5〕陰:山北為陰,即山之背陰麵。陽:山南為陽,即山之向陽麵。割:分割。昏曉:山北背日故曰昏,山南向日故曰曉。

〔6〕蕩胸生層雲:意為山中雲氣吞吐,滌蕩胸襟。

〔7〕決眥(zì):睜大眼睛。決,裂開。眥,眼眶。

〔8〕“會當”二句:表達了作者昂揚向上,積極進取,欲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情。會當,終將,定要。淩,登上。絕頂,即泰山的最高峰。一覽眾山小,此句出自《孟子·盡心上》“登泰山小天下”。這是孔子的理想。

贈衛八處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2〕。

今夕複何夕〔3〕,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4〕。

訪舊半為鬼〔5〕,驚呼熱中腸〔6〕。

焉知二十載〔7〕,重上君子堂〔8〕。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9〕,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10〕,兒女羅酒漿〔11〕。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12〕。

主稱會麵難,一舉累十觴〔13〕。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14〕。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杜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時逢戰亂,又遇荒年,老友相逢,感慨萬千。衛八處士:姓衛,行八,名不詳。處士,隱士。

〔2〕動如:動不動就像。動,動輒,往往。參(shēn)與商:即參星與商星。參星居西方,商星居東方,天各一方,一星升起,一星落下,永不能相見。

〔3〕今夕複何夕:語出《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4〕蒼:灰白色。

〔5〕訪舊:打聽老朋友的消息。半為鬼:多半人已死去。

〔6〕熱中腸:內心激動。

〔7〕焉知:哪知。

〔8〕君子:指衛八處士。

〔9〕怡然:和悅的樣子。父執:父親的好友。

〔10〕未及已:還沒有說完。

〔11〕羅酒漿:擺酒設筵。

〔12〕新炊:新做的飯。間(jiàn):摻和。黃粱:黃小米。

〔13〕累:接連。十觴:指好多杯。

〔14〕子:指衛八處士。故意:老友的情意。

佳人〔1〕

——杜甫

絕代有佳人〔2〕,幽居在空穀〔3〕。

自雲良家子〔4〕,零落依草木〔5〕。

關中昔喪亂〔6〕,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7〕。

世情惡衰歇〔8〕,萬事隨轉燭〔9〕。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10〕。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11〕。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12〕。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13〕。

摘花不插發〔14〕,采柏動盈掬〔15〕。

天寒翠袖薄〔16〕,日暮倚修竹〔17〕。

【注釋】

〔1〕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杜甫寓居秦州時。詩中寫了一位在戰亂中被拋棄的女子,同時也寄寓了詩人懷才不遇之感。

〔2〕絕代有佳人:語出漢樂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

〔3〕幽居:隱居。

〔4〕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5〕零落:飄零淪落之意。依草木:指居住在林中。

〔6〕關中:函穀關以西古稱關中。喪亂:戰亂。此指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攻陷長安事。

〔7〕收骨肉:指收葬兄弟的屍骨。

〔8〕世情惡衰歇:謂因家勢衰落而遭世俗的嫌惡。衰歇,衰敗,指母家衰敗失勢。

〔9〕轉燭:燭光隨風而轉動,飄搖不定。比喻世事多變無常。

〔10〕“夫婿”二句:意謂輕薄的丈夫又娶新人入門了。

〔11〕“合昏”二句:意謂花鳥也有情誼,而丈夫卻薄幸絕情。合昏,即夜合花,又稱合歡樹,其葉朝開夜合,故名。常用它喻夫妻恩愛。

〔12〕“在山”二句:以山中清潔的泉水自喻其高潔之情操。

〔13〕“侍婢”二句:寫佳人生活之艱辛。賣珠,指賣珠以謀生。

〔14〕摘花不插發:謂佳人無心妝飾。

〔15〕柏:柏樹為常綠不凋之木,此處比喻佳人堅貞不變之心。盈掬:一滿把。掬,雙手捧,此指一捧。

〔16〕翠袖:綠色的衣服,這裏泛指衣衫。

〔17〕修竹:長竹,比喻佳人高尚的節操。

二首〔1〕

其一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2〕。

江南瘴癘地〔3〕,逐客無消息〔4〕。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5〕。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6〕。

魂來楓林青〔7〕,魂返關塞黑〔8〕。

君今在羅網〔9〕,何以有羽翼〔10〕?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11〕。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12〕。

【注釋】

〔1〕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的軍事行動,係潯陽獄,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第二年遇赦而歸。此二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杜甫流寓秦州時。此時杜甫尚不知李白赦還,憂念成夢,成此二詩。

〔2〕“死別”二句:意謂生離比死別更讓人傷痛。吞聲,飲泣,泣不成聲之意。已,隻,止。惻惻,悲痛的樣子。

〔3〕瘴癘地:南方濕熱蒸鬱,是易於致病之地。瘴癘,指瘴氣瘟疫。

〔4〕逐客:被放逐的人,這裏指李白。

〔5〕明:知曉。

〔6〕路遠不可測:意謂擔心李白在途中遭遇不測。

〔7〕楓林:宋玉《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此指李白所在的南方地區。楓,指楓香樹。

〔8〕關塞:指杜甫所在的秦隴地區。

〔9〕在羅網:指李白獲罪流放,如鳥在羅網之中。羅網,原為捕鳥的工具,此指法網。

〔10〕何以有羽翼:語出《胡笳十八拍》“焉得羽翼兮將汝歸”句。

〔11〕猶疑:隱約。顏色:指李白之容顏。

〔12〕“水深”二句:祝福李白,道路艱險,萬分小心,別再遭人陷害。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1〕。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2〕。

告歸常侷促〔3〕,苦道來不易〔4〕。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5〕。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6〕,斯人獨憔悴〔7〕。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8〕。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9〕。

【注釋】

〔1〕“浮雲”二句:語出《古詩十九首》“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詩意。浮雲,飄浮不定的雲。遊子,在此指李白。

〔2〕情親:情意親厚。

〔3〕告歸:告辭。侷促:不安的樣子。

〔4〕苦道:反複誠懇地訴說。

〔5〕“江湖”二句:化用《漢書·賈誼傳》“若夫經製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之意。楫,劃船的用具,此指船。恐失墜,隻怕翻船落水。

〔6〕冠蓋:冠冕與車蓋,在此指達官貴人。

〔7〕斯人:此人,指李白。憔悴:困苦萎靡的樣子。

〔8〕“孰雲”二句:誰說天道公正,名滿天下的李白到老了卻還被不幸牽累。網恢恢,老子《道德經》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句,謂天理宏大公正,誰也不能逃脫。

〔9〕“千秋”二句:李白之名能千古流傳,卻無補於身後寂寞之悲。身後,死後。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晉中)人,後遷居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進士,當過右拾遺、左補闕、給事中等職。安史之亂後,雖因曾任偽職而被貶官,但不久複為太子左庶子、中書舍人、給事中;上元元年(760)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無不精通,這使他的詩作既富音律之韻,又多繪畫之美。唐殷璠評論道:“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宋蘇軾則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又篤誌奉佛,晚年在退朝之餘,焚香默坐,以誦禪為事。因而他的詩作極富禪趣,尤其是其山水田園詩,“意趣幽閑,妙在文字之外”(明許學夷《詩源辨體》),“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寂”(明胡應麟《詩藪》)。這都使王維的詩表現出“澄澹精微”(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淳古淡泊”(宋歐陽修《書梅聖俞稿後》)的特色。

王維詩兼眾體,尤擅長五言律絕,當時就有“天下文宗”(《代宗皇帝批答手敕》)之譽;與孟浩然齊名,被視作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世稱“王孟”。王維死後,代宗命人輯其遺文,編成《王維集》十卷,另請趙殿成撰有《王右丞集箋注》。《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1〕

——王維

聖代無隱者〔2〕,英靈盡來歸〔3〕。

遂令東山客〔4〕,不得顧采薇〔5〕。

既至金門遠〔6〕,孰雲吾道非〔7〕?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8〕。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9〕。

行當浮桂棹〔10〕,未幾拂荊扉〔11〕。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12〕。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13〕。

【注釋】

〔1〕此詩是詩人送友人歸鄉的贈行詩。綦(qí)毋潛:字孝通,盛唐詩人。落第:應試不中。

〔2〕聖代:當代的美稱。

〔3〕英靈:傑出的人才。

〔4〕東山客:指隱士。東晉時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故後世稱隱居者為“東山客”。

〔5〕采薇:周武王滅商後,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兄弟不食周粟,采薇於首陽山。薇:指野菜。此後遂以“采薇”代指隱居。

〔6〕金門遠:此喻落第。金門,金馬門,漢宮門名。漢代征召英才時,令賢士待詔金馬門。此處指代朝廷。

〔7〕吾道非:《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出遊,被困於陳蔡之間,對弟子說:“吾道非耶?吾何為至此?”子貢答:“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此句是對綦毋潛的安慰。

〔8〕“江淮”二句:這是推測說,綦毋潛由京返鄉的途中,在洛陽自縫春衣在江淮過寒食節。江淮,長江、淮水。這是綦毋潛回鄉必經之路。寒食,節名,古時以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為寒食節,當日不得舉火。京洛,洛陽。

〔9〕違:分離,分別。

〔10〕行當:即將,將要。浮桂棹(zhào):指乘船。桂棹,語出《離騷》:“桂棹兮蘭枻。”指用桂木做的船槳,後泛指船。

〔11〕未幾:沒過多久。荊扉:用荊條做的門,即柴門。

〔12〕當:對著。

〔13〕“吾謀”二句:安慰綦毋潛,偶然失利不必掛心,來日方長,還是有人會賞識你的才華的。吾謀適不用,《左傳·文公十三年》載,秦大夫繞朝說:“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此處是說,綦毋潛的才華未被考官所賞識。知音稀,《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有“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之句。知音,原指通曉音律的人,後亦稱知己好友為“知音”。

送別〔1〕

——王維

下馬飲君酒〔2〕,問君何所之〔3〕。

君言不得意〔4〕,歸臥南山陲〔5〕。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

〔1〕這是一首送別仕途受挫歸隱終南山友人的詩,對友人的歸隱不無羨慕向往。

〔2〕飲(yìn)君酒:請君喝酒。飲,請別人喝。

〔3〕何所之:往什麽地方去。

〔4〕不得意:指仕途遭際不順,無法展示才華。

〔5〕南山:指終南山。陲:邊。

青溪〔1〕

——王維

言入黃花川〔2〕,每逐青溪水〔3〕。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4〕。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漾漾泛菱荇〔5〕,澄澄映葭葦〔6〕。

我心素已閑〔7〕,清川澹如此〔8〕。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9〕。

【注釋】

〔1〕此詩作於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入蜀途中,描寫隨山泛水的舟行景色,表達一種歸隱之意。青溪:地名,在今陝西沔縣東。

〔2〕言:發語助詞。黃花川:在今陝西鳳縣。

〔3〕逐:沿著。

〔4〕趣途:指走過的路程。趣,奔走之意。

〔5〕漾漾:水波流動的樣子。泛:漂浮。菱荇(xìng):泛指水草。

〔6〕葭葦:蘆葦。初生時稱葭,生成後稱葦。

〔7〕素:向來。

〔8〕澹:恬靜。

〔9〕垂釣:東漢時嚴光曾隱居於富春江畔垂釣,後以此指隱居。將已矣:將以此終其一生。

渭川田家〔1〕

——王維

斜陽照墟落〔2〕,窮巷牛羊歸〔3〕。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4〕。

雉雊麥苗秀〔5〕,蠶眠桑葉稀〔6〕。

田夫荷鋤至〔7〕,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8〕,悵然吟式微〔9〕。

【注釋】

〔1〕此詩以自然的筆觸描寫了鄉村黃昏的山水田園景象,寄托向往之情,抒發宦海沉浮的徬徨。渭川:渭水。

〔2〕墟落:村莊。

〔3〕窮巷:深巷。

〔4〕荊扉:柴門。

〔5〕雉雊(zhìgòu):野雞鳴叫。

〔6〕蠶眠:蠶成長時,在蛻皮前,不食不動,似睡眠樣,稱“蠶眠”。

〔7〕荷(hè):扛著。

〔8〕即此:就這樣,此指所見上述的農家情景。羨閑逸:羨慕閑散安逸的生活。

〔9〕悵然:失意的樣子。式微:《詩經·邶風》有《式微》一篇,詠服役者思歸之情,有“式微,式微,胡不歸”句。王維取其思歸之意,表達去官歸隱田園的願望。

西施詠〔1〕

——王維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2〕。

朝為越溪女〔3〕,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4〕,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5〕,不自著羅衣〔6〕。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7〕。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8〕,效顰安可希〔9〕。

【注釋】

〔1〕王維此詩,借詠西施,感慨世事之無常。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據《吳越春秋》卷九記載,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所敗,從苧蘿山得賣柴人家的女兒西施,獻給夫差,極受寵愛,致使吳王夫差迷惑亂政,最終為越國所滅。

〔2〕寧:豈。微:卑賤。

〔3〕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傳說西施曾在此浣紗。

〔4〕殊眾:與眾不同。

〔5〕邀:吩咐。傅:通“敷”,即搽抹之意。

〔6〕著:穿。羅衣:絲綢衣服。

〔7〕憐:愛。無是非:不辨是與非,即言聽計從之意。

〔8〕持謝:奉告。謝:勸告。鄰家子:此指傳說中的東施。

〔9〕效顰(pín):此典出《莊子·天運》。相傳西施因病,捧心皺眉,鄰裏中有醜女見而為美,也學著捧心皺眉,結果把人都嚇跑了。顰,皺眉,蹙眉。安可希:意思是怎能期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呢?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開元間入長安,應試不第。開元二十五年(737)入荊州長史張九齡幕為從事,次年歸裏。二十八年(740)病卒。孟浩然雖終身是個布衣,但當時的詩名卻很大。唐殷璠曰:“浩然詩文文采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河嶽英靈集》)他的詩衝澹清遠,“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之渾然省淨,而采秀內映,雖悲感謝絕,而興致有餘”(明徐獻忠《唐詩品》)。何景明稱他的詩“秀雅不及王(維),而閑澹頗自成局”(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簽》引)。沈德潛說:“襄陽詩從靜悟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此詩品也。”(《唐詩別裁集》)孟浩然最擅長做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明謝榛稱讚說:“浩然五言古詩近體清新高妙,不下李杜。”(《四溟詩話》)明胡應麟說:“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詩藪》)明許學夷稱“浩然五言律興象玲瓏,風神超邁”,“乃盛唐最上乘”(《詩源辨體》)。今有《孟浩然詩集》三卷傳世,《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秋登蘭山寄張五〔1〕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2〕。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3〕。

愁因薄暮起〔4〕,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5〕。

天邊樹若薺〔6〕,江畔洲如月〔7〕。

何當載酒來〔8〕,共醉重陽節〔9〕。

【注釋】

〔1〕此詩描寫清秋登高憶友的情景。蘭山:一作“萬山”,在今湖北襄陽,山上多蘭草,故名“蘭山”。張五:當是張諲,永嘉(今屬浙江)人,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相善,長於書畫。

〔2〕“北山”二句:化用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詩意。北山,即上文所提“蘭山”、“萬山”。因山在襄陽北,故稱北山。隱者,孟浩然自稱。

〔3〕滅:消失。

〔4〕薄暮:太陽將落山之時。

〔5〕沙行:在沙地上行走。渡頭:渡口。

〔6〕天邊樹若薺(jì):遠看天邊的樹像薺菜一般細小。薺,薺菜,一種野菜,莖高數寸,葉可食用。

〔7〕洲:水中的小沙丘。

〔8〕何當:何時能夠。

〔9〕重陽節:舊以陰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在這一天民間有登高、賞菊、飲酒等習俗。

夏日南亭懷辛大〔1〕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2〕。

散發乘夕涼〔3〕,開軒臥閑敞〔4〕。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5〕。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注釋】

〔1〕此詩由夏夜乘涼所見的自然景觀巧妙過渡到懷念老友,景情相生。辛大:其人未詳,應當是孟浩然的老朋友。

〔2〕池月:映在池水中的月亮。

〔3〕散發:披散開頭發。古人在正式場合要束發戴冠,閑時就鬆開頭發,披散下來。

〔4〕軒:窗。閑敞:寬綽幽靜的地方。

〔5〕知音:相傳春秋時鍾子期能聽出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之曲意,伯牙稱之為知音。後以之比喻知心朋友。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1〕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2〕。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3〕。

之子期宿來〔4〕,孤琴候蘿徑〔5〕。

【注釋】

〔1〕此詩描寫詩人在山中等候友人的情景。宿:過夜,住宿。業師:名字叫業的僧人。山房:山中的屋舍,此指僧房。丁大:即丁鳳,排行老大,生平不詳,是詩人的朋友。

〔2〕壑(hè):山穀。倏(shū):忽然。暝:昏暗。

〔3〕煙鳥:暮靄中的飛鳥。

〔4〕之子:此人。期:約定。

〔5〕蘿徑:長滿懸垂植物的小路。

王昌齡

王昌齡(約694—約757),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734)登博學宏詞科,授汜水尉。後曾先後被貶為江寧尉和龍標尉,故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安史之亂中,被亳州刺史閻丘曉所殺。王昌齡在開元、天寶年間詩名極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殷璠編《河嶽英靈集》,選入王詩達十六首,居諸家之首,並雲:“元嘉以還,四百年後,曹、劉、陸、謝風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跡。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王昌齡做得最好的是七絕。明王世貞說:“七言絕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王世懋也說盛唐七絕“惟青蓮、龍標二家詣極”(《藝圃擷餘》)。清王夫之說:“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纇。”(《薑齋詩話》)沈德潛形容王昌齡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謂之唐人《騷》語可”(《唐詩別裁集》)。今《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1〕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2〕。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3〕。

荏苒幾盈虛〔4〕?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5〕,是夜越吟苦〔6〕。

千裏共如何〔7〕?微風吹蘭杜〔8〕。

【注釋】

〔1〕此詩由賞月而思慕友人並頌揚友人高潔的節操。從弟:指王銷,王昌齡堂弟,生平不詳。山陰:地名,在今浙江紹興。崔少府:即崔國輔,清河人,唐時著名詩人,開元中任山陰縣尉。唐時稱縣尉為少府。

〔2〕帷:簾帳,簾幕。月初吐:指月亮初升。

〔3〕演漾:形容月色溶溶如水波蕩漾。

〔4〕荏苒(rěnrǎn):漸漸地。盈虛:指月滿月缺。

〔5〕美人:指思念之人,即崔少府。

〔6〕是夜:今夜。越吟:據《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越人莊舄在楚國任職,以吟越歌來寄托鄉思。後用以比喻思鄉之情。

〔7〕千裏:語自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裏兮共明月”句。指自己與崔少府遠隔千裏,無以相見。

〔8〕微風吹蘭杜:崔少府的節操美名如蘭草似杜若,清香隨微風遠播。蘭杜,指蘭草和杜若,皆香草名,古時多用以比喻人的節操美名。

丘為

丘為(約703—約798),嘉興(今屬浙江)人。累試不第,歸山讀書數年。天寶二年(743)進士及第。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九十六歲卒。丘為與王維、劉長卿友善,時相唱和。明唐汝詢評他的詩“未免染吳音,然亦清倩不凡”(《唐詩解》)。《全唐詩》存其詩十三首。

尋西山隱者不遇〔1〕

——丘為

絕頂一茅茨〔2〕,直上三十裏。

扣關無僮仆〔3〕,窺室惟案幾。

若非巾柴車〔4〕,應是釣秋水〔5〕。

差池不相見〔6〕,黽俛空仰止〔7〕。

草色新雨中,鬆聲晚窗裏。

及茲契幽絕〔8〕,自足蕩心耳〔9〕。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10〕。

【注釋】

〔1〕此詩寫攀山訪友不遇卻意外悟得純任自然的玄理。

〔2〕茅茨(cí):草屋。

〔3〕扣關:敲門。

〔4〕巾柴車:蓋上了帷幔、構造簡陋的車子,指隱士用的車。後引申為乘車行之意。語見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又見江淹《擬陶》詩“日暮巾柴車”句。

〔5〕釣秋水:在秋水中垂釣。《莊子·秋水》載莊子釣於濮水,不接受楚國官職事,後指隱居。

〔6〕差(cī)池:原為參差不齊。此指我來你往,交叉而錯過之意。

〔7〕黽俛(mǐnmiǎn):躊躇不定的樣子。仰止:敬慕,仰望。語自《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契:愜意、融洽之意。

〔9〕蕩心耳:指山中美景使感官與心胸滌蕩清淨。

〔10〕“興盡”二句:語出《世說新語·任誕》,晉王徽之雪夜乘船到剡溪訪友戴逵,至其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待,等待。之子,此人。指西山隱者。

綦毋潛

綦(qí)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南康(今江西贛縣)人。開元十四年(726)進士及第,當過宜壽尉、校書郎、右拾遺、著作郎。天寶末年歸隱。綦毋潛與張九齡、孟浩然、儲光羲、高適、盧象等友善,與李頎、王維唱和詩尤多。唐殷璠評他的詩“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河嶽英靈集》)。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將他列為“大名家”。《全唐詩》收其詩一卷。

春泛若耶溪〔1〕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2〕,此去隨所偶〔3〕。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4〕,隔山望南鬥〔5〕。

潭煙飛溶溶〔6〕,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7〕,願為持竿叟〔8〕。

【注釋】

〔1〕此詩描繪春夜泛舟若耶溪的幽美情趣和感受。若耶溪:即越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若耶山下,相傳為越國美女西施浣紗處,故又名浣紗溪。

〔2〕幽意:指隱居之心。

〔3〕偶:二人相遇。

〔4〕際夜:至夜,到了夜晚。

〔5〕南鬥:即天上的星座名,因在北鬥之南,故稱。

〔6〕溶溶:形容暮靄迷濛。

〔7〕生事:指世間之事。彌漫:渺茫混沌之意。

〔8〕持竿叟:即釣魚翁。

常建

常建(生卒年不詳),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曾任盱眙尉。後仕途失意,往來山林幽隱之地。常建之詩在當時極受推重。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評論說:“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劉辰翁形容常詩“情景沉冥,不類著色”(《唐詩品匯》)。靈慧雅秀、輕雋幽玄是其詩的特點。有《常建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宿王昌齡隱居〔1〕

——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惟孤雲〔2〕。

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3〕。

餘亦謝時去〔4〕,西山鸞鶴群〔5〕。

【注釋】

〔1〕這首詩作於辭官歸隱途中,夜宿摯友入仕前居所,觸景生情。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人,他與常建是同榜進士。

〔2〕隱處:隱居之處。

〔3〕藥院:種著芍藥的庭院。滋:生。

〔4〕餘:我。謝時:擺脫世俗之累。

〔5〕鸞鶴群:與鸞鳥、仙鶴為伍。

岑參

岑參(717—770),祖籍南陽(今屬河南),後徙居荊州江陵(今屬湖北)。天寶三年(744)進士。八年(749)入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為掌書記。十年(751)回長安。十三年(754)又入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為節度判官。至德二年(757)入朝為右補闕。寶應元年(762)又入幕府,為關西節度判官。大曆元年(766)以殿中侍禦史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以嘉州刺史終,世稱“岑嘉州”。

岑參“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覽史籍,尤工綴文”(杜確《岑嘉州詩集序》)。同時,他“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餘載,極征行離別之情”(辛文房《唐才子傳》),所以,他創作了許多描繪邊塞風光、生活的詩作,與高適並稱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世稱“高岑”。殷璠評論其邊塞詩曰:“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河嶽英靈集》)徐獻忠論曰:“嘉州詩一以風骨為主,故體裁峻整,語亦造奇,持意方嚴,竟鮮落韻。”(《唐詩品》)奇峭蒼峻是岑詩的特點。他最擅長五古、七古,胡應麟稱讚其五古“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詩藪》),施補華稱其七古“勁骨奇翼,如霜天一鶚,故施之邊塞最宜”(《峴傭說詩》)。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1〕

——岑參

塔勢如湧出〔2〕,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3〕,蹬道盤虛空〔4〕。

突兀壓神州〔5〕,崢嶸如鬼工〔6〕。

四角礙白日〔7〕,七層摩蒼穹〔8〕。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9〕,宮觀何玲瓏〔10〕。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11〕,萬古青濛濛〔12〕。

淨理了可悟〔13〕,勝因夙所宗〔14〕。

誓將掛冠去〔15〕,覺道資無窮〔16〕。

【注釋】

〔1〕此詩作於天寶十一年(752)秋,岑參與高適、薛據、杜甫、儲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五人都有詩記其事,現惟薛詩佚失。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唐詩人。薛據:河東寶鼎人,開元進士,曆任縣令、司議郎、水部郎中等,終老於終南山別業。慈恩寺浮圖:即今陝西西安大雁塔,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僧玄奘所建。慈恩寺,在今陝西西安,是唐高宗作太子時,在貞觀二十年(646)為其母文德皇後建造的,故以慈恩為名。浮圖,梵語“佛陀”的音譯,即佛塔。

〔2〕湧出:語本《法華經·見寶塔品》:“佛前有七寶塔……從地湧出,住在空中。”此處意謂塔突起於平地。

〔3〕出世界:走出塵世。世界,佛語,世指時間,界指空間,連用指宇宙。

〔4〕蹬道:梯級,指塔內階梯石道。

〔5〕突兀:高聳的樣子。神州:指中國。《史記·鄒衍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6〕崢嶸:高峻的樣子。如鬼工:意謂非人力所能為。

〔7〕礙:遮擋。

〔8〕摩:挨,擦,即“直接”意。

〔9〕馳道:指皇帝車駕專用的禦道。

〔10〕宮觀:指皇帝的宮殿。玲瓏:靈巧精致。

〔11〕五陵: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12〕濛濛:蒼潤、茂盛的樣子。

〔13〕淨理:佛家清淨的佛理。了:明白。

〔14〕勝因:佛語,指善因善緣。夙:平素,向來。宗:信奉。

〔15〕掛冠:辭官。

〔16〕覺道資無窮:此句是說,佛理中的善根功德對人的幫助是無窮盡的。覺道,正悟之大道,即佛道。資,意謂以善根功德資助自身。

元結

元結(719—772),字次山,自號元子、猗玕子、漫郎、聱叟等。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人。天寶十三年(754)舉進士。安史之亂中,為右金吾兵曹參軍、山南東道節度參謀,擊討史思明。唐代宗時,拜著作郎,後兩度出任道州刺史,頗有政聲。後又遷容州刺史,當過禦史中丞。大曆七年(772)病死於旅舍。

元結是盛唐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筆力雄健,意氣超拔”(歐陽修《集古錄跋尾》),為古文運動之先驅。他的詩歌自創一格,“欲質不欲野,欲樸不欲陋,欲拙不欲固”(湛若水《元次山集序》),“以真樸自立門戶”(賀貽孫《詩筏》)。尤其是他在道州所作的《憫農詩》、《舂陵行》、《賊退示官事》等詩,以憂道憫世之思,“質實無華,最為淳古”(許學夷《詩源辨體》),開中唐元、白詩風。元結著述頗富,惜散佚亦多。後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並序

——元結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2〕,焚燒殺掠,幾盡而去〔3〕。明年,賊又攻永破邵〔4〕,不犯此州邊鄙而退〔5〕。豈力能製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6〕?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7〕,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8〕,日晏猶得眠〔9〕。

忽然遭世變〔10〕,數歲親戎旃〔11〕。

今來典斯郡〔12〕,山夷又紛然〔13〕。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14〕。

使臣將王命〔15〕,豈不如賊焉。

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16〕。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17〕?

思欲委符節〔18〕,引竿自刺船〔19〕。

將家就魚麥〔20〕,歸老江湖邊。

【注釋】

〔1〕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癸卯年十二月,“西原蠻”攻陷道州。次年五月,元結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破永州,但沒有犯道州而去。朝廷派來的催征官吏卻又來橫征暴斂。元結感慨百姓貧困,不願同流合汙,故賦詩明誌。賊:指對抗官府者。

〔2〕西原賊:指今廣西西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因當時少數民族反對壓迫,多次起義,與朝廷對抗,起義者被貶稱為“賊”。道州:在今湖南道縣。

〔3〕幾:幾乎。

〔4〕永:永州,在今湖南零陵。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陽。

〔5〕此州:指道州。邊鄙:邊境。

〔6〕使:官吏。何為:為什麽。

〔7〕戶:門。

〔8〕井稅:指田賦。常期:一定的日期。

〔9〕晏:晚。

〔10〕世變:指安史之亂。

〔11〕數歲:好幾年。親戎旃:指親自參與戰事。元結於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參謀,參加對叛軍作戰。戎旃,軍中營帳。

〔12〕典斯郡:指任道州刺史。典,治理。

〔13〕山夷:山居的少數民族,即指“西原蠻”。

〔14〕見全:得以保全。

〔15〕使臣:指朝廷派來催征的官吏。將:奉。

〔16〕迫:逼迫。

〔17〕“誰能”二句:誰能斷絕了百姓的生路,還被稱作當今的賢臣呢?

〔18〕委符節:即棄官。委,棄。符節,古代官員受任時的憑證,是用玉、金屬和竹等做成的,在上麵刻上字從中分之,各取一半,有事時則相合以為信。古時使臣出行須持符節,唐時刺史也持符節。

〔19〕刺船:撐船。

〔20〕將家:攜帶著全家。就魚麥:意謂隱居鄉間。

韋應物

韋應物(約737—約792),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天寶年間為玄宗侍衛,後入太學讀書,曆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比部員外郎、滁州刺史等。貞元元年(785)為江州刺史,三年(787)為左司郎中,四年(788)出任蘇州刺史。故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

韋應物交遊廣泛,詩名頗著。李肇稱:“其為詩馳驟建安以還,各得其風韻。”(《唐國史補》)白居易說:“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澹,自成一家之體。”(《與元九書》)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閑遠,最近風雅,其恬澹之趣,不減陶靖節。唐人中,五言古詩有陶、謝遺韻者,獨左司一人。”(《四友齋叢說》)許學夷評曰:“其源出於淵明,以蕭散衝淡為主。”(《詩源辨體》)他諸體皆工,而以五言古體為最出色,與王維並稱為“五言之宗匠”(張戒《歲寒堂詩話》)。紀昀評曰:“其詩七言不如五言,近體不如古體。五言古體源出於陶,而熔化於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今存《韋應物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卷。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1〕

——韋應物

兵衛森畫戟〔2〕,燕寢凝清香〔3〕。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屙近消散〔4〕,嘉賓複滿堂。

自慚居處崇〔5〕,未睹斯民康〔6〕。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7〕。

鮮肥屬時禁〔8〕,蔬果幸見嚐。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9〕。

神歡體自輕,意欲淩風翔。

吳中盛文史〔10〕,群彥今汪洋〔11〕。

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12〕。

【注釋】

〔1〕此詩作於貞元五年(789)韋應物在蘇州刺史任上,表現了詩人作為當時東南詩壇領袖的氣度。郡齋:指官署中的房舍。燕集:飲酒聚會。

〔2〕森:眾多,密集。畫戟:有刻飾的古兵器。此指官署中的儀仗。

〔3〕燕寢:臥室。凝清香:指所焚之香在屋裏繚繞。

〔4〕煩屙(kē):即煩悶。屙,疾病。

〔5〕崇:高。

〔6〕斯民:百姓。康:安樂。

〔7〕“理會”兩句:意謂領悟事物的情理就能排遣是非,性情曠達就能不拘世俗。理會,領悟事物之通理。遣,排遣,消釋。性達,個性曠達。形跡,指世間俗務。

〔8〕鮮肥:此指葷腥之食物。時禁:古代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殺生,稱為時禁。此詩中宴會正當五月時禁,不能食葷,隻能吃素。

〔9〕聆:聽。金玉章:指諸文人的篇章。

〔10〕吳中:蘇州的古稱,此指蘇州地區。盛文史:文史之學昌盛。

〔11〕彥:美士,才德傑出的人。

〔12〕“方知”二句:方才知道蘇州之所以被稱為大郡,不僅僅是因為物產賦稅收入比別的郡強,而且人文薈萃,學術昌明。大藩地,指大郡。藩,王侯封地稱藩。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1〕

——韋應物

淒淒去親愛〔2〕,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3〕,殘鍾廣陵樹〔4〕。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九年(774)韋應物客遊江漢返程時,描寫與友人離別的情景。初發:啟程。揚子:渡口名,在今江蘇江都南。元大:其人未詳。校書:官名,校書郎的省稱。

〔2〕去:離別。親愛:指好友。

〔3〕棹(zhào):槳,也引申指船。洛陽人:去洛陽之人,即韋應物自稱。

〔4〕廣陵:即今江蘇揚州。

〔5〕沿:順流。洄:逆流。

寄全椒山中道士〔1〕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2〕,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3〕,歸來煮白石〔4〕。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5〕。

【注釋】

〔1〕此詩作於韋應物滁州刺史任上,描寫清秋寂寞,風雨懷人。全椒:今安徽全椒,唐時屬滁州。山:指全椒縣西三十裏的神山。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神山在全椒縣西三十裏,有洞極深。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此即道士所居也。”

〔2〕郡齋:指官署中的房舍。

〔3〕束:捆。荊薪:柴草。

〔4〕白石:典出葛洪《神仙傳》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黃大人弟子也……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間之樂……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借喻全椒山中道士。

〔5〕“欲持”四句:本想執酒上山慰問,但風雨中的神山滿是落葉,不知到何處去尋道士的蹤跡。

長安遇馮著〔1〕

——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2〕。

問客何方來?采山因買斧〔3〕。

冥冥花正開〔4〕,颺颺燕新乳〔5〕。

昨別今已春〔6〕,鬢絲生幾縷〔7〕?

【注釋】

〔1〕此詩作於大曆十一年(776)春馮著自關東來長安時,於平易中寫出朋友間深摯的情誼。馮著:河間(今河北河間)人,曾任洛陽尉、左補闕,與韋應物友善,多有唱酬。

〔2〕灞陵:即霸陵,漢文帝陵墓,在今陝西西安東,因地處霸上而得名。

〔3〕采山因買斧:此句有歸隱山林之意。采山,進山采樵。

〔4〕冥冥:昏暗。形容下雨。

〔5〕颺颺(yáng):形容飛翔。燕新乳:此指初生之燕。

〔6〕昨別:上一年冬,馮著到過長安,故言。

〔7〕鬢絲:鬢間白發。

夕次盱眙縣〔1〕

——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2〕,停舫臨孤驛〔3〕。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4〕,雁下蘆洲白〔5〕。

獨夜憶秦關〔6〕,聽鍾未眠客。

【注釋】

〔1〕此詩作於建中三年(782)夏韋應物自赴滁州途中,描寫旅途遇風止宿的客愁。次:止宿。盱眙(xūyí):即今江蘇盱眙,唐時屬淮南道楚州。

〔2〕逗:停留。淮鎮:即指盱眙城,在淮河南岸。

〔3〕舫:船。驛:驛站。

〔4〕山郭暗:指遠山和城郭都被暮色籠罩。

〔5〕蘆洲白:指蘆葦叢生的水澤一片灰白。

〔6〕秦關:今陝西關中地區為古秦地,多關隘,此指長安。韋應物是長安人。

東郊〔1〕

——韋應物

吏舍跼終年〔2〕,出郊曠清曙〔3〕。

楊柳散和風,清山澹吾慮〔4〕。

依叢適自憩〔5〕,緣澗還複去〔6〕。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7〕。

終罷斯結廬〔8〕,慕陶直可庶〔9〕。

【注釋】

〔1〕此詩作於韋應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描寫春日郊遊的情景。

〔2〕跼(jú):拘束。終年:一年到頭。

〔3〕曠清曙:在清朗的曙色中心境開闊。

〔4〕澹:消彌。慮:思緒。

〔5〕叢:樹林。憩(qì):休息。

〔6〕緣:沿著。澗:山溝。

〔7〕“樂幽”二句:自己喜歡此地的清幽,好幾次想住下來,卻因為公事在身,行跡總是匆匆忙忙。遽(jù),匆忙。

〔8〕終罷:終將辭官去職。斯結廬:在此地造屋。語自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9〕慕陶:追慕陶淵明之誌,指歸隱田園。庶:庶幾,差不多。

送楊氏女〔1〕

——韋應物

永日方戚戚〔2〕,出行複悠悠〔3〕。

女子今有行〔4〕,大江溯輕舟〔5〕。

爾輩苦無恃〔6〕,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7〕,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複留〔8〕。

自小闕內訓〔9〕,事姑貽我憂〔10〕。

賴茲托令門〔11〕,任恤庶無尤〔12〕。

貧儉誠所尚〔13〕,資從豈待周〔14〕。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15〕。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16〕。

居閑始自遣〔17〕,臨感忽難收〔18〕。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19〕。

【注釋】

〔1〕此詩作於建中興元年間韋應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是送女出嫁時的叮囑訓誡。楊氏女:指嫁到楊家的女兒。此女為韋應物之長女。

〔2〕永日:整天。戚戚:傷悲的樣子。

〔3〕悠悠:形容路途遙遠。

〔4〕女子今有行:語本《詩經·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行,指出嫁。

〔5〕溯:逆水而行。

〔6〕爾輩:你們。指韋應物的孩子們。無恃:指母逝失去依靠。韋應物妻於大曆十二年(777)去世。恃,依靠。

〔7〕幼為長所育:此句下作者自注曰:“幼女為楊氏所撫育。”

〔8〕義往:指長女到了婚嫁年齡,應該出嫁。

〔9〕闕內訓:指自幼喪母,缺乏閨中婦德的教誨。

〔10〕事姑:侍奉婆婆。貽我憂:意謂我擔心她侍姑不周。貽,留。

〔11〕托:托付。令門:有名望的好人家。

〔12〕任:信任。恤:體恤,關懷。庶:庶幾,差不多。無尤:沒有過失。

〔13〕尚:推崇。

〔14〕資從:嫁妝。周:完備。

〔15〕容止:指儀容、行為舉止。猷(yóu):規矩。

〔16〕爾:你,指長女。何秋:哪一年。

〔17〕自遣:自我排解。

〔18〕臨感:臨別時的傷感。難收:不能控製。

〔19〕零淚:流淚。緣:沿著。纓:係在下巴下的帽帶。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十四年(798)登博學宏詞科,曾當過監察禦史。永貞元年(805)因參與王叔文革新,被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815)召還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四年後卒於任上。人稱“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大家,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的主將,世稱“韓柳”。他又工於詩,蘇軾評其詩曰:“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書黃子思詩集後》);又說:“所貴於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東坡題跋·評韓柳詩》)方回評曰:“柳柳州詩精絕工致,古體尤高。”(《瀛奎律髓匯評》)後人評詩常把他與韋應物並稱為“韋柳”,但蘇軾和嚴羽都認為,柳宗元的古詩在韋應物之上,尤其是他在永州、柳州期間的山水之作,“高者逼陶、阮”(劉克莊《後村詩話》),“句澹雅而味深長”(魏慶之《詩人玉屑》)。今有《柳河東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四卷。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1〕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2〕。

閑持貝葉書〔3〕,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4〕,妄跡世所逐〔5〕。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6〕?

道人庭宇靜〔7〕,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鬆如膏沐〔8〕。

澹然離言說〔9〕,悟悅心自足〔10〕。

【注釋】

〔1〕此詩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作,抒寫讀經的感想。詣(yì):到。超師:法名為超的僧人。禪經:即佛經。

〔2〕“汲井”二句:意謂井水漱口,可以清心;穿衣時撣去灰塵,可以去垢;內外清潔,方可讀佛經。汲井,從井中打水。清心,內心清靜。服,穿衣。

〔3〕貝葉書:即佛經。因古印度僧人常用貝多羅樹葉寫經,故稱。

〔4〕真源:指佛家的真諦。

〔5〕妄跡:虛妄之事,即指世俗事務。逐:追求。

〔6〕“遺言”二句:對佛經中的遺言,我還有希望能夠心領神會,卻不知道通過什麽途徑使我的本性修煉到精熟完滿的程度。遺言,指佛家先賢的遺言。此指佛經中語。冀,希望。冥,暗合,指心悟。繕性,修養本性。熟,精熟。

〔7〕道人:有道之人,此指超師。

〔8〕“日出”二句:青鬆經雨露晨霧滋潤後,在陽光的照耀之下,像油脂洗過一樣潤澤。膏,油脂。

〔9〕澹然:形容心境寧靜。離言說: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10〕悟悅:悟道之樂。足:滿足。

溪居〔1〕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2〕,幸此南夷謫〔3〕。

閑依農圃鄰〔4〕,偶似山林客〔5〕。

曉耕翻露草,夜傍響溪石〔6〕。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7〕。

【注釋】

〔1〕此詩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描寫閑居的佳境。溪居:指柳宗元在永州零陵的冉溪邊築的屋舍。

〔2〕簪組:官吏的冠飾,此處用指為官生涯。束:束縛。

〔3〕南夷:古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貶稱。此指永州地區。謫:貶官。

〔4〕農圃:農田。

〔5〕偶似:有時好像。

〔6〕響溪石:船槳碰溪石所發出的響聲。

〔7〕楚天:指永州,因永州古屬楚地之故。

更新時間: 2024-07-12 16:07

床邊故事,每晚帶你入睡,有個好夢。